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如地下交通枢纽、地下管廊、地下停车场等。然而,地下空间存在信号弱、网络延迟高、环境复杂多变等问题,传统的云计算模式难以满足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AI 边缘网关作为连接地下空间设备与云端的桥梁,能够在靠近数据源的地方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设计功能强大且适配地下空间的 AI 边缘网关至关重要。
二、功能需求分析
(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地下空间部署着大量的传感器和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摄像头、门禁系统等。AI 边缘网关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能够兼容多种通信协议(如 Modbus、TCP/IP、Zigbee、蓝牙等),实现对不同类型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同时,由于采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噪声、冗余等问题,边缘网关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数据压缩等,以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二)实时数据分析与处理
地下空间的一些场景对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极高,如火灾预警、人员疏散、设备故障诊断等。AI 边缘网关需要内置高性能的 AI 算法和模型,能够在本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快速识别异常情况,并及时做出响应。例如,通过对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识别是否存在人员摔倒、火灾等危险情况;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
(三)通信功能
由于地下空间的特殊性,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面临挑战。AI 边缘网关需要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有线通信(如光纤、以太网)和无线通信(如 4G/5G、Wi-Fi、LoRa 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切换通信方式,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此外,边缘网关还需要具备数据缓存和断点续传功能,当网络中断时,将数据暂存本地,待网络恢复后自动上传,避免数据丢失。
(四)安全防护功能
地下空间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安全防护至关重要。AI 边缘网关需要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包括设备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传输、访问控制等。通过设备身份认证,防止非法设备接入网络;采用加密算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不同用户对边缘网关和数据的访问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