对孩子不做物质奖励

父亲节之际,不写代码相关文章,记录一下育儿。最近读了一篇育儿的文章,其中讲到的核心观点是对孩子不做物质奖励,也在自己育儿中做了一点实践。

为什么对孩子不要物质奖励:

     从心理学来讲,每个人做一件事都需要驱动力,驱动力分为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一个孩子自发的想要学习,就是内在驱动力,然而物质奖励对孩子来说,是外在驱动力。如果建立的链接是外在驱动力,那么只要外在驱动力撤销,事件就不会发生。也就是说,习惯于物质奖励的孩子,一旦没有物质奖励,好习惯或好行为就会消失。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得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得吸引力。这就是所谓得“德西效应”。此刻有用,长远无效,不利于习惯养成:驱动力专家丹尼尔.平克说过:“奖励只能带来短期的爆发,其效果会逐渐消失。

      尹建莉老师曾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里提到过:“买玩具,如果觉得可以给孩子买,就痛痛快快的给孩子买,不要把背古诗和买东西联系起来。”她曾经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也提到过“考好了不奖励”,物质奖励对好习惯、好行为的养成没有任何好处。买玩具就是买玩具,吃饭就是吃饭,学习就是学习,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用一些物质去鼓励孩子,孩子通常会慢慢的开始依赖“物质”这样的外在驱动力。当一个人持续的依赖外在驱动力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他就很难用内在动力去约束和支配自己的行为。

 长此以往,人的自律性就会变差。

正确的做法:

1)给孩子一个记录荣誉的本子


     在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提到过,她给女儿圆圆弄了一个本子,专门记录做的好事。比如:“收好玩具”、“扔垃圾”、“学会认钟表”等等。尹建莉将其称为“记功簿”,记功簿实质上是带给孩子一种荣誉感,孩子会极其珍惜这种荣誉感。“记功簿”形成的是一种正面暗示和良性刺激,孩子在其中感受到成就感。她在文章中特别提到: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避免惩罚记录,避免过错的强化。

2)不吝啬对孩子的肯定

     倪萍曾经在《姥姥语录》里写过,姥姥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神”,他们深深的信任着父母,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父母对孩子的肯定,增添的就是孩子的自我肯定力。正如陈美龄受采访的视频中所说:“孩子的自我肯定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Edward Deci建议过,想要刺激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就是让孩子觉得“我能做到”。


我的实践

儿子目前两岁,有时候不会听话,比如去厨房到处摸,厨房刀具、碗都是比较危险的东西,让他出去,他又不听,用哭闹反抗,以前的做法是:如果出去就答应给买他喜欢的东西,比如果汁、汉堡,当然每次都是拿来临时骗一下,现在的做法是跟他边讲原因,边往外抱,转移注意力,下次他再去厨房,就说刀是危险的,他如果听进去了,不去动,然后对这个行为给与鼓励,比如“宝贝做的真棒,我们去玩....,然后去玩玩具或者看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