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一大神电赛经验-上-电赛给你带来了什么,凭什么能得奖

1.什么时候,怎么入坑电赛的,得过什么奖

 

我的话就是在2022年,就是我大二那年,第一次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当时就是很有缘分嘛,就是有个同学叫我去打电赛。事实上,我对电赛一点了解都没有,但他说带我打电赛。因为那个朋友跟我关系也挺好,然后他技术底子也比较扎实,我说跟着他肯定没问题,然后我就跟着过去了。

 

最后就是很戏剧性的事,最后他因为经常不去实验室,被教练给踢出去了。然后那个队伍里面就只剩我,还有另外两个同学,然后一块打这个比赛。我们打的方向是控制方向,打了有两年时间。第一年在打小电赛,机会比较少,只获得了一个省奖,省一。后面经过了很多磨练,到了第二年去打了大电赛,一举斩获了国一的奖项,还是挺有收获的。

 

2.现在在做什么,电赛对你现在做的事情有帮助吗

 

现在的话,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级的一个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是机器人技术,但我的专业是机械。我研究的课题是往机器人技术这方面靠近的,研究方向也挺杂的,主要是机械结构、控制,还有一些软件的设计什么的。

 

电赛对我来说帮助还是挺大的,对我整个机器人的控制,包括机器人的开发,不能说机器人控制太片面了。机器人开发事实上也是一个很系统的东西,通过电赛这个契机,提升了我对整个机器人系统的认知。

 

3.当时是通过电赛保研的嘛

 

当时的话,就是通过电赛保研的。我们当时西电有一个政策,就是特长生。特长生的话,对于西电来说,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以上,就可以获得特长生的资格,在综测的加分上可以加20分,那基本上就是能保研了。帮助还是挺大的。

 

4.简单介绍一下当年做的一些比赛题目

 

当时做的话,就是偏控制这一方面了。电赛针对控制这方面的赛题还是挺丰富的,最典型或者题目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小车的控制。当时我们也是做了很多关于小车控制的题目。

 

比如说2022年,我第一次参加电赛那一年,题目是一个基于TI的MSP432板子的双车跟随系统。就是一辆车在前面跑,一个额定的速度在那跑,后面那辆车跟随前面那辆车,保持一定距离,然后去做一个运动,运动一圈两圈三圈,逐步提升速度。

 

另一个赛季,我分享一下2021年有个非常经典的赛题,就是智能送药系统。它也是个双车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路面上的药房数字排号信息,然后根据事先输入的数字排号,通过摄像头系统去采集,再去识别路面上的排号信息,然后把车上的药物分配到指定的药房。提升部分的话,就是两辆车分别投递不同药房的药物,但路只有一条,怎么去分配他们岔开进行路径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除了小车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常丰富的控制类赛题。比如说2016年的风力摆,就是一个风扇,驱动源是风扇,四个风扇布置在一个板的两端,分成两个方向,两个自由度,怎么控制这些风扇的运动,推动风力板跟踪指定的圆弧,或者左右控制摆动的频率幅度,这也是很有挑战性的。

 

其他赛题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再过多分享了,就是很有意思,希望大家能够体验一下。

 

5.你觉得你凭什么能得奖

 

得奖的话,我感觉是三方面的要素。第一个就是对于控制方向,我可能说得比较功利一点,就是资金。控制方向有很多设备,包括小车,摄像头、电机、主控、传感器,都是很烧钱的。光我刚才说的智能送药系统,两辆车就花了2000多块钱,一辆车1000多,还是有点小烧钱的。

 

对于无人机来说,电赛这几年有一个发展趋势,就是车机协同,地面上跑一辆车,上面有一架无人机,指导下面的车进行运动,完成某项指定的任务。无人机也是很烧钱的,据我所知,西电电院那边做无人机的团队,一架无人机就需要5000多。

 

第二个方面就是不断去努力。我在两年的竞赛过程中,和团队一块完成了大概十多道历年的赛题,从2022年一直做到了2012年的赛题,每两三周就能产出一个赛题的解决方案。

 

第三个就是团队之间的协调。我所在的团队一共三个人,一开始可能就两个人,分工比较明确。我偏机械设计和软件控制,控制逻辑和控制算法基本上都是我来完成的。另外的同学偏视觉采集和处理,还有一些传感器的采集和处理。后面我们又招了一个同学,他主要负责机械结构的设计。我们三个之间的沟通到最后磨合得很好,相处方式很融洽。这个融洽的团队氛围对电赛的完成还是很有帮助的,没有这个氛围,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6.你觉得电赛给你带来了什么

 

电赛给我带来了三方面的收获。第一方面就是因为我是一个比较讲情义的人,我感觉打电赛不只是队伍里的三个人,包括其他队伍里的很多人,我都有跟他们一块玩、一块交流。两年下来,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到现在还有十几号人跟我有往来,平时也会聊聊天,关于课题、发展方向、生活上的一些琐事,都有联系。

 

第二方面就是专业技能。电赛毕竟还是很硬核的,没有扎实的功底是不可能获奖的。两年以来,包括机械结构设计、软件开发、整个嵌入式的开发,嵌入式软件的编写、硬件的电路搭建,我都有进行训练,掌握了很多专业技能,对我现在的研究课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方面就是对我的工作和读研有很大帮助。获得国一之后就直接保研了,没有其他方面的顾虑了。

 

7.给没有参加过电赛的同学介绍一下打电赛流程和国奖评比流程

 

像我参加两年电赛以来,大大小小的比赛都有参加过。小的比赛,比如说学校组织的、省里面组织的校级联赛,流程不一定是四天三夜,可能是两天一夜或者三天两夜。在限定的时间里拿到赛题之后,先选赛题,不用特别着急选赛题,一定要先看好题目,看一下哪道题目对现在的储备。竞赛期间很难买到想要的器件,基本上只能用现有的器件去完成赛题,这是比较吃积累的。

 

在两天一夜之间,先根据已有的资源去选赛题,选完赛题之后不用着急直接入手去做题目,先审题。审题还是挺关键的,有些题目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先问组委会,以免到时候组委会对你的实现路径有一些否定,可能对你整个赛题的验收有一些影响。

 

赛题主要分两部分,基础部分和进阶部分。基础部分基本上每支队伍都能够拿分,占比一般在40%到60%之间。进阶部分是在技术部分的基础上完成一些高难度的指标或功能,得看队伍的完成情况去量力而行。如果实力允许的话,可以所有题目都答完;如果实力不允许,那就要看情况。有些比赛对发挥部分的赛题有要求,比如说你第一部分完成了,才能参与第二部分的评定。有些比赛不一定,每个赛题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分别进行评定,怎么拿分怎么来,不要死磕按顺序来,还是以分为主。

 

发挥部分的评分大概在40%到50%之间。如果在整个赛题的完成过程中还有余力,最后还有5%到10%的个人发挥部分,可以在这个部分根据系统的完成情况或手上的资源进行美化。

 

三天三夜完了之后就是封箱了,一定要在规定时间之前进行封箱,不然可能会被组委会判罚,失去资格,得不偿失。最后就是评定了,评定时间一般来说是在封箱之后的一到两天之内。小的比赛可能是专家到指定的场地进行验收,可能连封箱都不需要。但全国性的电赛或专项邀请赛,基本上都是专家到封箱完了之后到指定的场合去开箱,然后再评定,要求还是很严的。

 

对于国赛来说,还有一个比较特色的地方。省赛结束之后,有一个综合设计的比赛,专家根据当年的要求设计一些电子设计的题目,要求你在8个小时之内焊接某一些电路,完成一些指定的功能,比如说信号生成、信号调制等。当场测评,当场完成,根据完成情况打分,融合到你之前省赛分数进行排名,再评判你是否能够参加全国的评定。在现场进行二次评定国奖,评定的指标跟第一次评定是相同的,但第二次评价的时候还是会发生一些小情况,所以对自己系统的可靠性还是要有点保证,提升系统对环境干扰的鲁棒性,对于控制类的话,还是需要把握这个指标的。

 

希望这些信息对大家有帮助,祝大家学业顺利

我们的主教练创办了一个电赛训练营,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咨询我们!!!

B站视频版http://【国一大神真诚分享电赛经验(上),带你快速认识电赛】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g4fesEAu/?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245df0629024a11b8082b899b112b5fb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