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离2024年初中生古诗文大会初选还有3个多月(11月3日正式开赛),我们继续来看10道选择题真题和详细解析。为帮助孩子自测和练习,题目的答案和解析统一附后。
本专题持续分享,欢迎到我的主页查看和了解更多。
一、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精选(参考答案和解析见文末)
*1. 下列句子中的"数"有读音标注错误的是()
A.死者以千“数”——shù
B.“数”烛邹罪已毕——shǔ
C.追者“数”人皆疲——shù
D.广故“数”言欲亡——shuò
*2. 下列诗词所指代的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是()①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③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李龟年,董大,杜少府,元二
B.杜甫,高适,王勃,王维
C.李白,岑参,陆游,杜牧
D.王之涣,王昌龄,辛弃疾,苏轼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古诗词中“西楼”一般是相思和愁绪的代名词
B.古诗词中“危楼”一般是指将要倾颓的楼房
C.古诗词中“长亭”指的是设在官道上供过客休息的地方
D.古诗词中“松柏”一般指坚强有韧劲的品格
*4. 下列作品不属于元杂剧四大悲剧的是()。
A.《窦娥冤》
B.《单刀会》
C.《梧桐雨》
D.《汉宫秋》
*5. 下列作品中哪一位书法家和他的作品不属于晋、唐的主要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A.卫铄《急就帖》
B.王羲之《兰亭集序》
C.昭明《文苑英华》
D.薛稷《碑阴题名》
*6. 颜真卿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三更、五更分别对应()。
A.子时(23~1点)寅时(3~5点)
B.寅时(3~5点)卯时(5~7点)
C.丑时(1~3点)卯时(5~7点)
D.子时(23~1点)叩时(5~7点)
*7. 以下各句中对"盖"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遮掩)
B.今已亭亭如盖矣(车篷或伞盖)
C.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大概,恐怕)
D.盖因风浪中充激而成(表示原因或理由)
*8. 以下和荀子"人有失针者,寻之不得,忽而得之;非目加.明也,眸而得之也"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9. 以下有关刘禹锡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被称为“刘宾客”
B.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C.与李白、杜甫合称“三杰”
D.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10. 与刘方平《月夜》诗中所写的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答案和解析见文末。
二、推荐学习资源:初中古诗文大会配套学习资源
帮助孩子提高备考效率、夯实语文和古诗文知识储备,语文考试和中考也能多得好几分,对将来的学习一直有帮助。
三、本期初中古诗文大会真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
1A。A应为shǔ,表示计数。
2A。①出自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②出自唐•高适《别董大》。③出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出自唐•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3B。危楼指很高的楼。
4B。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5C。如题。
6A。古代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更:戌时,对应现代时间的19-21点。二更:亥时,对应现代时间的21-23点。三更:子时,对应现代时间的23-1点。四更:丑时,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3点。五更:寅时,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3-5点。
7A。A大概的意思。孔子很少谈天命,大概是由于很难说清吧。
8C。荀子曰:“人有失针者,寻之不得,忽而得之;非目加明也,眸而得之也。”荀子说:“有个失掉针的人,怎么也找不到,忽然有时找到了;不是眼睛增加了明亮度啊,而是回眸才得到了的。”
9C。刘禹锡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知识拓展】刘禹锡,字梦得,籍贯存在江苏徐州、河南洛阳、浙江嘉兴三种说法。因为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也被称为刘宾客。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10A。《月夜》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全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