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系统网络架构
- 包括:局域网、广域网、移动通信网等
1. 局域网络架构概述
- 特点:
- 覆盖地理范围小
- 数据传输速率高
- 低误码率,可靠性高
- 通常为单一部门或单位所有
- 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如,有线、无线),支持实时应用
- 网络拓扑:有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型式
2. 网络组成
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
3 网络架构
3.1 单核心架构
-
架构:
- 核心设备:1台交换机(二层或三层)
- 接入交换设备:通过若干台交换机,将用户设备连接到网络中
- 核心交换机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
-
三层交换机可划分VLAN
- VLAN内采用二层数据链路转发
- VLAN之间采用三层路由转发
-
优点是:网络结构简单,费用低,接入方便
-
不足
- 地理范围受限
- 核心网交换设备存在单点故障
- 网络扩展能力有限
- 核心交换机接口密度要求高(接入设备多时)
3.2 双核心架构
- 架构
- 核心交换设备通常采用三层及以上交换机
- 核心设备互联,实现网关保护和负载均衡
- 网关保护协议
- 仅核心交换机需要路由功能
- 接入交换机仅提供二层转发功能
- 优点
- 接入简单
- 冗余,提高安全性
- 负载,提供访问速度
- 不足
- 对核心交换机端口密度要求高
3.3 环型架构
- 架构
- 由多台核心交换设备连接成态弹性分组环
- 弹性分组环(RPR):Resilient Packet Ring
- 通过两根反向光纤组成环型拓扑结构
- 核心交换设备采用三层以上交换机
- 由多台核心交换设备连接成态弹性分组环
- RPR特点
- 具备自愈保护功能
- 节省光纤资源
- 提供多等级、可靠的QoS服务
- 提供带宽公平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
- RPR环双向可用
- 多环之间只能通过业务接口互通(不能实现网络直接互通)
- 缺点:
- 投资大
- 核心路由冗余设计实施难度较高
- 容易形成环路
3.4 层次局域网架构
- 架构
- 核心层交换设备:
- 提供高速数据转发功能
- 汇聚层交换设备:
- 提供充足接口,与接入层之间实现互访控制
- 提供所辖区域接入设备的交换功能,减轻核心交换设备的压力
- 接入层交换设备:
- 用户设备
- 核心层交换设备:
- 优点:
- 易于扩展
- 便于维护
网络故障可分级排查
4. 网络协议的应用
-
主备交换机/路由器的保护协议
- VRRP
-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
- 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 将两台/多台路由器虚拟构成一台路由器
- HSRP
- Hot Standby Router Protocol
- 热备份路由协议
- 用于确保网络边缘设备或接入链路出现故障时,用户通信能迅速并透明地恢复
- Cisco的私有技术
- GLBP
- Gateway Load Balancing Protocol
- 网关负载均衡协议
- Cisco的私有技术
- VRRP
-
二层网络采用的协议
- STP:
- Spanning Tree Protocol
- 生成树协议
- 一种链路保护协议
- 用于在交换机网络中防止网络回路产生,保证网络的稳定和可靠性
- LACP:
- 链路汇聚控制协议
-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 一种动态链路聚合协议
- 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可靠性
- STP:
-
网络中三层设备实现网络动态路由控制的路由协议
- OSPF
-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 提高路由器之间的通信效率和拥塞控制
- RIP
- 路由信息协议
- 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
- 主要用于在自治系统内部进行路由选择
- BGP
-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 边界网关协议
- 一种路径矢量路由协议
- 避免环路,并允许多路径选择
- OS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