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发展史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计算机常识

一、发展史
1.计算机发展代别划分

代别年代逻辑(电子)元件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
第二代1959-1964晶体管
第三代1965-1970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点: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和存储器,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速度为每秒几千万至数亿次,也直接导致了微型计算机的问世。
2.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2月,美国,ENIAC
3.冯·诺依曼理论(1944年,冯·诺依曼提出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工作方式的设想,为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尽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但计算机本身的体系结构并没有明显的突破,当今的计算机仍属于冯·诺依曼架构。)
理论要点如下:
(1)计算机硬件设备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
(2)存储程序思想–把计算过程描述为由许多命令按一定顺序组成的程序,然后把程序和数据一起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已存入的程序和数据处理后,输出结果。
二、计算机分类
(根据计算机性能指标,如机器规模的大小、运算速度的高低、主存储容量的大小、指令系统性能的强弱以及机器的价格等)
1.巨型机:大范围天气预报、整理卫星图片、原子核物的探索、研究洲际导弹、宇宙飞船等。“天河一号”为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2.大、中型机:主要用于商业领域,如银行和电信。
3.小型机
4.微型机:通常作为个人计算机
5.工作站:是一种高端的通用微型计算机。它是为了单用户使用并提供比个人计算机更强大的性能,尤其是在图形处理能力,任务并行方面的能力。另外,连接到服务器的终端机也可称为工作站。
三、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信息处理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5.人工智能
6.网络应用

第二节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一、总线结构
按照总线上传输信息的不同,总线可以分为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三种。
(1)数据总线:用来传送数据信息,他主要连接了CPU与各个部件,是他们之间交换信息的通路。数据总线是双向的,而具体的传送方向由CPU控制。
二、主要的性能指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