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哲学论》第四卷 第 1 部 第 9 章
原文
光为空,亦非空,空为非空,非空亦空。光为时间,亦非时间,时间为非时间,非时间亦时间。光为空间,亦非空间,空间为非空间,非空间亦空间。光为维度,亦非维度,维度为非维度,非维度亦维度。光为路,亦非路,路为非路,非路亦路。
译文
光以空的形式呈现,也能够以并非空的形式呈现。空能够转变成为非空,非空也能够转变为空。
光以时间的形式呈现,也能够以并非时间的形式呈现。时间能够转变成为非时间,非时间也能够转变为时间。
光以空间的形式呈现,也能够以并非空间的形式呈现。空间能够转变成为非空间,非空间也能够转变为空间。
光以维度的形式呈现,也能够以并非维度的形式呈现。维度能够转变成为非维度,非维度也能够转变为维度。
光以路的形式呈现,也能够以并非路的形式呈现。路能够转变成为非路,非路也能够转变为路。
逐句解释和分析
1、原文:光为空
2、译文:光以空的形式呈现
3、逐句解释和分析:此句表达光具有一种看似空无的外在表现形式。从哲学角度理解,这里的 “空” 并非单纯指物理上的虚空,而是一种对光本质特性的抽象描述,它可能暗示光在某些层面上给人的一种无形、难以捉摸的感觉 ,如同我们在黑暗中难以直接捕捉光的实体,只有当光作用于物体时,我们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
4、成语典故和来源出处:《金刚经》中有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此句描述世间万物皆为空幻不实,如同光一般,看似存在却又难以确切把握。还有成语 “空穴来风”,原意为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也体现了一种从虚无到实有的关联,如同光从看似空无中产生可被感知的现象。
1、原文:亦非空
2、译文:也能够以并非空的形式呈现
3、逐句解释和分析:这与前一句形成辩证关系,说明光并非绝对的空。光具有能量和粒子 - 波的双重性质,在很多科学实验和实际应用中,光展现出物质性和实在性,如太阳能的利用,光可以转化为电能、热能等,这表明光并非纯粹的空无,而是有着实际的能量和作用。
4、成语典故和来源出处:《道德经》中 “有无相生”,阐述了有和无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就像光既可以有空的表象,又有非空的实质,二者相互对立又统一。“虚实相生” 这个成语也表达了类似的理念,虚与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在艺术创作、哲学思考等领域都有体现,光的这种空与非空的特性也符合这一辩证规律。
1、原文:空为非空
2、译文:空能够转变成为非空
3、逐句解释和分析:这里进一步深化了对空与非空关系的探讨,说明空并非永恒不变,而是可以向非空转化。在物理学中,从量子场论的角度看,真空中也存在量子涨落,看似空无一物的真空其实蕴含着能量和粒子的产生与湮灭,这便是 “空为非空” 的一种科学解释。在哲学层面,这也体现了事物的动态变化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4、成语典故和来源出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典故讲述了边塞老人丢马后一系列福祸转化的故事,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空向非空的转变也是这种变化的体现。古诗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描绘了从看似绝境(空)到出现转机(非空)的转变,与空为非空的哲理相呼应。
1、原文:非空亦空
2、译文:非空也能够转变为空
3、逐句解释和分析:这是对前面观点的进一步补充,说明非空同样不是固定不变的,也能回归到空的状态。比如在能量转化过程中,光的能量被消耗后,从有能量(非空)的状态又回到相对的虚空状态,就像物质燃烧释放能量后,最终可能化为灰烬,回归到一种相对空无的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循环和回归特性。
4、成语典故和来源出处:“物极必反” 这个成语,指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非空发展到一定程度转变为空,符合这一规律。《易经》中也有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的说法,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体现了非空亦空的哲理。
1、原文:光为时间,亦非时间
2、译文:光以时间的形式呈现,也能够以并非时间的形式呈现
3、逐句解释和分析:光与时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从某种意义上说,光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时间性,比如我们看到遥远星系的光,其实是它们在过去某个时间发出的,光成为了我们了解过去的一种媒介,仿佛带有时间的印记 。但光本身又是一种物理现象,具有自身的特性,如光速不变等,这些特性又与时间的常规概念有所不同,所以说光亦非时间。
4、成语典故和来源出处:“白驹过隙”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就像光在瞬间穿越空间一样,体现了光与时间在速度上的某种关联。古诗词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了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流逝,一去不复返,而光的传播也如同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回,从侧面反映了光与时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1、原文:时间为非时间,非时间亦时间
2、译文:时间能够转变成为非时间,非时间也能够转变为时间
3、逐句解释和分析:在相对论中,时间的概念不再是绝对的,而是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引力场相关。当物体接近光速运动时,时间会变慢,这就使得时间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我们日常认知的时间概念(时间)转变为一种特殊状态下的非时间概念。反之,在特定条件下,非时间状态又可以回归到我们通常理解的时间状态,体现了时间概念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4、成语典故和来源出处:“沧海桑田”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暗示了时间的巨大影响力以及时间作用下事物的变化,时间的这种变化就如同时间与非时间的相互转化。还有 “扭转乾坤” 这个成语,有改变天地、改变常规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时间常规概念的改变,如同时间向非时间的转变。
1、原文:光为空间,亦非空间
2、译文:光以空间的形式呈现,也能够以并非空间的形式呈现
3、逐句解释和分析:从物理学角度,光在空间中传播,其路径和范围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空间的概念。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光的传播来测量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光仿佛成为了空间的一种度量和展示方式。然而,光本身又超越了单纯的空间概念,它不受空间中普通物体的物理限制,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且其传播速度恒定,这使得光在某些方面脱离了我们对常规空间属性的认知,所以说光亦非空间。
4、成语典故和来源出处:“咫尺天涯” 这个成语,形容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遥远的天边一样。这体现了空间上的一种矛盾感,光在空间中传播,有时看似近在咫尺,却可能跨越了遥远的距离,正如我们看到的星光,可能来自于数光年之外。古诗词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表达了一种对空间概念的超越,即使相隔遥远,却感觉彼此很近,这与光在空间中所展现出的既依赖又超越空间的特性有相似之处。
1、原文:空间为非空间,非空间亦空间
2、译文:空间能够转变成为非空间,非空间也能够转变为空间
3、逐句解释和分析:在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中,空间并非是绝对不变的。例如在广义相对论里,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会弯曲时空,原本平坦的空间在强大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扭曲变形,这就使得常规的空间概念发生了改变,空间转变为一种特殊的 “非空间” 状态 。而在一些理论模型中,比如量子涨落产生的微观世界里,可能会出现短暂的、不符合常规空间认知的现象,之后又回归到宏观上我们所熟悉的空间状态,这体现了非空间与空间的相互转化。
4、成语典故和来源出处:“天翻地覆”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天地颠倒、空间秩序发生巨大变化的情景,就像空间在某些物理条件下发生的扭曲和转变。《庄子・天下》中提到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强调了事物的相对性和统一性,空间与非空间的相互转化也体现了这种相对性,它们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1、原文:光为维度,亦非维度
2、译文:光以维度的形式呈现,也能够以并非维度的形式呈现
3、逐句解释和分析:在高维空间理论中,光可以作为探索和理解高维空间的一种工具。例如,科学家通过研究光在不同维度下的传播特性和相互作用,来推测高维空间的存在和性质,从这个角度光似乎代表了维度的某种特征,以维度的形式呈现。但光自身的性质和行为又不完全等同于维度的定义,它有自己独特的物理规律,如光的偏振、干涉等现象,这些与维度的数学和物理概念又有所区别,所以光亦非维度。
4、成语典故和来源出处:“四通八达” 这个成语,形容交通非常便利,各个方向都能通达,体现了一种多维度的概念。光在传播过程中,向四面八方发散,也具有类似的多维度特性。而 “管中窥豹” 则是从一个狭小的视角去看事物,无法全面了解整体,就像我们仅从常规维度去理解光,可能无法把握光的全部特性,光与维度的关系需要从更全面、更深入的角度去探索。
1、原文:维度为非维度,非维度亦维度
2、译文:维度能够转变成为非维度,非维度也能够转变为维度
3、逐句解释和分析:在理论物理的研究前沿,维度的概念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会发生变化。比如在弦理论中,提出了十维或更多维度的宇宙模型,但这些额外维度蜷缩在极小的尺度下,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三维空间截然不同,常规的维度概念在这里发生了转变,维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 “非维度” 状态 。而当我们从不同的观察尺度或理论模型转换时,原本看似非维度的状态又可能以某种方式展现出维度的特征,实现非维度向维度的转变。
4、成语典故和来源出处:“物换星移” 这个成语,意思是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也暗示了维度的变化。因为时间和空间维度在现代物理学中是相互关联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维度也可能发生变化。还有 “改弦更张” 这个成语,原意是指换掉旧的琴弦,再安上新的,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就像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下,对维度概念的重新定义和转变,体现了维度与非维度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
1、原文:光为路,亦非路
2、译文:光以路的形式呈现,也能够以并非路的形式呈现
3、逐句解释和分析:从直观上看,光的传播路径可以被视为一种 “路”,我们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进行测量、定位等,光的路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指引和方向。然而,光的传播不仅仅是简单的路径概念,它还涉及到能量的传递、信息的传播等,这些特性使得光超越了普通意义上 “路” 的范畴。而且,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等现象,其路径会发生改变,不再是简单的直线,这也表明光并非单纯的 “路”。
4、成语典故和来源出处:“老马识途” 这个成语,体现了老马凭借经验能够找到道路,光在一定程度上也像有自己的 “经验” 和规律,沿着特定的路径传播。古诗词中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描绘了道路的曲折多变,光的传播路径在遇到不同介质时也会变得复杂多变,与诗中所描绘的道路情景相似。
1、原文:路为非路,非路亦路
2、译文:路能够转变成为非路,非路也能够转变为路
3、逐句解释和分析:在一些特殊的物理情境或哲学思考中,原本的道路概念会发生改变。比如在弯曲的时空里,物体包括光的运动路径会因为时空的弯曲而改变,原本直线的路变得弯曲,常规的道路概念不再适用,路转变为 “非路”。而在某些抽象的概念中,原本看似不是路的方式或途径,在特定条件下却能成为实现目标的有效路径,就像在科学研究中,一些看似不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创新的思考和运用,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实现了非路向路的转变。
4、成语典故和来源出处:“峰回路转” 这个成语,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这体现了路与非路之间的转变。“另辟蹊径” 则表示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说明非路也能转化为路,与原文中所表达的路与非路相互转化的哲理相契合。(未完待续)
小编温馨提示:在阅读前,请您点个“关注”不迷路,方便您以后能阅读到更多精彩的经典名著,参与共同创造和讨论分享,传播爱和正能量,将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人生,感谢您的支持。((❤️⥎❤️))]
[编者的话:“天书”等待高手来解读《宇宙哲学论》提出的这些都是哲学中高难度的问题, 对于我们哲学爱好者来说,都是挑战我们的智慧的难题,有没有高手愿意出手来解答这些问题?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一旦进入了这样的哲学世界,你将脑洞大开,获益匪浅。]
作者:王一芯(天赐隐士)、自由学者、巴马候鸟人、江湖自由撰稿人。
参考文献
一、研究参考书籍
1、《时间简史》 - 斯蒂芬・霍金,1988 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序号:ISBN 978-7-5357-1064-8
2、《果壳中的宇宙》 - 斯蒂芬・霍金,2001 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序号:ISBN 978-7-5357-3103-2
3、《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 曹天元,2006 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序号:ISBN 978-7-5382-7705-4
4、《宇宙的琴弦》 - 布莱恩・格林,2002 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序号:ISBN 978-7-5357-3401-9
5、《爱因斯坦传》 - 沃尔特・艾萨克森,2007 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序号:ISBN 978-7-5357-4976-1
6、《大设计》 - 斯蒂芬・霍金、列纳德・蒙洛迪诺,2011 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序号:ISBN 978-7-5357-6683-6
7、《从一到无穷大》 - 乔治・伽莫夫,2002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序号:ISBN 978-7-03-009412-6
8、《物理学的进化》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利奥波德・英费尔德,2010 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序号:ISBN 978-7-5357-6103-9
9、《广义相对论基础》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2013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序号:ISBN 978-7-301-22239-7
10、《量子力学》 - 大卫・J・格里菲斯,2009 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序号:ISBN 978-7-111-27279-5
11、《现代宇宙学》 - 安德鲁・利德尔,2008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序号:ISBN 978-7-03-020494-6
二、研究参考论文
1、《论时间、空间和引力场的量子涨落》 - 刘辽,1980 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CNKI:SUN:BNXB.0.1980-01-008
2、《关于光的本性的历史发展和争论》 - 赵凯华,1982 年,《大学物理》,
CNKI:SUN:DXWL.0.1982-01-001
3、《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和时间延缓效应》 - 郑庆璋、崔世治,1983 年,《大学物理》,
CNKI:SUN:DXWL.0.1983-06-000
4、《广义相对论中时空弯曲的实验验证》 - 梁灿彬,1986 年,《大学物理》,
CNKI:SUN:DXWL.0.1986-06-000
5、《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 桂起权、吴国林,1994 年,《自然辩证法通讯》,
CNKI:SUN:ZRBZ.0.1994-03-002
6、《高维空间理论及其物理意义》 - 李新洲、吴新忠,1999 年,《自然杂志》,
CNKI:SUN:ZRZZ.0.1999-03-001
7、《从相对论看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 王永久,2003 年,《大学物理》,
CNKI:SUN:DXWL.0.2003-03-000
8、《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本质》 - 陈雨生,2005 年,《大学物理》,
CNKI:SUN:DXWL.0.2005-02-003
9、《时间之箭与宇宙演化》 - 赵峥,2006 年,《物理》,
CNKI:SUN:WLZZ.0.2006-06-002
10、《量子纠缠与量子信息》 - 郭光灿,2007 年,《物理》,
CNKI:SUN:WLZZ.0.2007-03-001
11、《从宇宙学常数问题看理论物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 李醒民,2010 年,《自然辩证法通讯》,
CNKI:SUN:ZRBZ.0.201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