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框架专题6—HashMap

HashMap

         前言:  本文所采用的jdk版本为:jdk1.8.0_111。
        
        在我们实际应用中,HashMap可以说是使用及其频繁的集合框架之一,但是之前都没有怎么去看过HashMap的源码,这里就HashMap的源码着重分析一下一些常见的问题。

        在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两个方法:
    public native int hashCo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
        这两个方法都是Object中提供的方法:
        1. hashCode()方法有一个 navive修饰符,这是一个本地方法,用于返回哈希值。
        2. equals(Object obj)方法应该都比较熟悉,这里是用于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的方法,后续子类按需可以重写该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重写了equals方法,应该同步将hashCode()方法一并重写掉。
        这里为什么着重说明这两个方法呢,因为它们在HashMap中有着大用处,hashCode就不用说了,hashCode是用于计算key的哈希值以确定值存储位置的功能,而equals方法呢?
        众所周知,HashMap中key是唯一的,那么如何在值存储的过程中来保证值是唯一的呢?首先我们想到的可能是用equals去迭代比较所有的key,这个方法固然可以实现,但是随着值的增加,那岂不是存值会越来越麻烦,所以HashMap中绝不会用如此低效的方式,尽管其时间复杂度为O(n),那么HashMap中是如何做的呢,前面说过HashMap中是根据key的hashcode来进行定位存储的,那么当key不同的时候,其hashcode值一般不会一样的,但是也有例外,Object类中的equals方法的注释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两个对象的hashcode不同,那么equals方法返回一定为false,如果两个对象hashcode值相同,那么equals方法返回不一定为true。” 所以理论上存在hash冲突的可能性,这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哈希碰撞,也叫碰撞。那么HashMap中如何解决哈希碰撞的呢,我们先看一下源码:

一、 put(K key, V value)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Node<K,V> e; K k;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if ((e = p.next) ==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put的整个过程,都在putVal这个方法中,大致解读一下这个方法的过程:
        1. 首先判断map是否为空,假如为空,则重置内部table[] 后,按照hash值制定的位置进行存储。
        2. 假如不为空,按照参数的hash值来查询值,假如未查出值,则在该hash值位置直接进行存储。
        3. 假如hash值找到的位置不为空,则进一步判断这两个key是否相等(== 和 equals),注意,这里才用到euqals方法来进行判断,如果值相同,说明就是一个key,此时直接覆盖掉原来的value即可,覆盖完成后返回旧的value。
        4. 假如两个key判断的不相等( == 和 equals都为false的情况下),那么新的值将会被存储到原值并列的地方,以链表的形式进行存储。

        用图形的方式表示该put的过程,如下图:

        

        说完put方法,我们来说一下get方法,对于常规情况下,我们都知道,get是根据key的hash值,去找对应位置下的值。但是当hashCode相同时,我们又该如何获取到我们想要的值的呢?因为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如果多个不同key的hash值相同,那么这些值将会以链表的形式进行存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get方法的源码:
        二、get(Object key)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K,V> e;
        return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 null : e.value;
    }

    final Node<K,V> getNode(int hash, Object key) {
        Node<K,V>[] tab; Node<K,V> first, e; int n; K k;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first = tab[(n - 1) & hash]) != null) {
            if (first.hash == hash && // always check first node
                ((k = first.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first;
            if ((e = first.next) != null) {
                if (first instanceof TreeNode)
                    return ((TreeNode<K,V>)first).getTreeNode(hash, key);
                do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while ((e = e.next) != null);
            }
        }
        return null;
    }
        根据key查找value的值的主要过程在getNode这个方法中,大致分析一下该方法的主要过程:
        1. 首先判断map是否为空,为空则返回null,不为空则继续往下执行;
        2. 根据hash值获取到第一个Node值,然后判断hash是否相等,key是否相等(== 或 equals),相等时则证明是要找的值,直接返回,不相等时则继续往下执行;
        3. 迭代判断下一个Node中的hash和key是否相等,直到相等则返回当前Node,假如迭代完成后也没找到则返回null。

        这里可以看出,通过key来进行值的获取时,是进行了一次迭代,其中的判断是通过equals进行的判断,这样就能保证得到的值一定是我们需要的值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