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为什么管理者变得束手无策?

在一次线上公开课的答疑环节,遇到这样的提问:

“我也知道管理者自己要改变,但跟员工沟通,遇到死活听不进去的,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现实,相信很多管理者都遇到过。

其实最简单的答案无外乎三种:替换他、绕过他、改变他

管理者之所以觉得难受,并对此束手无策,就是因为“还得用他”,却不知道怎么去“改变他”。

恰恰是因为太想寻找到能立刻见效的“灵丹妙药”了,反而忽略了在日常工作中持续作出有效努力来改变,总觉得没法立刻改变,又想立刻改变,于是总在寻找答案,一天天累积下来,员工变得越来越听不进去(往往是表面听,实际没当回事),管理者也更急于寻找妙方,陷入一种螺旋下降状态

对于提出这样问题的管理者,老胡唯一能给出的建议就是:

 

冰冻非一日之寒,自然不可能瞬间改变,要把功夫下在问题之外。

职场上都是成年人,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是很难短时间改变过来的。

管理者累就累在不是所有人都会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聚集在一个组织里面,虽然有制度来约束,但相对于军队、政府等组织而言,企业是弱约束力组织,来去自由。

你越是要想去改变他、管控他,得到的反弹力就越大,即使没有立刻反弹,也是在蓄力待发而已。

真正要让下属听得进去,彼此良好协作,其实要做好两个方面:

 

第一、管理首先要学会改变自己

这个概念老胡近年来经常强调,管理不是一个管控他人的技巧,而是如何修炼自己的学问

尤其是矛盾出现时,管理者必须要想清楚,你最想采取的方法是在压制矛盾,还是真正在解决矛盾?

这里老胡告诉你一个判断的技巧,往往内心知道却不愿意去做的,就是真正解决矛盾的路径,也是对自己最大抵抗力的路径。

例如,季度考评中部门出现了两位绩差下属,为了改变他们,管理者进行了惩罚,并声色俱厉,加大压力,提醒他们小心被淘汰。

这是多数企业常见的模式,但真的有效吗?

这种情况中,上级其实在偷懒,试图通过权力和压力,而非自己的有效行为来获得改变。

正确的做法是进行绩效面谈,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制定改进措施,也许下属仍然听不进去,但总有改善的可能,因为你在努力影响他

老胡的朋友讲了一个自己解决矛盾的例子。

 

朋友在开会时,严厉批评了最近工作质量不高的一位下属(网站编辑)。

会后这位下属闷闷不乐,觉得很没有面子(因为与朋友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但私交不错),工作状态更差。

朋友也反思了自己对工作的急躁状态,主动找到这位下属表达歉意,认为自己工作方法欠佳,以后会注意。

但结果呢?当然是无效的。

在那位下属心里,可能是这样想的:你是把我批够了,现在才来说方法欠佳,有什么用?

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下属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但仍然大概率会对你的批评产生抵触

朋友思考了很久,很庆幸的是,她摸到了塑造领导力的门槛,决定作出更深的努力去影响这位下属。

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把下属过去做的设计都剪辑出来,打印成册,然后约下属出来,拿出这些设计图稿,跟他说:

“这是你以前的设计,非常好,在公司里就是最佳设计,可是,为什么现在看不到这些了呢?我好希望再看到这样的品质,因为你本来就有这个能力。”

看到精心挑选的图稿,以及坦诚的对话,下属心里的阻碍消散了

第二、塑造良性的社交网络

组织是什么?

其实就是一种社交网络,人们参与其中,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之下开展协作。

作为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团队处在什么样的社交网络中,是良性的还是劣质的?

有的组织里面,成员不愿意创新和挑战,总是把重点放在那些绝对可控的事物上,例如谈及利润或者人效提升,就总是围绕着降低库存、减少人工、预算控制等方面,没有人愿意为了组织的提升和业务的增量而提出具备“冒险”性质的建议,更不敢提出跳离常规的新构想。

因为现在的社交网络规则告诉他们,一旦提出新构想,很容易被领导和其他人看作“异见”,如果引起了领导者的不快,或者实施后万一失败,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发展。

在这样的社交网络下,人们就变得习惯于等待命令,并且由于缺乏主动思考,任何命令都可能造成他们的紧张、担心甚至惶恐。

可以想象,领导者在呼吁企业进行业务变革的时候,团队成员心里在想什么?

他们很少有人感受到激动并看到辉煌的前景,反而是担心自己未来身处何种位置?是否会给自己的工作投入带来巨大的变化?是否会被替代?… … 

负面的和具有抵御性的想法,占据了主要的部分。

 

 

 

所以,当员工变得“不听话”或者“执行力”不强的时候,管理者一定要开始审视当下的社交结构,意识到一直以来成员们是如何思考和开展工作的

社交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主题萦绕在成员心头的核心主题到底是什么,这将决定着他们如何反馈上级,如何相互开展工作,是否创新,是否具备积极的正能量。

例如,一个组织的主题是新产品获得市场的突破,那无论是销售,还是研发,或者财务人员,在办公室或者餐厅进行谈论的时候,都应该是基于新产品赢得市场的,成为他们日常工作中的核心,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

对众多优秀企业的成功经历进行归纳后,我们发现有许多词语应该共性地成为组织这个社交网络的主题,例如:
——业绩增长导向;

——信息极度透明;

——积极创新;

——快速决策;

(公众号胡浩讲管理:新课上线《构建策略性的目标管理体系实战》)

 

记得有一家上市公司寻求组织绩效提升,找了数家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留下了一大堆各种制度、流程以及表单,却没有任何作用。

后来,老胡去对中层管理人员做一次辅导,偶然却听到了答案,不是这些咨询公司的方法不好,而是这家公司的社交网络出了问题

一位中层告诉我:他在公司干了11年了,经历了4位CEO,基本上每三年董事会就回换掉CEO,现在这位CEO很优秀,但已经基本指挥不动了,因为大家都在数着时间看他能不能延续任期。

董事会的频繁操作,对社交网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基层人员甚至在想:CEO还没我们稳定,他自己都不知道能干多久,提那么多目标有什么用?

而老胡在CEO那里得到的反馈是:中层人员老化,素质不高,带不动。

如果董事会没有意识到本公司社交网络规则出现了问题,无论请谁都不能解决绩效提升的问题。

对于其他情况没有如此恶化的组织,管理者也必须意识到社交网络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会影响到一些具体的行为表现,例如:

——员工如何进行工作反馈?

——跨部门会议是解决问题还是推诿责任?

——销售人员是否还有拓展新客户的兴趣?

——财务人员是否有业务意识?

——决策是如何做出的?

——执行人员是否能得到足够的支撑信息?

… … 

当意识到这些的时候,开始着手去构建良性的社交网络,让每个成员都能清楚的知道,如何与他人(同事与上级、客户等)开展工作,是更有效果的,并且受到上级支持的。

当着手开始做这些方面的改变时,管理者就不会问出文章开头的问题:遇到死活不听的员工怎么办?

管理者发挥有效作用的时候,往往在问题之外:在平时的工作中,在推动构建良好的社交网络之时。

 

 

束手无策,往往是陷入这样一种纠结中:想快速解决问题,但却又是一个系统性的、存在已久的问题。

只有管理者开始把着眼点从“管控”转移到“改变自己,影响他人”,从“我要你怎么样”转移到“我们应该怎么样”,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而这,只要你开始行动,一切都来得及。

 

胡浩教授简介

担任多家上市公司集团管理顾问;

汉舍云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公众号胡言非语创始人;

企业管理落地式辅导领军人物;

中国电气行业服务平台创始人;

曾任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高管;

清华领导力中心、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管理学院MBA资深授课教授;

福布斯中国专栏作家,管理的常识知识合伙人,21世纪知识合伙人,世界经理人专栏作家,头条号专栏作家。

新浪财经、经济观察报推选“抗击经济严冬资深管理专家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