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与变电站自动化:现状、挑战与未来趋势
1. 自动化概述
自动化指的是将机器应用于曾经由人类执行的任务,或者用于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自动化的概念可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农业和工业革命时期。早期的自动化主要表现为机械化,如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理查德·阿克莱特的机械纺纱机和埃德蒙·卡特赖特的动力织布机。19世纪后期,电力系统的出现和20世纪初电子管的应用,标志着现代自动化的开端。1943 - 1946年建造的ENIAC是早期计算机之一,占地约93平方米,有18000个电子管,功耗230千瓦。在计算机用于工业自动化之前,继电器和继电器逻辑被广泛使用,但如今基于计算机的可编程逻辑更为常见。
2. 汽车行业的自动化
兰塞姆·奥兹和亨利·福特开创的汽车装配线、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以及汽车装配过程的结构化,使早期汽车行业的企业家认为自动化是商业成功的关键。自动化具有诸多优势:
- 使人类摆脱单调乏味的工作
- 让人类远离繁重危险的任务
- 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 提升产品质量
- 降低成本和价格
- 增加能源和材料节约
- 提高安全性
- 实现更好的数据采集和产品跟踪
汽车行业竞争激烈,通用汽车等众多汽车制造企业都采用了自动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常用于恶劣工业环境,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用于接收传感器信号、显示信息或驱动执行器。同时,标准化需求催生了相关标准,如IEEE的令牌环802.4标准被通用汽车应用于其制造自动化协议(MAP)。
3. 电力系统自动化
早期发电厂的传感器和动作变量数量较少,而现代大型电站的变量数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