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之 工作心得

工作心得比起工作经历来说其实更容易写一些 为啥呢 因为工作经历很容易絮絮叨叨没有重点变成流水帐 工作心得来自积累和总结 还是很容易数个一二三出来的
 
一 人脉
 
这个东西人人都知道重要 中国人叫人脉或人际关系 老外叫network 更形象 回想我工作这十年的经历身边的朋友同事一直是我各种好运气的直接来源 
记得第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一起报到的二十几个研究生来自祖国各地也有首都各个名牌大学 相互之间也有些许的瞧不起看不上  等到后来工作时间长了 越来越多的同事开始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单位 和我共事过的人也越来越多 慢慢的人脉变成了自己的声誉网 等到从sun公司跳到emc的时候更是容易 很多人不仅因为以前共事过而认识我 对我的能力也比较认可 换工作变成了更多的自我选择而不是碰运气
回首看来做工作其实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做人 你的能力别人会看在眼里 你的为人处事会成为别人在看到适合你的机会时是否会想起你或者愿意为你提供帮助的直接原因 还是老话说得好 多个朋友多条路 多个仇人多堵墙啊!谨记谨记!
 
二 认识你自己
 
最近正在看的一本书,叫 瞬变,里面提到了一个心理学的实验,或者说很多心理学的实验都证明,人对自我的评价总是膨胀和不理性的,不信,你就问问你自己,有没有在开车的时候觉得全世界的司机都是SB?有没有在暗地里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该涨的工资没涨,该升的级别没升,最看不上的就是自己的直接领导,就没有合过自己的心意...其实这些都没有对与错,只有一个你需要不断问自己的问题,你真的认识了你自己么?你真的能客观的评价你自己么?
 
刚来北京的那会,在国企里,工资5000大洋,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也就没时间考虑所谓的认识自己的问题,脑子里总在盘算的是怎么能找个工资更高的工作,等到到了sun,进了所谓的外企,又开始琢磨怎么能年终的时候涨工资比例多点,最好能再顺便涨个级别,直到有一天,我参加了Sun的一个叫Seed的program,就是一个mentorship的program,你可以找公司里任何你觉得牛逼的人做你的导师,前提是人家也愿意而且也有空,然后你们就可以一帮一一对红六个月,没事聊聊天,交流一下感情,讲讲公司背后的故事,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program开始之前,必须的一个程序是对你做一个人格测试,或者说性格分析,我不记得当时给我的结论是什么,但当时里面的一句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它说,我这个人’will always keep a hiden agenda',在这个国际化的年代,我就不翻译成中文了,大家自己领悟,当时这句话的评论对我的刺激还是很大的,我突然意识到,这么些年来,其实我一直有一个很不正确的思路,就是一直在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在前进,但是,自己认为的正确真的是正确么?或者说,还有哪些自己不知道的性格缺点,为自己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和障碍,而自己又从不自知呢?
 
又碰巧那一段时间,自己的感情生活也遭遇了很大的挫折,自己的一些性格缺点在那段时间暴露无疑,导致了一连串的悲催的后果,自己忽然意识到,也许是时候重新认识自己了,然后就买回来好多的心理学的书籍开始看,自我剖析,自我反省,一直刨到了祖坟上,发现自己很多的缺点性格,都来自自己的父母,各位看官不要笑,我这也不是为自己开脱,只是说我忽然有一天意识到,自己的善解人意,多愁善感,来自我的母亲,优柔挂断,事无巨细,也和我的母亲一样,而时不时的冲动,冒进,又和我的父亲如出一辙,更不用说有时候大男子主义,都是拜我父亲所赐,当我认识到这些,我忽然意识到,也许这才是legacy真正的含义,父母造就了我,我也继承了他们,但好的我要继承,不好的,就要overwrite才行。
 
就像大话西游里说的一样,自从我认识了自己的各个性格缺点和种种不是,我反而可以一双不一样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工作中出了问题,遇到冲突,我会第一时间思考是不是我自身的问题,而且面对不同意见和阻挠,也开始心平气和,因为会想,也许对方也像我之前一样,或者对方和我并不是同一种人,大家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本来就不同,反而坦然处之了。
 
直到最近参加了EMC的一个内部关于影响力的培训,再次有机会做了性格分析的测试,看着里面归类的四种人格,看看周围的同事们,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很容易的去理解不同类型人的行为和处事方式,不禁在心头回响起这样的歌声:“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 .....”我只想在这首歌后面加上一句:你也不认识你自己!!!
 
三 和比你强的人在一起工作
 
说起运气,我想我是属于运气很不错的那一类,工作之前的运气不说了,工作之后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在SUN的年会上,连续拿了一个台式机,一个手持摄像机,中间还有一次年会取消了,不然估计就可以拿手机了。
但我说的真正的工作中的运气,是我在每一个单位,总是能和非常senior的人在一起工作,在首信的时候,有两个博士,李博陈博,对初出茅庐的倍加呵护,教会了我很多技术上和做人的最基础的东西。
后来到了Sun,我的lead是一个senior staff,一个德国籍的美国女人,在sun工作了很多年,和我一起做了solaris的zone和Xen的项目,那段时间经常one one,email,真正开会体会什么是专业的工程师,什么叫professional,三个小孩都已经上了大学,或者高中了,还每天工作到凌晨,编程,手动测试,组织测试报告,装机器,无不亲历亲为,没有任何架子和滥用权威,我至今还和她保持着联系,而且说实话,德国籍的女人有一种干练的美,不可言表:)
等我到了EMC,这个好运气还是陪伴和我,美国和我们一起工作的,一个director,一个consultant,一个principle,都是在IT界混了一辈子的人,他们对测试的理解和解读,以及在公司内部推行的测试理念和流程,包括他们在编程上的素养和经验,让我真正找到了在软件测试领域努力的方向,这两年我的performance不错,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和他们的交流和互动中带来的新思路和新的工作态度。
人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的都是通过模拟得来的,或者说模仿式的学习,是我们学习方式的很大一个分支,如果你能找到工作中比你强的人,和他们一起工作,耳濡目染,亲历亲学,对你的帮助会是非常大的。很多时候的我们,就像井底之蛙,只有看到了不一样,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从今天起,找到你的mentor或者role model吧!
 
四 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工作了这些年,觉得工作中最挑战的角色,不是经理,也不是技术大拿,而是一个叫leader的东西,leader没有实权,但又要带着一群人往前,有成绩了是teamwork,出了岔子你就得一个人扛着,你也会时常的怀疑自己,大家为什么听你的,凭什么听你的,问题的最终答案就是,你的影响力够不够?但要说到这个,这个题目就太大了,另写一篇博客都不够,但我个人的感觉就是,作为在IT行业混的不论是程序猿还是别的什么角色,时代已经变了,现在是什么时代?social network时代,当你的技术可以在你们小组小有名气的时候,多写几个技术博客,多做几个tech talk,多发几个paper,多回答几个同事的问题,多帮助同事解决几个技术难题,让你的影响扩散出去,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提高了你自己在公司和行业的visibility,另一个是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无数潜在的未知的机会也会随之而来,因为大家知道了你的能力,知道了你的态度,更多的机会别人会第一个想到你并主动给你,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
当你写的多,说的多,分享的多的时候,你个人的品牌也就建立了起来,这时候,你工作的意义也就不仅仅会是一个完成任务的活而已,你会有影响项目方向的能力,你会有影响产品设计的能力,你会有参与做决定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你不用再担心,有一天公司裁了你,你该如何悲催的从另一家工资默默的从头干起,如果你的个人品牌够响亮,你还用担心这些么?
不过说来惭愧,这条心得是我最有心得,但也是做的最差的一个,待会睡觉了,在梦里一定要再反思一下....
 
五 思考你的思考过程
 
做IT的,什么能力你都可以不具备,但有一个你不能不具备的能力就是: problem solving,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有一个什么人说过,人生下来就是来解决问题的,直到你死了,才是真正的没问题了。
 
我之所以能有这个心得,得感谢两个人,一个人叫刘未鹏,你可以去google这个名字,一个是我现在的manager,说后者没有拍马屁的意思啊:) 这两个人对于我认识到这个'思考思考的过程'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后者给了我认识到问题的契机,前者给了我足够的网络资源来帮助我强化这个心得。
 
故事还得从EMC的一个叫IDP的东西说起,IDP,顾名思义,individual development program. 啥意思呢,就是EMC对每一个员工都会告诉你,你own自己的职业发展,每年你可以找出几个自己想要着重发展的方向,和你的manager一起,把计划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最后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该是前年的时候,我的manager找到我,说,我们来做个IDP吧,我说好吧,做什么呢?领导说,我觉得你的problem solving skill有待加强,我们做个这个吧,我一听,第一反应是很抵触,很正常么,别人说你要改善problem solving,意思不就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问题么! 但是当时我还是虚心的接受了,因为我自己也的确发现,有些时候,工作的问题出现后,解决的过程总是不是很顺畅。我就又买了些书回来看(我这个人就是爱从书里找答案)又在网上搜到了刘未鹏的博客和他在豆瓣上的读书豆列。就着这个契机,我不仅仅看了关于problem solving方面的书,而且顺便也涉猎了一些关于大脑运作,行为经济学,创造性思维等等乱起八糟的很多书。
最后给自己的一个结论就是,这些东西都看的太晚了!要是小学能有人给讲讲这些,人生的道路不知道要平坦多少。这些书教给了我什么,也许我无法一句话说清楚,重要的是,他们都在提醒我一个东西:从你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到最后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得出一个结论的时候,你有没有同时也在审视自己这个思考的过程?你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你有假设么?你有足够的证据么?你类比了么,你归纳了么,你反证了么?等等问题,都是思考思考的过程。
我那个IDP很快就结束了,但我从此后在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会一直问自己这个问题,你思考你思考的过程了没有?
 
六 行业,产品,技术,找到你的立足点
 
我进入IT行业,做的是防火墙,属于networking,然后去了sun,属于Operating system,然后到了EMC,属于storage,好吧,我承认,我是故意的,这个几个领域,说实话,那一个深入进去,都是无底洞,最为一个测试工程师,我有幸让自己的工作经历,跨越了这几个domain,起码让我的建立看起来很漂亮。
如果说IT是行业的话,上面的这些就是domain knowlege,或者说专业技术了,网络领域里有路由器,交换机,各式各样的网络产品,操作系统里,linux,window,solaris,只有windows还在牛逼的卖着钱,其他的早就free了,storage领域,更不用我说了,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如果你不是个牛人,可以创造新的行业,新的产品,你最好还是画点心思,选择适合你或者有前途(谁知道呢?)的行业和产品,然后成为domain expert。
对于我来讲,IT行业,从我上大学就定了,基本不会改了我觉得,至少我目前还是一个保守的男人,那领域呢,storage,信息总是要找个地方存的么,看起来这个领域也不错,我现在测试的产品,至少我觉得还不赖,虽然bug也不少,但用起来还是有很多可人的地方。另外测试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也可以发展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出来。
所以我打算就这么干下去了,你呢?
 
六 寻找你的马斯洛

说了这么多的工作,最后一个心得,就是关于你心中的马斯洛了。大家对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一个能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并且会心一笑的人,我相信都已经摆脱了生理,安全以及社会需求的层次,站在了那个金字塔比较靠近顶端的两层,依次为: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
回顾这十年,工作之外,我还是一个toastmaster的忠实拥簇,也是一名社会志愿者,参加了JA和公司组织的很多活动,慢慢的我发现,也许我在工作中不是那个技术大牛,也还没有成为那个team 之星,但在工作之外,在toastmaster中宣讲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帮助member一起成长,在志愿者活动中,帮助大四的学生解决择业的困惑,和民工小学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上课,渐渐满足了我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大多数的我们,都无法做到兴趣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做自己的兴趣,但当你慢慢的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以后,你会发现,工作也许不会也不必是你自我认可的唯一来源,活着,开心就好!
 
其实,神马都是浮云。
 
但是,飘过也要飘的有个性,有自我..... 
  • 3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