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协议概览图解

一、路由协议概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路由协议分类

2.1、常见路由协议分类及区别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RIP、IGRP(Cisco私有协议)、EIGRP(Cisco私有协议)、OSPF、IS-IS、BGP等,其中,RIP、IGRP、EIGRP、OSPF、IS-IS是内部网关协议(IGP),适用于单个ISP的统一路由协议的运行,一般由一个ISP运营的网络位于一个AS(自治系统)内,有统一的AS number(自治系统号)。

相对而言,BGP是自治系统AS间的路由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多用于不同ISP之间交换路由信息,以及大型企业、政府等具有较大规模的私有网络。

1)按照转发策略分类:

静态: 即通过手动配置路由器和主机路由信息,这种路由信息是固定的,网络发生变更/故障时需要管理员手动修改。转发策略通常是人工指定的(通过静态路由、策略路由等方法)。多用于较小规模的网络中,人工指定转发策略,这时没有任何问题。但在较大规模的网络中(如跨国企业网络、ISP网络),这时还通过人工指定转发策略的话,将会给网络管理员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并且在管理、维护路由表上也变得十分困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动态: 数据包在路由转发过程中,可自动学习到其他路由器的网络,并且网络拓扑发生改变后自动更新路由表。当某网络路径故障/不可用时,动态路由协议可自动学习路由到其它链路,绕过故障节点。动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节点是通过在路由器之间共享路由信息来支持可路由协议(又称网络协议:routed protocol,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上四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路由信息在相邻路由器之间传递,确保所有路由器知道到其它路由器的路径。总之,路由协议创建了路由表,描述了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与路由器协同工作,执行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功能。但也存在额外占用硬件资源,安全风险大,计算路径,出现选路不佳或环路

2)按网络区域分:

根据是否在一个自治系统(AS)内部使用,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S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IGP(内部网关协议): RIP、OSPF、EIGRP、IGRP、IS-IS

EGP(外部网关协议): BG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自治系统(AS)指的是具有统一管理机构、统一路由策略的网络。Internet由一系列的自治系统组成,各个自治系统经由核心路由连接主干网络。每个自治系统一般是一个组织实体内部的网络与路由器结合。

一个自治系统内部运行的路由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IGP,目前最流行的是RIP协议、OSPF协议等,之前RIP可能是最常见的IGP协议,目前多用OSPF。

而用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起着连接不同自治区域并在各个自治区域之间转发路由数据包的桥梁作用。典型的外部网关协议是边界路由网关协议BG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按路由算法分: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链接状态路由协议:OSPF、IS-IS
混合型路由协议:BGP EIGR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见4种链路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IP RIP,IPX RIP,Apple Talk RTMP 和 IGRP

它是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算法,也成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会计算网络中所有链路的向量(方向)和距离。该协议是为小型网络环境设计的,即邻居间直接共享路由表,而在大型网络环境下,这类协议在学习路由及保持路由时,将产生较大的流量,占用过多的带宽。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计算到达目的地要经过的路由器数。

其中,典型代表RIP 就使用 Bellman-Ford 算法确定最短路径,即只要经过最小的跳数就可到达目的地的线路。最大允许的跳数通常定为15;那些必须经过15个以上的路由器的终端被认为是不可到达的。IGRP和EIGRP的跳数是255。

关于路由表更新,如果在 90 秒内没有收到相邻路由站点发送的路由表更新,本节点会认为相邻站点不可达;每隔 30 秒,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就会向相邻站点发送整个路由表,使相邻站点的路由表得到更新;这样,它就能从别的站点(直连的或其他方式连接的)收集到一整个网络的列表,以便进行路由选择。

距离矢量算法的特点:网络中每个路由节点都会接收来自与其直接邻接节点的路由信息,并执行路由计算,将计算结果回传给直接邻接的节点;整个计算过程循环进行,直到相邻节点没有可交换的路由信息为止;且路由更新是异步的,并不要求所有节点相互锁步操作。 **距离矢量算法(DV)**他会把自己的路由表分享给自己的所有相邻节点,那么这些节点如果发现通过新的路由表自己到其他节点的距离改变了,那么再把自己的更新的路由表发送给自己的周围节点,所以这个过程是迭代的,异步的。DV是基于源路由经过不同相邻节点到达目标节点的距离的集合里,选择最小距离值的。

距离矢量算法需维护每个节点经过相邻节点全部目的地的路径表,当发现到其他节点的路径成本发生变化的时就重新计算更新路由表,并且把自己的路由表广播所有邻节点。同时也会接收相邻节点发来的路由表更新信息从而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完成后回传。任何一个新加入的节点都会很快的和其他节点建立联系,相邻节点更新路由传递很快,但是整个网络完成更新,即收敛慢,相对是链路状态算法(LS),因每个节点都有完整地网络拓扑图,即完整的链路信息(距离矢量法只知道到达相邻路由的),每节点向相邻网络广播自己和邻居的信息,每当自己也收到这个信息,就用dijkstra算法来重新计算路由表。

路由信息源默认管理距离
直连路由Connected0
直连路由Static1
EIGRP90
IGRP100
OSPF110
RIP120
EGP140
外部EIGRP170
未知255

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主要会产生2个问题,无限计数路由环路问题。

A:无限计数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初始状态R0、R1、R2构成的网络已经收敛,当10.4.0.0这个网络出现问题时,R2觉察到该链路出现问题,那么它会发现R1的路由表上有关于10.4.0.0的路由信息,即R2认为通过R1可以到达10.4.0.0网络,此时R2会借此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中关于该路径的开销信息,R1此时也发现R2上关于10.4.0.0路由表项的变化,因此也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二者如此反复,就会产生计数至无穷大的问题。

解决方案: 手动定义最大值防止该问题,即定义的最大允许值为16跳,当度量超过该值时,则认为该网络不可达,从而防止扩散增加度量的路由更新。

说明:

收敛,对于路由协议,网络上的路由器在一条路径不能使用时必须经历决定替代路径的过程,最后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达到一致的过程。

自治系统:在互联网中,一个自治系统(AS)是一个有权自主决定在本系统中应采用何种路由协议的小型单位。这个网络单位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网络也可以是一个由一个或多个普通的网络管理员来控制的网络群体,它是一个单独的可管理的网络单元(例如一所大学,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公司个体)。编号范围0-65535,其中1-64511公有,16512-65535私有。

B:路由环路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两台或多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存在错误的信息(通过其他路由器指向不可达目的网络的有效路径)或者路由收敛缓慢时,就可能形成路由环路,比如当部分路由表出现错误后,某个报文从一台路由器出发,经过几次转发之后又回到初始的路由器,这就是环路。这样会极大的浪费带宽资源。

仍以上面的那个拓扑图为例:假如发往10.4.0.0的数据包到达R1,R1发往R2,R2又发往R1,如此循环往复,就变成路由环路的状况。

解决方法:

1.水平分割: 一种消除路由环路并加快网络收敛的方法是通过叫做“水平分割”的技术实现的。它是采用决不再原始信息的来源方向再次发送该路由信息的更新的方法,即路由单向更新一次即可,不在反复更新。显然,这样可以消除路由环路并加快网络收敛。比如:有三台路由器A、B、C,B向C学习到访问网络10.4.0.0的路径以后,不再向C声明自己可以通过C访问10.4.0.0网络的路径信息,A向B学习到访问10.4.0.0网络路径信息后,也不再向B声明,而一旦网络10.4.0.0发生故障无法访问,C会向A和B发送该网络不可达到的路由更新信息,但不会再学习A和B发送的能够到达10.4.0.0的错误信息

2.毒性逆转水平分割: 在基于路由信息协议的网络中,当一条路径信息变为无效之后,路由器并不立即将它从路由表中删除,而是用最大无效跳数(也称最大的度量值)16,一旦达到最大值16,就视为网络不可到达,存在故障,将不再接受来自访问该网络的任何路由更新信息,即不可达的度量值将它广播出去,这叫做毒性逆转。 这样虽然增加了路由表的大小,但对消除路由循环很有帮助,它可以立即清除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任何环路,毒性反转非常特殊,它会忽略水平分割规则的要求。

3.抑制计时器: 客用来防止定期更新消息,错误的恢复了某条可能已经发生故障的路由,其工作原理如下:

路由器收到来自邻居的更新指示,以前可到达的路由现在已经不可达时,路由器将该路由标记为“可能有故障的路由”并启动抑制计时器。如果从邻居收到具有原来记录的恢复更新消息(即原故障链路恢复),则将该路由重新标记为可访问并删除抑制计时器。如果在抑制计时器过时之前,任何时间点收到的更新消息差于原路由记录,那么忽略这些消息。抑制期间,路由器仍会将数据包路由到“可能有故障”的网络中。

4.触发更新:路由表的更新通常会以固定的间隔发往邻居路由器,而触发更新是在某些变化发生的时候立刻发送该变化信息。当该信息到达邻居路由器的时候,邻居路由器又会立刻向其邻居发送更新消息,如此将消息传遍网络。

2>链接状态路由协议:

它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算法,也称为最短路径优先级算法SPF。它在路由选择过程中使用 “代价” 作为度量单位,而作为代价的网络参数有速度、费用、可靠性等等。此类协议基于拓扑数据库来建立路由表。该数据库是根据所在的路由器之间传递的链路状态数据包建立起来的,用以描述网络状态。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算法就是使用此数据库建立路由选择表。链接状态路由协议更适合大型网络,但由于它的复杂性,使得路由器计算时将占用更多的 C P U 资源.。它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现已经断了的链路或新连接的路由器,使得协议的会聚时间比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更短;

通常,在1 0 秒钟之内没有收到邻站的 H E L LO 报文,它就认为邻站已不可达。 一个链接状态路由器向它的邻站发送更新报文,通知它所知道的所有链路,它确定最优路径的度量值是一个数值代价, 这个代价的值一般由链路的带宽决定。 具有最小代价的链路被认为是最优的,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中, 最大可能代价的值几乎可以是无限的,如果网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路由器只要周期性地将没有更新的路由选择表进行刷新就 可以了(周期的长短可以从 3 0 分钟到 2 个小时) 。

链路状态算法(LS)只计算和其相邻节点的信息,再更新。它测量与相邻节点的距离方法是:发送一个hello报文,周围节点接收到hello报文之后给出自己的地址返回给发送方表示我是你周围的临界点。发送方再发送echo报文,接收方收到echo立刻返回,根据时间戳就可以测出链路成本了。然后这个路由器就可以用相邻链路成本用LS算法计算自己的路由表信息。这样存在一个缺点就是路由器来回震荡问题,但不易出现慢收敛的问题,故障也不会广泛传播。示意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集合(路由表)N只有A一个元素,横排里面D(B)代表B节点到A的最短距离(对应上图中路径成本),P(B)代表对应列节点到A的下一跳是哪个节点,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节点都在N里面即可。

链接状态路由协议有如下几种: IP OSPF,IPX NLSP 和 I S - I 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3>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区别:

A:算法区别:

距离矢量协议:基于Bellman算法,传递路由条目;网络能见度只有一跳;计算路由是基于邻居;可能造成环路。
链路状态协议:传递路由信息和拓扑信息(地图碎片);能见度是整个拓扑结构;计算路由是基于自己;基本上无环。 基于SPF(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B:链路故障

距离矢量协议:更新的是“路由条目”!一条重要的链路如果发生变化,意味着需通告多条涉及到的路由条目!
链路状态协议:更新的是“拓扑”!一条重要链路的变化,不必再发送所有被波及的路由条目,只需发送一条链路通告,告知其它路由器本链路发生故障即可。其它路由器会根据链路状态,改变自已的拓扑数据库,重新计算路由条目。

C:路由表刷新: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发送周期性更新、完整路由表更新(periodic & full)
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是非周期性的(nonperiodic),部分的

4)网络收敛方式分:

分布式: 源路由器到目标路由的路径计算沿途每个路由器都将参与,是一种边做信息传递边计算的方式。这种方式路由器只知道邻居的拓扑结构,代表:RIP(路由信息协议)
集中式:路由器到目标路由器的沿途,每一个路由器都转发了原始信息但是不参与计算,是一种先收集全网信息,然后统一进行计算的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每一个路由器都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内部网关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来衡量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RIP协议只使用跳数作为唯一的度量值(Metric代表距离)。RIP主要应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RIP协议中定义的相关参数也比较少。例如,它不支持VLSM和CIDR,也不支持认证功能。另外RIP协议无法考虑到带宽这类的链路状态等问题,只会按照最少跳数来确认链路选择,即使当前链路负载较高/带宽较窄。版本Version1/Version2 RIPNG(IPV6网络)。RIP的管理距离为120。

RIP路由器会收集所有可到达目的地的不同路径,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少站点数的路径信息,除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外,任何其它信息均予以丢弃。同时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协议通知相邻的其它路由器。最后知道正确的路由信息逐渐扩散到了全网。 它允许的最大站点数为15,任何超过15个站点的目的地均被标记为不可达。而且RIP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广播也是造成网络的广播风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1> RIPv1和RIPv2的区别:

● RIPv1是**有类别路由(Classful:在宣告路由信息时不携带网络掩码)**协议,不支持VLSM和CIDR。
● 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报文(255.255.255.255)。
● 不支持认证。
● 不支持不连续子网
● 广播更新-255.255.255.25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IPv2为**无类别路由Classless:在宣告路由信息时携带网络掩码)**协议,支持VLSM,支持路由聚合与CIDR。
● 支持以广播或者组播(224.0.0.9)方式发送报文。
● 支持明文认证和 MD5 密文认证。
● 支持手工汇总
● 支持触发更新
● 支持连续子网
● 组播更新-224.0.0.9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它是一个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的典型代表。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内决策路由。链路是路由接口的另一种说法,因此OSPF也称为接口状态路由协议。在OSPF的链路状态广播中包括所有接口信息、所有的量度和其它一些变量。利用0SPF的路由器首先必须收集有关的链路状态信息,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而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仅向其邻接路由器发送有关路由更新信息。

与RIP不同,OSPF将一个自治域再划分为区,相应地即有两种类型的路由选择方式:当源和目的地在同一区时,采用区内路由选择;当源和目的地在不同区时,则采用区间路由选择。这就大大减少了网络开销,并增加了网络的稳定性。当一个区内的路由器出了故障时并不影响自治域内其它区路由器的正常工作,这也给网络的管理、维护带来方便。

【OSPF特性】

适应范围: 支持各种规模网络,最多支持几百台路由器;同时OSPF也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快速收敛: 在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后立即发送更新报文,使这一变化在自治系统中同步,当网络拓扑改变后迅速收敛,协议带来的网络开销很小

无自环: 由于OSPF根据收集到的链路状态用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从算法本身保证了不会生成自环路由

区域(area)划分:允许自治系统的网络被划分成区域来管理,从而减少了占用的网络带宽;每个区域中所有路由器维护着一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区域又分为骨干区域(骨干区域的编号必须为0)和非骨干区域(非0编号区域),如果一个运行OSPF的网络只存在单一区域,则该区域可以是骨干区域或者非骨干区域。如果该网络存在多个区域,那么必须存在骨干区域,并且所有非骨干区域必须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

等价路由:支持到同一目的地址多条等价路由;

路由分级:使用4类不同的路由,按优先级顺序来说分别是:区域内路由、区域路由、第一类外部路由、第二类外部路由

支持验证:支持基于接口的报文验证以保证路由计算的安全性,也可防止对路由器、路由协议的攻击行为;同时OSPF数据包直接封装于IP协议之上;

组播发送:支持组播地址;同时OSPF并不是周期性的广播路由表,节省了宝贵的带宽资源;并且OSPF数据包的TTL的值被设置为1,即OSPF数据包只能被传送到一跳范围之内的邻居路由器。

【OSPF协议工作过程】:

1> 建立路由器的邻接关系

OSPF路由器以交换路由为目的,在所选择的相邻路由器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路由器首先发送拥有自身ID(Loopback端口或最大IP地址)信息的Hello报文。与之相邻的路由器如果收到这个Hello报文,就将这个报文内的ID信息加入到自己的Hello报文内。

如果路由器的某端口收到从其他路由器发送的含有自身ID信息的Hello报文,则它根据该端口所在网络类型确定是否可以建立邻接关系。

点对点网络中,路由器将直接和对端路由器建立起邻接关系,并且该路由器将直接进入第三部操作:发现其他路由器。若为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络,该路由器将直接进入选举步骤。

2>选举DR/BDR

不同类型的网络选举DR和BDR的方式不同

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络支持多个路由器,在这种状况下,OSPF需要建立起作为链路状态和LSA更新的中心节点。选举利用Hello报文内的ID和优先权字段值来确定。优先权字段值大小从0到255,优先权值最高的路由器成为DR。如果优先权值大小一样,则ID值最高的路由器选举DR,优先权值次高的路由器选举为BDR。优先权值和ID值都可以直接设置。

3> 发现路由器

这个步骤中,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首先利用Hello报文的ID信息确认主从关系,然后主从路由器相互交换部分链路状态信息。每个路由器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如果收到的信息有新的内容,路由器将要求对方发送完整的链路状态信息。这个状态完成后,路由器之间建立完全相邻关系,同时邻接路由器拥有自己独立的、完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

在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络内,DR与BDR互换信息,并同时与本地子网内其他路由器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点对点或者点对多点网络中,相邻路由器之间交换信息.

4> 选择适当的路由器

当一个路由器拥有完整独立链路状态数据库后,它将采用SPF算法计算并创建路由表。OSPF路由器依据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内容,独立的用SPF算法计算出每到一个目的网络的路径,并将路径存入路由表中。

OSPF利用度量计算目的的路径,Cost最小者即为端路径。在配置OSPF路由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如链路带宽、时延或经济上的费用设置链路Cost大小。Cost越小,则该链路被选为路由的可能性越大。

5> 维护路由信息
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OSPF通过泛洪过程通告网络上的其他路由器。OSPF路由器接收到包含有新信息的链路状态更新报文,将更新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然后利用SPF算法重新计算路由表。在重新计算过程中,路由器继续使用旧路由表。指导SPF完成新的路由表计算。新的链路状态信息将发送给其他路由器。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链路状态没有发生改变,OSPF路由信息也会自动更新,默认时间为30min。OSPF路由器之间使用链路状态通告LSA来交换各自的链路状态信息,并把获得的信息存储在连了状态数据库中。每个OSPF路由器独立的使用SPF算法(也被称为Dijkstra算法)计算到各个目的地址的路由。

7)BGP:边界网关协议

为了维护各个ISP的独立利益,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P间的路由协议BGP。BGP是“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的缩写,处理各ISP之间的路由传递。

作为TCP/IP互联网设计的外部网关协议EGP,BGP用于多个自治域之间。它既不是基于纯粹的链路状态算法,也不是基于纯粹的距离向量算法。它的主要功能是与其它自治域的BGP交换网络可达信息。各个自治域可以运行不同的内部网关协议。BGP更新信息包括网络号/自治域路径的成对信息。自治域路径包括到达某个特定网络须经过的自治域串,这些更新信息通过TCP传送出去,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在最新的BGP4中,它还可以将相似路由合并为一条路由。

BGP使用可靠的会话管理,TCP中的179端口用于触发Update和Keepalive信息到它的邻居,以传播和更新BGP路由表。

当运行BGP的两个路由器开始通信以交换动态路由信息时,使用TCP端口179,他们依赖于面向连接的通信(会话)。BGP必须依靠面向连接的TCP会话以提供连接状态。因为BGP不能使用Keepalive信息(但在普通头上存放有Keepalive信息,以允许路由器校验会话是否Active)。标准的Keepalive是在电路上从一个路由器送往另一个路由器的信息,而不使用TCP会话。路由器使用电路上的这些信号来校验电路没有错误或没有发现电路。

【BGP特点:】

● BGP是一种外部路由协议,与OSPF、RIP不同,其着眼点不在于发现和计算路由,而在于控制路由的传播和选择最好的路由。

● BGP通过携带AS路径信息,可以彻底的解决路由循环问题。

● 为了控制路由的传播和路由的选择,为路由附带属性信息。

● 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层协议,提高了协议的可靠性。端口号179。

● BGP-4支持CIDR(无类别域间选路),CIDR的引入简化了路由聚合,减化了路由表。

● BGP更新时只发送增量路由,减少了BGP传播路由占用的带宽。

● 提供了丰富的路由策略。

8)IGRP和EIGRP协议

EIGRP和早期的IGRP协议(被EIGRP协议所取代,版本号为12.3及其以上的Cisco IOS(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已经不支持该协议,已经罕有运行IGRP协议的网络。)都是由Cisco发明,是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是增强版的IGRP协议。它属于动态内部网关路由协议,仍然使用距离矢量算法。EIGRP属于高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又称混合型路由协议),继承了IGRP的混合度量值(同时考虑了链路的带宽、延迟、负载、MTU、可靠性5个方面来计算路由的度量值),最大特点在于引入了非等价负载均衡技术,并拥有极快的收敛速度。其收敛特性和操作效率比IGRP有显著的提高。它的收敛特性是基于DUAL ( Distributed Update Algorithm ) 算法的。DUAL 算法使得路径在路由计算中根本不可能形成环路。EIGRP协议在Cisco设备网络环境中广泛部署。

Enhanced IGRP 与其它路由选择协议之间主要区别包括:收敛宽速(Fast Convergence)、支持可变长子网掩模(Subnet Mask)、局部更新和多网络层协议。执行 EIGRP 的路由器存储了所有其相邻路由表,以便于它能快速利用各种选择路径(Alternate Routes)。如果没有合适路径,EIGRP 查询其邻居以获取所需路径。直到找到合适路径,EIGRP 查询才会终止,否则一直持续下去。

EIGRP 协议对所有的 EIGRP 路由进行任意掩码长度的路由聚合,从而减少路由信息传输,节省带宽。另外 EIGRP 协议可以通过配置,在任意接口位的边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

EIGRP 不作周期性更新。取而代之,当路径度量标准改变时,EIGRP 只发送局部更新(Partial Updates)信息。局部更新信息的传输自动受到限制,从而使得只有那些需要信息的路由器才会更新。基于以上这两种性能,因此 EIGRP 损耗的带宽比 IGRP 少得多。

使用EIGRP,一个路由器保持一份它的邻近路由器的路由表副本。如果它不能从这些表中找到一条到达目的地的路由,它向它的邻近路由器询问一个路由并且它们轮流询问它们的邻近的路由器直到找到一个路由。为了保持所有的路由器注意邻近路由器的状态,每个路由器定时发出“握手”信息包。一个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没有收到“握手”信息包的路由器被认为是无效的。

IGRP 最大跳数默认为100跳,达到或超过100跳则认为目标网络不可达。

9)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它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标准IS-IS不适合用于IP网络,因此IETF制定了适用于IP网络的集成化IS-IS协议(Integrated IS-IS)。和OSPF相同,IS-IS也使用了“区域”的概念,同样也维护着一份链路状态数据库,通过最短生成树算法(SPF)计算出最佳路径,路由计算过程与OSPF非常相似。ISIS算法分离了拓扑结构和IP网段,加快了网络收敛速度,IS-IS的收敛速度较快。集成化IS-IS协议是ISP骨干网上最常用的IGP协议。

与OSPF不同,ISIS交互链路状态的基本载体不是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而是LSP(link state PDU);交互的过程没有OSPF协议那样经历了多个阶段,主要是通过CSNP和PSNP两种协议报文来同步,请求以及确认链路状态信息(承载的是链路状态信息摘要),而链路状态信息的详细拓扑和路由信息是由LSP报文传递。

IS-IS目前只支持点对点(P2P)和广播多路访问网络(Broadcast Multiple Access)。其他的网络中需要进行额外的配置才能支持,如:在帧中继等特殊环境下,可以通过创建子接口支持P2P的网络类型。更详细了解ta的算法,可参考

10)路由协议管理选择:

RIP:基本用户小型网络中,在没有多重路径的网络中,RIP协议已经被广泛使用,它适用于多数服务器操作系统,它的配置和障碍修复非常容易。对于规模较大的网络,或具有多余路径的网络,应该考虑使用其它路由协议。考虑RIP缺点:收敛慢,泛洪消耗带宽大,不能基于带宽选择路径,容易出现环路/循环。

OSPF:是一套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这意味着路由选择的变化基于网络中路由器物理连接的状态与速度,并且变化被立即广播到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当一个OSPF路由器第一次被激活,它使用OSPF的“hello协议”来发现与它连接的邻节点,然后用LSA(链路状态广播信息)等和这些路由器交换链路状态信息,LSA每30分钟被交换一次,除非网络拓扑结
构有变化。如果接口变化,信息立刻通过网络广播;如果有多余路径,收敛将重新计算SPF树。计算SPF树所需的时间取决于网络规模的大小。每个路由器都创建了由每个接口、对应邻节点和接口速度组成的数据库。每个路由器从邻接路由器收到的LSA被继续向各自的邻接路由器传递,直到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收到了所有其它路由器的LSA。

充分考虑:OSPFF需占用更多CPU资源,在执行路由时需要更多的路由器资源。一种弥补OSPF协议占用CPU和内存资源的方法是将网络分成独立的层次域,称为区域(Area)。每个路由器仅与它们自己区域内的其它路由器交换LSA。Area0被作为主干区域,所有区域必须与Area0相邻接。在ABR(区域边界路由器,AreaBorderRouter)上定义了两个区域之间的边界。ABR与Area0和另一个非主干区域至少分别有一个接口。最优设计的OSPF网络包含通过VLSM与每个区域邻接的主干网络。这使得在路由表的一个条目中描述多个网络成为可能。如果想在网络中利用基于标准协议的多余链路,OSPF协议是更好的选择。

EIGRP:在Cisco公司的产品中,EIGRP(EnhancedInteriorGatewayRontingProtocol)协议具有一些优势。最重要的是它能迅速广播链路状态的变化。但EIGRP协议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标准化。。EIGRP协议每隔5秒传送“hello”数据包。如果失败3次,邻接路由器则被认为是宕机状态,替代的路径将被使用。

当本地路由器的链路状态发生变化,OSPF协议此时将立即向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广播链路状态的变化,而EIGRP协议将只会仅涉及那些被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的路由器。这使带宽和CPU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同时,由于EIGRP协议使用了不到50%的带宽,使得在低带宽WAN链路上具有很大优势。EIGRP协议的另一个优势是它支持Novell/IPX和AppleTalk环境。如果网络正在运行的是IGRP协议,那么转换到EIGRP协议比转换到OSPF协议要容易的多。

  • 3
    点赞
  • 7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羌俊恩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