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B TREE和B+TREE数据结构实现过程及数据存储结构

概述

一文看懂B TREE和B+TREE数据结构实现过程及数据存储结构

一、B tree数据结构实现过程

这里有一个陌生区关于 Max. Degree,这个你可以理解为阶,也可以理解为度,即B+ 树的阶数(一个节点存储的键的数量)

这里有一个陌生区关于 Max. Degree,这个你可以理解为阶,也可以理解为度,即B+ 树的阶数(一个节点存储的键的数量)

1、插入数据

现在可以看到目前只插入了 3 条数据:

再加一条数据,节点就会进行分裂,这个也就验证了当阶设置为 n 时,一个节点可存 n-1 条数据

  想要达到快速检索数据,那就需要满足俩个特性,一个是有序,另一个就是平衡。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 BTree 是有一定的顺序性的,平衡性更满足

2、查找数据

查找数据为9的过程如下:

当查找数值9,首先看到的数据是 4,9 是大于 4 的,所以会往 4 的右节点寻找。继续找到范围在 6 到 8 的节点,9 又大于 8,所以还需要往右节点寻找,最有一步就找到了数据 9,这个过程就是 BTree 数据结构查找数据的执行过程。

 

 

 查找数据为6的过程如下:
当查找数值6,首先看到的数据是 4,6 是大于 4 的,所以会往 4 的右节点寻找。继续找到范围在 6 到 8 的节点,然后就找到了数据6,此时只需要2次IO。

 

3、删除数据

假设删除数据为6的记录,过程如下:

 

 

 删除数据为7的记录,过程如下:

 

二、Btree数据存储

在下图中 P 代表的是指针,指向的是下一个磁盘块。在第一个节点中的 16、24 就是代表我们的 key 值是什么。date 就是这个 key 值对应的这一行记录是什么。

 假设寻找 key 为 33 的这条记录,33 在 16 和 34 中间,所以会去磁盘 3 进行寻找。

在磁盘 3 中进行判断,指针指向磁盘 8。在磁盘 8 中即可获取到数据 33,然后将 data 返回。

一般说到的页都是数据页。默认的页面大小为16kb,每个页中至少存储2条或以上的行记录。那么根据 BTree 数据查找的过程中可以得知一共读取了三个磁盘,那么每个磁盘的大小就是 16kb。

而目前的给的案例寻找了三层,那么三层存储的数据就是:16kb16kb16kb=4096kb。
如果按照一条记录所需内存 1kb,那么这三层的 BTree 就可以存储 4096 条记录。

数据库的数据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数据,那么 BTree 的层级就会越来越深,相对的查询效率也会越来越慢。

这里就要考虑为什么在 Btree 中 48kb 的内存怎么就只能存储 4000 多条记录?

问题就出现在 data 上,要知道在计算数据大小时指针地址和 key 的内存都是没有计算在内的,单单就计算了 data 的内存。

问题就出现在 data 上,要知道在计算数据大小时指针地址和 key 的内存都是没有计算在内的,单单就计算了 data 的内存。

三、B+ Tree数据结构实现过程

1、插入数据

可以看到目前只插入了 3 条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再插入一条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共插入十条记录,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查找数据

当查找数值9,首先看到的数据是 4,9 是大于 4 的,所以会往 4 的右节点寻找。继续找到范围在 6 到 8 的节点,9 又大于 8,所以还需要往右节点寻找,最有一步就找到了数据 9,这个过程就是 B+Tree 数据结构查找数据的执行过程。
演变过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查找数值为5的过程,如下:
当查找数值5,首先看到的数据是 7,5 是小于 7 的,所以会往 7 的左节点寻找。继续找到范围在 3 到 5 的节点,然后再往右节点寻找,最后在叶子结点找到了数据 5,总共需要3次I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删除数据

假设删除数据为6的记录,过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B+Tree存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比B树的数据存储结构可以看到:

  1. 对比B树的数据存储结构可以看到:
  2. B+Tree 所有的叶子节点之间是一种链式环结构。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读取了多少条数据呢?

假设B+Tree 读取数据的深度跟 B-Tree 的深度一样,都是三层,那么同样的道理每个磁盘的大小为 16kb。

那在 B+Tree 中非叶子节点可以存储多少数据呢?一般来说我们每个表都会存在一个主键。

根据三层来计算,第一层跟第二层存储的是 key 值,也就是主键值。

由于 int 类型所占的内存是 4Byte(字节),指针的存储就给个 6Byte,一共就是 10Tybe,那么第一层节点就可以存储 161000/10=1600。

同理第二层每个节点也是可以存储 1600 个 key。

第三层是叶子节点,每个磁盘存储大小同样安装 BTree 的计算一样,每条数据占 1kb。

**那么在 B+Tree 中三层可以存储的数据就是 16001600*16=40960000。**

从这点来看 B+Tree 存储的数据跟 BTree 存储的数据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这样大家就知道为什么MySQL数据库要用B+树了吧~

原文: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分布式数据库原理是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数据同步的数据库系统。它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可扩展性、容错性和性能。 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思想是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分片,每个分片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通过数据划分,可以将数据存储在离用户更近的节点上,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同时,分布式数据库可以通过数据复制和数据分发来提供容错性。数据复制可以将数据备份到多个节点上,当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节点上继续提供服务。数据分发可以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节点进行处理,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PostgreSQL是一种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具备分布式架构。PostgreSQL的分布式架构包括一个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主节点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将数据同步到从节点上。从节点可以进行读操作,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如果主节点发生故障,从节点可以自动切换为主节点,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PostgreSQL的分布式架构基于流复制技术。主节点将产生的日志记录(WAL日志)通过流复制传输到从节点,从节点会将这些日志记录应用到自己的数据库中。这样可以确保主节点和从节点之间的数据一致。同时,PostgreSQL还支持逻辑复制和扩展查询,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同步和查询的优化。 总之,分布式数据库原理是通过数据的划分、复制和分发,提高数据库的可扩展性、容错性和性能。PostgreSQL的分布式架构基于流复制技术,通过多个节点的协作来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高效的数据访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