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0)
- 收藏
- 关注
原创 最好用的免费天气API接口:轻松获取10000次免费调用量
天气API包含丰富的天气数据,含站点观测数据、卫星数据、雷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空气质量数据等,结合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得以还原所在地的真实天气实况。该接口可获取中国3300+市区县的分钟级天气实况,包含天气现象、实时温度、体感温度、风力风向、相对湿度、海平面气压、降水量(多时间维度统计)、能见度、露点温度、云量、太阳辐射等诸多要素。数字地球气象服务是通过人工智能与传统气象技术相结合,基于领先的专业技术和庞大的气象数据,提供全国天气API接口以及经纬度级别的高精度天气服务。
2024-12-16 13:23:24
777
原创 免费天气API接口10000次调用量
在众多免费天气API接口中,这款天气API以其丰富的数据、稳定的性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脱颖而出。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款API接口,让您在开发过程中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天气信息。看天天气API提供详细的接口文档和示例代码,方便开发者快速上手。此外,API支持多种坐标系,如WGS84、GCJ02等,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看天天气API采用高性能服务器,保证接口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同时,API接口采用HTTPS加密传输,确保数据安全。注册用户可免费调用10000次,满足大部分个人开发者需求。
2024-12-16 11:06:35
326
原创 【天气API】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及其应用_论文分享
风云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资源开发、空间天气、科学研究等多个重要领域,以及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成功发射了19颗风云气象卫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部分领先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系列化、业务化自主发展,风云气象卫星整体实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风云气象卫星经过5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极轨和静止2个系列气象卫星的组网星座观测体系,成功实现了从“科研试验型”到“业务服务型”的转变和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
2024-08-19 13:28:20
1843
原创 【卫星影像地图API】常见地图服务_WMS_WFS_WCS_ WMTS
地理信息—地图: 网络服务接口(Geographic information - Web Map Server Interface)(ISO 19128: 2005,MOD) 标准规定了一个服务行为,即从地理信息动态制作具有地理空间参照的地图,其规定了以服务获取地图所需要进行的各种操作,包括获取地图的描述信息,获取一幅地图以及查询地图上要素信息的操作等。类似的,WEB要素服务(网络要素服务)允许客户端从多个WEB要素服务(网络要素服务)中取得使用地理标记语言(GML)编码的地理空间数据。
2024-08-16 14:26:59
940
原创 【遥感灾害应用】水旱灾害遥感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通过近30年的技术研究, 在多源数据处理、旱情指标、监测模型、旱情分析、旱情评估等方面有所突破, 在大范围、宏观旱情监测方法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2015年起对数据自动化处理、数据融合、模型方法、专题分析、技术集成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旱情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上取得了显著进步。→2006年起对水体面积提取、地表参数反演、历史旱情模拟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干旱指数计算、旱情监测模型研制奠定了基础。→2003年开始重点对旱情遥感监测模型的开发、旱灾评估方法、旱情预测与预警方法等进行研究。
2024-08-15 13:51:45
814
原创 【卫星遥感影像】卫星遥感及图像处理平台发展_论文综述
国内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已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向数据驱动型、人工智能方法转变,但整体而言对行业先验知识的应用还存在不足,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方法论的融合将是技术产业化落地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将围绕卫星遥感对地观测主题,从卫星遥感数据获取能力、卫星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平台两方面,对国内外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卫星遥感的发展趋势。[1]赵忠明,高连如,陈东,等.卫星遥感及图像处理平台发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9,24(12):2098-2110.(图源:风云极轨卫星植被指数数据质量评估与应用)
2024-08-14 15:14:09
873
原创 高分六号卫星助力农业监测_卫星介绍_论文分享_数据获取
高分相机带有2m空间分辨率的全色(PAN)、8m空间分辨率的4谱段多光谱(PMS)图像产品,宽幅相机带有16m空间分辨率的8谱段多光谱(WFV)图像产品。数字地球开放平台所提供的农业生产遥感监测系列产品,融合遥感卫星、低空无人机等多种监测方式,通过多期遥感影像数据叠加对比实现监测区域农业全要素动态监测,从而为农业生产辅助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服务支撑。高分六号卫星发射后,将与2013年发射的高分一号卫星进行组网,使得卫星的重访周期从4天缩短到2天,数据保障能力翻倍,快速实现对作物和农田环境的监测。
2024-08-13 13:26:18
1889
原创 【论文分享】农作物遥感识别中的多源数据融合研究进展
图像融合方法:如基于色彩相关技术的HIS变换法或基于统计方法的PCA、Brovey和小波变换等,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传感器、不同空间分辨率以及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 尤其在多时相的低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与中等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融合方面应用较多。农作物遥感识别中多源数据应用包括融合技术和融合模式。微波遥感具有全天候、多模式、多极化等技术优势,在几何特性、辐射特性以及分辨率等方面与光学影像差异明显,光学遥感与微波数据融合的农作物遥感识别得到长足发展,为提高农作物识别准确率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2024-08-12 13:22:06
920
原创 【卫星遥感影像】国产遥感影像分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综述_论文推荐
海洋系列遥感卫星:包括含有A、B、C这3颗试验卫星的海洋水色环境系列卫星海洋一号(HY-1)、含有A和B两颗试验卫星的海洋动力环境系列卫星海洋二号 (HY-2) 和含有首颗试验卫星的海洋监视监测系列卫星海洋三号(HY-3)。混合像元分类技术:目前对于遥感影像的分类问题多数单考虑像元光谱间的统计特征,而导致分类的误判,因此在对于含有混合像元的影像分类问题需先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其次是分类。小卫星系列遥感卫星:主要选取了“天绘一号”系列、“北京”系列和“吉林一号”系列的遥感卫星数据。
2024-08-09 14:44:38
1651
原创 【遥感论文分享】暴雨洪涝灾情快速监测评估技术框架体系与应用
生态环境监测与督察解决方案包括天气应用、自然灾害(火情、旱涝、雪灾)监测与影响评估、陆表生态监测、海洋监测、气候变化监测、气象资源监测、农业气象监测、水利监测、大气环境监测评估等。暴雨洪涝灾情监测评估主要包括雨量监测、水文监测、淹没深度范围识别和灾害影响分析评估四个部分和8项关键技术,如图所示。本文将向大家分享一篇论文。,融合多源数据,通过智能化应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和高效督察,为各方提供环境监测、统计分析、影响评估及执法督察服务,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够在白天和夜间获取淹没区的影像。
2024-08-08 15:11:54
1113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