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的物理层

一、通信基础
1.1 信号与数据
  数据是传送信息的实体,信号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变现,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包括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码元是指用固定市场的信号波形或数字脉冲表示一个k进制的数字,这个时长内的信号称为k进制码元。例如在二进制编码中,只有两种码元,一种代表0,另一种代表1。

  数字通信是指数字计算机或其他数字终端之间的通信。一个数据通信系统主要划分为信源、信道和信宿三个部分。
  信源是产生和发送数据的源头,信宿是接收数据的终点,通常是计算机或其他数字终端装置。信源发出的信息需要通过变换器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在传输后还原成原始信息,再发送给信宿。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可视为一条线路的逻辑部件,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个方向传送信息的介质。噪声会对信道的信号产生干扰,噪声源则是分散在通信系统各处的噪声的集中表示。

  信道上传送的信号分为:
  -基带信号,将数字信号直接用电平表示,然后在数字信道传输;
  -宽带信号,将基带信号调制后形成频分复用的模拟信号,再传送到模拟信道传输。

  通信双方信息的交互方式分为:
  -单工通信,仅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但任何一方都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哦是那个和接收信息。

  数据率指的是数据的传输速率,也成为比特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由于带宽与数据率存在数值上的互换关系,因此带宽表示网络中的最高数据率。
  波特率表示了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码元数。

1.2 信道容量
  奈奎斯特【Nyquist】定理指出了理想低通信道中,极限码元传输率为 2 W 2W 2W波特,其中 W W 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Hz。那么极限数据率为 2 W l o g 2 V 2Wlog_2V 2Wlog2Vbps,其中, V V V代表每个码元的电平数目。因此,要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就必须设法使每个码元携带更多比特的信息量。

  香农【Shannon】定理给出了带宽首先且有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率,在此速率传输时,可以做到不产生误差,为 W l o g 2 ( 1 + S / N ) Wlog_2(1 + S/N) Wlog2(1+S/N)bps。因此,带宽与信噪比没有上限,则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也没有上限。

1.3 编码
  数据无论是数字的还是模拟的,为了传输的目的都必须转换成信号。把数据变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编码

  非归零【nonreturn to zero,NRZ】编码是一种简单的编码,其使用两个电压代表两个二进制数字,但其没有检错功能,也无法判断码元的开始和结束,以至于收发双方难以保持同步。

  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将一个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前一个间隔为高电平,后一个间隔为低电平表示码元1;反之为码元0。位中间的跳变既作为时钟信号,有作为数据信号,但是其占用的频带宽度是圆是基带宽度的两倍。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用于局域网传输,其规则是码元为1是,前半个码元与上一个码元的后半个点平相同;反之为码元0;其可以实现自同步,且抗干扰性好。

1.4 调制
  把数据变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基本的调制方法有如下几种:
  -幅移键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表征数字信号,容易实现,抗干扰能力差;
  -频移键控【Frequency Shift Keying,FSK】,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征数字信号,容易实现,抗干扰能力强,应用广泛;
  -像移键控【Phase Shift Keying,PSK】,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像位来表征数字信号;
  -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将ASK与PSK结合起来,形成叠加信号。

1.5 数据报与虚电路
  数据传输通道分为如下三种:
  在进行数据传输前,两个节点之间必须建立一条专用的双方独占的物理通信路径,称为电路交换
  数据交换的单位是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节点采用储存转发的传输路径,称为报文交换
  数据交换的单位是数据块,其将大报文划分为合理的小数据块,再加上一些必要控制信息,形成分组,在交换节点采用储存转发的传输路径,称为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根据通信子网向端点系统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面向连接的虚电路与无连接的数据报,两种服务方式由网络层提供。
  在无连接的数据报分组交换中,作为通信子网用户的端系统发送报文时,端系统的高层协议会把报文拆分称若干个带有序号的数据单元,并在网络层加上地址等控制信息,形成数据报分组。结点储存分组很短的事件,找到最佳路由后尽快转发分组。
  在面向连接的虚电路中,其试图将数据报方式与电路交换结合起来。在发送分组之前, 会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建立逻辑上的虚电路。一旦建立,就固定了虚电路所对应的物理地址,传输的数据就固定了信道,并在传输结束后释放虚电路。

二、物理设备

2.1 物理层接口
  物理层考虑的是如何在连接各主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物理层应该尽可能地屏蔽各种物理设备的差异,使得数据链路层只考虑本层的协议和服务。物理层的主要任务可以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介的接口有关的特性:
  -机械特性,定义了物理连接的边界点,规定了物理连接时的规格、引线、引脚与排列等;
  -电气特性,规定了电平、阻抗、传输速率与距离限制等;
  -功能特性,指明了某条物理路径的电平意义,以及接口信号线的用途;
  -规程特性,定义了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2.2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也称传输媒体,其是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物理通路。

  双绞线是常用的传统传输介质,由两根采用一定规则绞合、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组成。绞合可以减少对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在距离过远的情况下使用双绞线,需要使用放大器放大衰减的模拟信号,或使用中继器整形失真的数字信号。
  同轴电缆由导体、绝缘层、网状编制屏蔽层和塑料外层组成,具有良好的抗干扰特性,广泛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距离更远。
  光纤由纤心和包层构成,利用光导纤维传递光脉冲进行通信,通过全反射在光纤中传输。光线的光源通过不同角度入射的多束光线可以在一条光纤中传输,使用的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无线通信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领域,构成蜂窝式无线电话网。如今,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应用非常普遍,一般通过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激光等通信。

2.3 物理层设备
  中继器又称为转发器,其主要的功能是将数字信号整形并放大再转发出去,以消除信号经过长路径后,因噪声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失真与衰减。
  中继器有两个端口,分别为输入与输出。端口仅作用于信号的物理属性,而不检查数据的内容。
  中继器是局域网环境下扩大网络规模最简单的互联设备。使用中继器连接的几个网段仍然是一个局域网,但处于不同的网段。由于中继器是物理层设备,不能连接具有不同速率的局域网。

  集线器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其作用是放大信号并扩大网络的传输范围,不具备信号的定向传送能力。
  集线器组成的网络是共享式网络,再逻辑上是一个总网线,每个端口连接的网络部分是同一个网络的不同网段。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