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CAP原理

CAP原理最早是2000年由Eric Brewer在ACM组织的一个研讨会上提出猜想,后来Lynch等人进行了证明。该原理被认为是分布式系统领域的重要原理之一。

4.4.1 定义

CAP原理:分布式计算系统不可能同时确保以下三个特性: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忍性(Partition),设计中往往需要弱化对某个特性的保证。

这里,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忍性的含义如下:

·一致性: 任何操作应该都是原子的,发生在后面的事件能看到前面事件发生导致的结果,注意这里指的是强一致性;

·可用性: 在有限时间内,任何非失败节点都能应答请求;

·分区容忍性: 网络可能发生分区,即节点之间的通信不可保障。

比较直观地理解如下,当网络可能出现分区的时候,系统是无法同时保证一致性和可用性的。要么,节点收到请求后因为没有得到其他节点的确认而不应答(牺牲可用性),要么节点只能应答非一致的结果(牺牲一致性)。

由于大多数时候网络被认为是可靠的,因此系统可以提供一致可靠的服务;当网络不可靠时,系统要么牺牲掉一致性(多数场景下),要么牺牲掉可用性。

注意  网络分区是可能存在的,出现分区情况后很可能会导致发生“脑裂”,多个新出现的主节点可能会尝试关闭其他主节点。

4.4.2 应用场景

既然CAP三种特性不可同时得到保障,则设计系统时必然要弱化对某个特性的支持。那么可能出现下面三个应用场景。

1.弱化一致性

对结果一致性不敏感的应用,可以允许在新版本上线后过一段时间才最终更新成功,期间不保证一致性。例如网站静态页面内容、实时性较弱的查询类数据库等,简单分布式同步协议如Gossip,以及CouchDB、Cassandra数据库等,都是为此设计的。

2.弱化可用性

对结果一致性很敏感的应用,例如银行取款机,当系统故障时候会拒绝服务。MongoDB、Redis、 MapReduce等是为此设计的。Paxos、Raft等共识算法,主要处理这种情况。在Paxos类算法中,可能存在着无法提供可用结果的情形,同时 允许少数节点离线。

3.弱化分区容忍性

现实中,网络分区出现概率较小,但较难完全避免。两阶段的提交算法,某些关系型数据库及ZooKeeper主要考虑了这种设计。实践中,网络可以通过双通道等机制增强可靠性,达到高稳定的网络通信。


来源:我是码农,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54manong.com/?id=970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3646208", container: s }); })();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3646147", container: s });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