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红利消退的当下,内容平台与电商平台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用户平均每日切换应用频次超过200次,但仅有3%的用户愿意为多个平台持续付费。这3%的群体——“双重订阅用户”,正成为商业价值最高的流量金矿。他们不仅是平台算法争抢的对象,更是品牌方眼中“自带转化引擎”的超级用户。本文将系统拆解这类人群的行为特征,并提供可落地的运营策略。
一、双重订阅用户画像:谁在为“价值认同”持续买单?
定义升级:
双重订阅用户(Dual Subscription Users, DSU)指在至少两个内容/电商平台(如小红书+得到、抖音+淘宝、Spotify+知乎)中,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人群:
-
付费行为:至少购买过会员服务、知识专栏或订阅制商品;
-
跨平台活跃:周均使用3个以上平台,且存在内容消费与购物行为的强关联(如在B站观看评测后转向京东下单);
-
决策理性度:非冲动消费,复购率达行业平均值的2倍以上。
核心特征:
-
愿为解决方案付费,而非单纯商品(如购买“睡眠改善方案”而非眼罩单品);
-
具备跨平台信息整合能力,依赖KOL而非平台算法做决策;
-
对内容质量敏感度高于价格敏感度,客单价超出普通用户47%(QuestMobile数据)。
二、三大行为密码:破解高净值用户的底层逻辑
密码1:精准狙击——要解决方案,不要商品清单
DSU群体对“商品说明书式”营销极度免疫。某头部美妆博主的测试数据显示:单纯推荐口红的视频转化率为1.2%,而展示“职场女性快速通勤妆容方案(含特定口红+粉底组合)”的视频转化率飙升至8.7%。
策略落地:
-
构建“场景工具箱”:将产品嵌入具体生活场景(如“露营装备包:10件神器搞定亲子野营”);
-
设计“问题-方案”内容结构:每个视频/图文必须明确解决一类具体问题(例:防脱发→头皮检测仪+氨基酸洗发水+睡眠监测手环组合)。
密码2:隐形防御——用体验感穿透营销抗体
DSU日均接触营销信息超500条,但对“限时折扣”“全网最低价”等话术的点击率仅为普通用户的1/3。他们更相信“真实体验轨迹”:某数码博主通过连续7天记录智能手表使用体验(包括凌晨被误唤醒的槽点),反而带动该产品销量增长120%。
破局关键:
-
弱化促销感:用“产品日记”替代卖点罗列(如“给父母买按摩仪的第30天:他们终于学会视频通话了”);
-
制造对比实验:通过AB测试增强可信度(例:同一款咖啡机在办公室VS家庭场景的实操对比)。
密码3:跨平台协同——打造无缝衔接的消费闭环
数据显示,DSU用户完成一次消费平均跨越2.8个平台,但要求各平台内容保持“人格一致性”。某美食博主在抖音发布“低卡餐制作教程”,在微信公众号提供食材购买链接,在知识星球更新每周食谱,实现单月GMV破百万。
运营铁律:
-
人设三统一:视觉风格(色调/版式)、语言体系(专业术语/口头禅)、价值主张(如环保/极简)需全平台对齐;
-
工具协同:使用Multilogin等防关联工具管理多账号,避免因平台风控导致人设割裂。
三、选品金字塔:锁定高复购率产品的三个层级
基础层:强场景关联的实用工具
-
品类特征:满足高频需求(如办公、健康、家居),具备“用完即走”属性;
-
典型案例:
-
小米智能插座(嵌入“租房改造”内容场景);
-
可折叠阅读架(绑定“颈椎保护”知识专栏);
-
-
选品公式:使用频率(每日/周) × 场景可迁移性(适用至少3种情境)。
进阶层:知识依附型产品
-
核心逻辑:产品价值随知识储备提升(如购买天文望远镜需配合观星课程);
-
创新打法:
-
美妆领域:粉底刷 + 骨相化妆课;
-
宠物赛道:智能喂食器 + 宠物行为学手册;
-
-
数据印证:知识捆绑可使客单价提升65%,退货率下降40%(蝉妈妈数据)。
顶层:情感承载型高复购商品
-
底层需求:满足身份认同、情绪价值、社交货币需求;
-
爆款逻辑:
-
订阅制鲜花(每周不同主题花语故事);
-
限量版数字藏品(附带线下社群活动权益);
-
-
运营要点:需构建“用户成长体系”(如从入门款到收藏级产品的升级路径)。
四、内容基建:搭建“信任引力场”的四维模型
1. 专业深测建立权威
-
每月发布1-2篇深度拆解(例:拆机评测空气净化器滤芯结构);
-
关键点:加入行业标准对比(如国标VS欧标检测数据)。
2. 场景化轻内容促进转化
-
每日更新3条短视频,聚焦单一场景(例:“用这个杯子,喝水次数多了3倍”);
-
技巧:使用“问题前置”话术(“你是不是也遇到过…”)。
3. UGC生态构建信任闭环
-
设计“产品共创计划”:邀请用户投稿使用心得,精选故事二次创作;
-
案例:某母婴品牌通过征集100位妈妈的真实经历,制作《职场背奶攻略》电子书,带动相关产品销量激增。
4. 跨平台内容耦合
-
在视频平台埋“钩子”(“完整工具清单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获取”);
-
在私域平台做沉淀(每周直播解答选品问题)。
五、长效运营:从流量捕手到价值伙伴
DSU用户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单次GMV,而在于其带来的链式反应:一个忠实DSU可影响6-8人产生消费行为(凯度咨询数据)。运营者需实现三重升级:
-
从卖货到卖解决方案:成为用户特定生活领域的“首席顾问”;
-
从内容分发到资产沉淀:将爆款内容转化为可检索的知识库;
-
从平台依赖到用户自治:构建跨平台用户社群(如飞书知识库+线下快闪店)。
当前,某头部教育博主正是凭借这套模型,在抖音、小红书、自有APP三大阵地培养出12万DSU用户,人均年消费达4800元。这印证了一个本质规律: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用户不为内容付费,而是为“被理解的感觉”买单。
双重订阅用户的崛起,本质是消费主权向“专业主义”的回归。他们用跨平台订阅构建护城河,拒绝被单一算法定义。对运营者而言,唯有以深度内容为矛,以场景化产品为盾,才能在平台博弈中实现持续掘金。记住:当行业都在追逐流量时,真正的高手已在经营“用户脑域”的认知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