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禅笔记2

责任链模式

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模式的通用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private Handler nextHandler;
    //每个处理者必须对请求做出处理
    public final Response handleMessage(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 null;
        if(this.getHandlerLevel().equals(request.getRequestLevel())){
            reponse = this.echo(request);
        }else{
            if(this.nextHandler != null){
                response = this.nextHandler.handleMessage(request);
            }esle{
                //没有适当的处理者,业务自行处理
            }
        }
        return response;
    }
    //设置下一个处理者是谁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 _handler){
        this.nextHandler = _handler;
    }
    //每个处理者都有一个处理级别
    protected abstract Level getHandlerLevel();
    //每个处理者都必须实现处理任务
    protected abstract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
        //定义自己的处理逻辑
        return null;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return null;
    }

}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
        return null;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ull;
    }
}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3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
        return null;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ull;
    }

}
public class Level{
    //定义级别
}
public class Response{
    //封装处理结果
}
public class Request {
    //封装请求参数
    //返回处理级别
    public Level getRequestLevel(){
        return null;
    }
}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有一个封装类对责任模式进行封装,也就是替代Client类。直接返回链中第一个处理者。具体链的设置不需要高层次模块关系。

  • 优点:将请求和处理分开。请求者可以不用知道是谁处理的,处理者也可以不用知道请求的全貌。两者解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 缺点:性能问题,每一个请求都是从链头遍历到结尾,特别是链条比较长,环节比较多的时候。调试不方便,比较复杂,特别是链条比较长的时候。

  • 注意:避免出现超长链的情况,一般的做法是在Handler中设置一个最大节点数量。在setNext方法中判断是否已经是超过其阈值。超过则不允许该链建立。

  • 最佳实践:
    Handler抽象类完成了请求传递的功能,子类实现请求的处理。符合单一职责原则。屏蔽了请求的处理过程,只要把请求抛给责任链模式的第一个处理者,最终会返回一个处理结果。作为请求者可以不用知道到底是谁来处理的。这是责任链模式的核心。

装饰模式

定义:动态的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相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有四个角色需要说明:
1. Component:是一个接口或者是抽象类。就是定义我们最核心的对象,也就是我们最原始的对象。
2.ConcreteComponent:具体构件。是Component的实现类。要装饰的就是他。
3. Decorator:装饰角色。一般是一个抽象类。他不一定有抽象方法,在他的属性里必须有个private变量指向Component抽象构件。
4. 具体抽象角色:把最核心的、最基本的东西装饰成其他东西。
通用代码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mponent {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e();
}
public class ConcreteComponent extends Compon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do Something");
    }

}
public abstract class Decorator extends Component {
    private Component component = null;

    //通过构造函数传递被修饰者
    public Decorator(Component _component){
        this.component = _component;
    }

    //委托给被修饰者执行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e() {
        this.component.operate();
    }

}
public class ConcreteDecorator1 extends Decorator {

    //定义被修饰者
    public ConcreteDecorator1(Component _component){
        super(_component);
    }

    //定义自己的修饰方法
    private void method1(){
        System.out.println("method1 ÐÞÊÎ");
    }

    //重写父类的operate方法
    public void operate(){
        this.method1();
        super.operate();
    }
}
public class ConcreteDecorator2 extends Decorator {

    public ConcreteDecorator2(Component _component){
        super(_component);
    }


    private void method2(){
        System.out.println("method2ÐÞÊÎ");
    }

    public void operate(){
        super.operate();
        this.method2();
    }
}
//原始方发和修饰方法的执行顺序在具体的装饰类是固定的。可以通过方法重载实现多种执行顺序。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mponent component = new ConcreteComponent();

        //第一次修饰
        component = new ConcreteDecorator1(component);

        //第二次修饰
        component = new ConcreteDecorator2(component);

        //修饰后运行
        component.operate();

    }

}
  • 优点:
    1。装饰类和被装饰类可以独立发展,而不会相互耦合。

    1. 装饰模式是继承关系的一个替代方案。我们看装饰类,不管修饰多少层,返回的对象还是Component.
    2. 可以动态地扩展一个实现类的功能。
  • 缺点:多层的修饰模式是比较复杂的。就像剥洋葱一样,剥到了最后才发现最里层的装饰出现了问题。所以尽量减少装饰类的数量。以便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使用场景:

    1. 需要扩展一个类的 功能,或给一个类增加附加功能。
    2. 需要动态的给一个对象增加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动态的撤销。
    3. 需要为一批的兄弟类进行改装或加装功能,当然是首选装饰模式。
      最佳实践:继承可以扩展类的功能,但是难维护,难扩展,难复用等。而且继承可能导致类膨胀.继承时静态的给类增加功能,而装饰模式则是动态的增加功能,扩展性好。

策略模式

定义: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他们之间可以互换。
三个角色:
1. Context封装角色:上下文角色,起承上启下封装作用,屏蔽高层模块对策略、算法的直接访问,封装可能存在的变化。
2. Strategy抽象策略角色
3. ConcreteStrategy:具体策略角色。
通用源码: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策略模式的运算法则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1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模式1运算法则");
    }

}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2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模式2运算法则");
    }

}
public class Context {
    //抽象策略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 null;

    //构造函数定义具体策略
    public Context(Strategy _strategy){
        this.strategy = _strategy;
    }

    //封装后的策略方法
    public void doAnythinig(){
        this.strategy.doSomething();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声明一个具体的策略
        Strategy strategy = new ConcreteStrategy1(); 
        //声明上下文对象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strategy);
        //执行封装后的方法
        context.doAnythinig();
    }
}
  • 优点:
    1. 可以自由切换。
    2.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
    3. 扩展性良好。
  • 缺点:
    1.类数量增多
    1. 所有的策略类都需要对外暴露。上层模块必须知道有哪些策略。然后才能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我们可以使用其他模式来修正这个缺陷。如工厂方法模式、代理模式或享元模式。
  • 使用场景:

    1. 多个类只有在算法上或行为上稍有不同的场景。
    2. 算法需要自由切换的场景
    3. 需要屏蔽算法规则的场景
  • 注意事项:如果策略超过四个,则考虑使用混合模式,避免类膨胀和对外暴露的问题。

策略模式的扩展:策略枚举
定义:它是一个浓缩了策略模式的枚举。

public enum Calculator {
    ADD("+"){
        public int exec(int a,int b){
            return a+b;
        }
    },

    SUB("-"){
        public int exec(int a,int b){
            return a - b;
        }
    };

    String value = "";

    private Calculator(String _value){
        this.value = _value;
    }

    public String getValue(){
        return this.value;
    }


    public abstract int exec(int a,int b);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Integer.parseInt(args[0]);
        String symbol = args[1];  
        int b = Integer.parseInt(args[2]);
        System.out.println("输入的参数为"+Arrays.to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运行结果为"+a + symbol + b + "=" + Calculator.ADD.exec(a, b));

    }
}

注意:策略枚举模式受枚举类型的限制,每个枚举值都是pulic static final,扩展性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因此策略枚举一般担当不起经常变化的角色。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