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学习整理三

目录

 

一.数据链路层

二.PPP 协议

三.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四.MAC 协议:CSMA/CD 协议

五.集线器

六.以太网的 MAC 帧格式

七.网桥

八.以太网交换机


 

一.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因此过程比较复杂。广播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

链路(link)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一条链路只是一条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data link) 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   

常常在两个对等的数据链路层之间画出一个数字管道,而在这条数字管道上传输的数据单位是

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其十六进制编码是 1B)

字节填充(byte stuffing)字符填充(character stuffing)——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数据当中,那么应在转义字符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当接收端收到连续的两个转义字符时,就删除其中前面的一个。

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 CRC 的检错技术:用二进制的模 2 运算进行 2n M 的运算,这相当于在 M 后面添加 n 0。得到的 (k + n) 位的数除以事先选定好的长度为 (n + 1) 位的除数 P,得出Q 余数R,余数 R 比除数 P 1 位,即 R n 位。

在数据后面添加上的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 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二.PPP 协议

现在全世界使用得最多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点对点协议 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

标志字段 F = 0x7E (符号“0x”表示后面的字符是用十六进制表示。十六进制的 7E 的二进制表示是 01111110)。

地址字段 A 只置为 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

控制字段 C 通常置为 0x03

PPP 是面向字节的,所有的 PPP 帧的长度都是整数字节。    

当协议字段为 0x0021 时,PPP 帧的信息字段就是IP 数据报。

若为 0xC021, 则信息字段是 PPP 链路控制数据。

若为 0x8021,则表示这是网络控制数据

PPP 协议之所以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是出于以下的考虑:

在数据链路层出现差错的概率不大时,使用比较简单的 PPP 协议较为合理。

在因特网环境下,PPP 的信息字段放入的数据是 IP 数据报。数据链路层的可靠传输并不能够保证网络层的传输也是可靠的。

帧检验序列 FCS 字段可保证无差错接受

三.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逻辑链路控制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

媒体接入控制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 MAC子层,而 LLC 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 LLC 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四.MAC 协议:CSMA/CD 协议

最初的以太网是将许多计算机都连接到一根总线上。当初认为这样的连接方法既简单又可靠,因为总线上没有有源器件。

总线上的每一个工作的计算机都能检测到 B 发送的数据信号。

由于只有计算机 D 的地址与数据帧首部写入的地址一致,因此只有 D 才接收这个数据帧。

其他所有的计算机(A, C E)都检测到不是发送给它们的数据帧,因此就丢弃这个数据帧而不能够收下来。

具有广播特性的总线上实现了一对一的通信。

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

CSMA/CD 表示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总线上并没有什么“载波”。因此, “载波监听”就是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他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信号。 

 

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互相叠加)。

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所谓“碰撞”就是发生了冲突。因此“碰撞检测”也称为“冲突检测”.在发生碰撞时,总线上传输的信号产生了严重的失真,无法从中恢复出有用的信息来.每一个正在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要立即停止发送,免得继续浪费网络资源,然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传播时延对载波监听的影响

使用 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这种发送的不确定性使整个以太网的平均通信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 

最先发送数据帧的站,在发送数据帧后至多经过时间 2t (两倍的端到端往返时延)就可知道发送的数据帧是否遭受了碰撞。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2t 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

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 

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要推迟(退避)一个随机时间才能再发送数据。

确定基本退避时间,一般是取为争用期 2t

定义重传次数 k k £ 10,即k = Min[重传次数, 10]n从整数集合[0,1,…, (2k -1)]中随机地取出一个数,记为 r。重传所需的时延就是 r 倍的基本退避时间。

当重传达 16 次仍不能成功时即丢弃该帧,并向高层报告

争用期的长度:

以太网取 51.2 ms 为争用期的长度。对于 10 Mb/s 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 bit,即 64 字节。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若前 64 字节没有发生冲突,则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  

最短有效帧长:

如果发生冲突,就一定是在发送的前 64 字节之内。 由于一检测到冲突就立即中止发送,这时已经发送出去的数据一定小于 64 字节。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凡长度小于 64 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

五.集线器

每个站需要用两对双绞线,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

一个帧从开始发送,经可能发生的碰撞后,将再重传数次,到发送成功且信道转为空闲(即再经过时间 t  使得信道上无信号在传播)时为止,是发送一帧所需的平均时间

要提高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就必须减小 t T0 之比。在以太网中定义了参数 a,它是以太网单程端到端时延 t 与帧的发送时间 T0 之比

  a→0 表示一发生碰撞就立即可以检测出来,并立即停止发送,因而信道利用率很高。

•  a 越大,表明争用期所占的比例增大,每发生一次碰撞就浪费许多信道资源,使得信道利用率明显降低。

理想化的情况下,以太网上的各站发送数据都不会产生碰撞(这显然已经不是 CSMA/CD,而是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调度方法),即总线一旦空闲就有某一个站立即发送数据。发送一帧占用线路的时间是 T0 + t,而帧本身的发送时间是 T0。于是我们可计算出理想情况下的极限信道利用率 Smax为:

六.以太网的 MAC 帧格式

目的地址字段 6 字节

源地址字段 6 字节

类型字段 2 字节:  类型字段用来标志上一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以便把收到的 MAC 帧的数据上交给上一层的这个协议

数据字段 46 ~ 1500 字节:数据字段的正式名称是 MAC 客户数据字段,最小长度 64 字节 - 18 字节的首部和尾部 = 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  

FCS 字段 4 字节:当数据字段的长度小于 46 字节时,应在数据字段的后面加入整数字节的填充字段,以保证以太网的 MAC 帧长不小于 64 字节

在帧的前面插入的 8 字节中的第一个字段共 7 个字节,是前同步码,用来迅速实现 MAC 帧的比特同步。第二个字段是帧开始定界符,表示后面的信息就是MAC 帧。

无效的 MAC 帧 :

  1. 数据字段的长度与长度字段的值不一致;
  2. 帧的长度不是整数个字节;
  3. 用收到的帧检验序列 FCS 查出有差错;
  4. 数据字段的长度不在 46 ~ 1500 字节之间。
  5. 有效的 MAC 帧长度为 64 ~ 1518 字节之间。
  6. 对于检查出的无效 MAC 帧就简单地丢弃。以太网不负责重传丢弃的帧。

用集线器扩展局域网

  1. 优点:   使原来属于不同碰撞域的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跨碰撞域的通信。扩大了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2. 缺点    碰撞域增大了,但总的吞吐量并未提高。如果不同的碰撞域使用不同的数据率,那么就不能用集线器将它们互连起来。  

七.网桥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是使用网桥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

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检查此帧的目的 MAC 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哪一个接口

优点:

  1. 过滤通信量。
  2. 扩大了物理范围。
  3. 提高了可靠性。
  4. 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 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如10 Mb/s 100 Mb/s 以太网)的局域网

缺点:

  1. 存储转发增加了时延。
  2. MAC 子层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3. 具有不同 MAC 子层的网段桥接在一起时时延更大。
  4. 网桥只适合于用户数不太多(不超过几百个)和通信量不太大的局域网,否则有时还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产生网络拥塞。这就是所谓的广播风暴。 

集线器在转发帧时,不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

网桥在转发帧之前必须执行 CSMA/CD 算法。若在发送过程中出现碰撞,就必须停止发送和进行退避
 

在网桥的转发表中写入的信息除了地址接口外,还有帧进入该网桥的时间

这是因为以太网的拓扑可能经常会发生变化,站点也可能会更换适配器(这就改变了站点的地址)。另外,以太网上的工作站并非总是接通电源的。

把每个帧到达网桥的时间登记下来,就可以在转发表中只保留网络拓扑的最新状态信息。这样就使得网桥中的转发表能反映当前网络的最新拓扑状态。

 

网桥收到一帧后先进行自学习。查找转发表中与收到帧的源地址有无相匹配的项目。如没有,就在转发表中增加一个项目(源地址、进入的接口和时间)。如有,则把原有的项目进行更新。

转发帧。查找转发表中与收到帧的目的地址有无相匹配的项目。

如没有,则通过所有其他接口(但进入网桥的接口除外)按进行转发。

如有,则按转发表中给出的接口进行转发。

若转发表中给出的接口就是该帧进入网桥的接口,则应丢弃这个帧(因为这时不需要经过网桥进行转发)。

透明网桥使用了生成树算法

互连在一起的网桥在进行彼此通信后,就能找出原来的网络拓扑的一个子集。在这个子集里,整个连通的网络中不存在回路,即在任何两个站之间只有一条路径

为了避免产生转发的帧在网络中不断地兜圈子。

为了得出能够反映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的生成树,在生成树上的根网桥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对生成树的拓扑进行更新。 

八.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接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以太网交换机由于使用了专用的交换结构芯片,其交换速率就较高。   

对于普通 10 Mb/s 的共享式以太网,若共有 N 个用户,则每个用户占有的平均带宽只有总带宽(10 Mb/s)N 分之一。

使用以太网交换机时,虽然在每个接口到主机的带宽还是 10 Mb/s,但由于一个用户在通信时是独占而不是和其他网络用户共享传输媒体的带宽,因此对于拥有 N 对接口的交换机的总容量为 N´10 Mb/s。这正是交换机的最大优点。 

 

B1 VLAN2 工作组内成员发送数据时,工作站 B2 B3 将会收到广播的信息。

B1 发送数据时,工作站 A1, A2 C1都不会收到 B1 发出的广播信息。

虚拟局域网限制了接收广播信息的工作站数,使得网络不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广播风暴)而引起性能恶化

可在全双工方式下工作而无冲突发生。因此,不使用 CSMA/CD 协议

 

以太网从 10 Mb/s 10 Gb/s 的演进证明了以太网是:

可扩展的(从 10 Mb/s 10 Gb/s)。

灵活的(多种传输媒体、全/半双工、共享/交换)。

易于安装。

稳健性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