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阐述了其在事件中认为比较有效的3种排序模型,以及适用的场景。另外也对需求评估的目标以及拒绝需求的个人实战经验,做了一些分享。相信对各位B端新人能够带来帮助,欢迎阅读。
B 端产品的需求来源通常有老板、管理层、市场、销售、法务、财务、一线业务、技术团队内部、用户反馈、市场调研等渠道。
据某上市企业产品总监反馈,当前中国的 SaaS 产品中能消耗掉来自各个渠道 30% 的需求就达到了优秀的水准。
本文将从需求优先级常用方法论、评估的目标以及拒绝需求的个人实战经验,做一些分享。
01 需求评估方法论的适用场景
总的来说,笔者的实践中比较有效的排序模型按场景分三种,在此抛砖引玉:
- 战略级需求规划: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替换成本
- 日常需求排序:RICE 模型,触达、影响、信心、努力,可根据业务情况灵活调整
- 需求颗粒度选择:KANO 模型,充分考虑对用户的满足程度
△ 需求评估模型的适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