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十年后我发现可以这样边工作边学习

点击上方“程序员小明”,选择“星标”

今晚可以不加班!

一晃工作十余年了,但是如何在工作中学习,似乎也就是最近这几年才开得窍。谈点我自己的感受和总结,不见得都对。

大多数人的学习终于第一天上班那天,可以反驳我,但你要在周围观察之后再来。

工作以后持续学习,我觉得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静态学习,一种是动态学习。

静态学习,是需要单独的时间段,哪怕是碎片化的,比如地铁上,是在不工作的时候,需要刻意。

动态学习,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习,更要刻意的学。如果在工作中不可刻意,那么也是打水的篮子,只是被冲刷了而已,留不下多少内容。

总结下来,就是静态是在工作之外,动态是在做工作中。

一、静态学习

先说静态学习,上面说了,静态需要单独的时间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得有时间才行。

以我自己为案例,我的一天基本是这样

6:00起床,7:00-7:15之间到公司,健身房锻炼到8:00-8:10之间,吃早饭,基本8点30坐到工位,此时距离9:00还有30分钟。这30分钟属于我自有支配。

无意外情况下(意外情况,比如参加一个会议,拖堂了)中午12:30吃过饭—13:30这个时间段,60分钟,属于我自有支配。

晚上一般22:00到家(尽量的保障,晚上8、9点叫着开会聊需求是很平常的事情,拖堂就不可控)—到23:00,这中间60分钟,是属于我个人支配,一般不会超过23:30睡觉,年龄大了,克制。

这样算下来,我一天工作时间期间,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在2小时30分钟。但早上的30分钟,我一般要将一天的工作计划做个安排,算下来,还剩2个小时,这2个小时,还要在中午不睡觉的情况下。

所以,马老师说的福报下,我几乎是做不了其它事情的,包括看书。以前写书的那段时间,是经常晚上要凌晨1点半左右,但毕竟不可持续,要命。

如何破

1、排除干扰

就是将这一天的2个小时有效的利用,干扰一般来自几个方面,刷朋友圈,刷看一看,这个也是朋友圈的,刷视频(曾经卸了又装),看一看也是,摒蔽掉又打开。

因此,必须要再狠一点,视频软件就干脆卸掉,当然看看电影也是一种学习,就看你自制力了,周六看一天就肯定不行,此处因人而异。

还好的一件事情是头条我早在3年前就协助掉了,抖音从来就没有安装过。

至于那些摒蔽掉又打开的,还是要有一点克制力,靠克制力。如果自己的克制力可控,这些都还好,在没有达到这个能力之前,不给自己欲望可乘,也是个办法。

2、中午定量休息5-10分钟,小憩

中午不休息,或者定量休息5-10分钟。定个闹钟,时间到就干事。一般中午休息10分钟就够了,不休息,只要自己的生物钟调节适当也是可以,曾经我也有半年时间中午不休息,也不影响下午的工作。

3、加强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是个永恒的活动,身体好些,精神好,一天干事情都利落。这个也是保持让自己一天,当然也包括自有支配的这2个小时,可以持续专注。只要自己的专注力有保障,就可以高效的工作。

4、再狠一点

周六日可以利用一下,想在想来刚毕业那几年我需要休息两天吗,尤其是刚毕业,正是海绵吸水的时候。拿出一天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

写书的过程中不也是这么干的吗,所以时间用这个周末来补。读书,写作,都可以,干点自己有兴趣的事情。

但如果你确实有事情要处理肯定要排外。不过一般情况下,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想想,你自己一拍大腿,就能自己决定的事情也就那么几件,抽根烟,喝杯酒,去趟图书馆。你选择在哪里,你就在哪里。

无论你的静态时间多或者少,你都要去挤,去利用,然后刻意,这是关键。

二、动态学习

我们再来看在工作中学习,也是个人的感受和使用,不见得都对。主要有以下几种实践方法。

1、用以补学,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这个词语都是知道的。用以补学,是我加上去的。而且在我个人实践的过程中,这个顺序不可颠倒。

比如,我在工作过程中要用到redis,迅速看过api之后,就可以立即使用起来,是为先用

在这个使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事务,管道等较为深入的知识点,可以翻阅别人的代码或者查找资料,是为补学

待查完资料之后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立即反过来将其应用到刚才的问题处理中,是为学以致用。

2、三行而后思

都常说“三思而后行”,实际上我们搞软件的,以动手实践为主,应该反过来,也就是 “三行而后思”。

工作中需求来了,分析好之后,基本的技术选型确定好了,实际上如今只要不是旁门左道的需求,正常的技术栈都可以满足。无论新来的同学,还是老同学,以前没有涉足过的都可以先干起来。

这一点有些类似上面说的第一点,大体了解后,就可以付诸行动,干起来。hello wold 总会打印吧,技术进步也是一个迭代进行的过程。但行字要当头。

3、不用循序渐进

在工作了一定年限后,依然我们具备了基本的专业学习知识技能,我们大可不必对于一个技术从最基础的那一层搞起。

真的没有必要,如今圈子也大,网上的也好,自身所处的团队也好,都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学习帮助资源。

工作中来了一个新技术,就如上面提到的旁门左道的需求吧,我们完全可以从高处切入进来。比如一个开源的技术你不用去现学基础的并发集合类,完全可以一猛子扎进去,从核心代码出入手。从高深往下浅出。

4、团队技术分享

为了营造团队的技术氛围,打造学习交流的环境,每个团队都会搞技术分享,比如固定的每周的某个时间段。

以前往往轮到每个人分享的时候,大家持续分享的技术话题都不太固定,比如这次分享了CAP,下次又分享了mysql的优化,再下次又分享了架构扩展等等,诸如此类。

但你会发现,每当这样分享的时候,其他人提出的问题,如果有没回答上来的,下次也不见得继续询问了。

也就是某个知识点断了片,这样肯定不好。将团队需要的技术栈列出来,分好几个方向,大家持之以恒的深入下去来分享,这样带来的效果会更好。

让每一步都算数,我们要做1+1+1+.…=无穷大的事情,不能老是1+1=2,到最后弄了一堆2,自己也2了,就不好。分享是这样,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5、工作会议

开会也能学习吗?当然。有时候一个会少则开40分钟,多则开一个下午也有可能啊。如何少参加会议,不在我们今天的这篇文章中讨论。

想想,你将自己投身到这么长的一个时间段里面去,没有收获,是多么损失的一件事情。

开会之前,要先对开会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如果是你要参与讨论的,那就更要多深入了解。

如何捕获知识,我们技术人员开会,始终是绕不开技术的,能参与到讨论中更好,是想,技术交流还不算是学习吗,需要我们刻意的捕获。

如果,会上能来大领导,那你就赚了。为啥,格局不一样啊,你参与,身同感受就是一种学习收获。

这里,跑题一下,追来公司参加促销活动的具有正能量的明星也是一种学习。

这么多年下来,我见过周鸿祎(2次)、老罗、吴晓波、黄晓明、田亮夫妇、陈小春、马布里、撒贝宁、王浩。。。,以后有时间可以写个系列,我在公司见过的那些明星们。

为啥也能学习?当你亲身看到他们的时候,你想想他们的背后,成功或辛酸,对你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一种震颤,尤其是那年近距离看见王浩那次,想着他的冠军之梦,颇为激励了我好几天,因这种激励而产生的沉淀也是永久的。

但以上,都基于一点,刻意。

好了,重新回到正题,来继续说。

三、之外想说的

1、技术大会不可不去,不可多去

李敖当年来大陆做演进,就说过一句话,“我的分享,你们不可不来,不可多来”。

如今,无论各大互联网公司内部,还是行业内,技术的氛围是一年比一年好,看看自己的朋友圈就知道了,很多定期和不定期的技术大会,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应接不暇。需要我们区分同质化的内容。

不去不行,氛围在这里,总要融入进去;每次都去?自己想想就不必要啊。要有所选择的去,要有针对性,拓展知识领域,还是寻求解决方案,甚或交友,得有个目标。

2、用输出倒逼输入

我常用这种方法,自己用就是这么个叫法,如果是别人对你用,那就是激将法。比如,团队内部说,下周谁愿意主动分享,这个时候可以站出来。

时间,地点设定好之后,你就要开始兑现你的承诺了。你要开始定分享主题,然后拆解并准备分享的内容,这个过程你将会对自己补充很多知识。

我在外面常常接收别人的邀请去做分享,答应下来后,我就要给自己规划时间,开始准备,这样的机会一定要抓住,是很好的一次历练,当然团队内部分享也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个环境,首先还是你得意识到这一点,可以利用输出倒逼输入。

3、有了方向,就有了厚度

前段时间我在看一本关于Oauth的技术书籍,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认为Oauth也就两篇文章能够讲清楚的事情。

但发现这本书从Oauth的构建使用,到使用注意事项,再到安全写了将近300页,自己写书的时候分布式、消息、网关等等都罗列上才就200多页。

那一刻感受就是,有了方向就有了厚度。

好了,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字,先到这儿吧。

注,本文仅代表我自己的实践学习方法的总结,不见得都对,更不见得适用大众。

精彩推荐


长按二维码关注小明

              今晚可以不加班!

640?wx_fmt=jpeg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