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冷却技术路线

动力电池的冷却目前主要分为风冷和液冷两大类。风冷又分为自然对流、自然风强制对流和空调冷风强制对流;液冷分为冷却液冷却和制冷剂冷却。

风冷的典型代表是日产聆风Leaf:采用鼓风机(专门为动力电池冷却用)驱动空气通过空调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后变成冷风,再去冷却动力电池。目前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由于空气的比热较小,带走的热量较少,主要适用于动力电池散热量较小的情况。一般针对续航里程较短、整车重量较轻的情况。

                                       强制空调风冷电池技术原理

冷却液冷却的典型代表是特斯拉:在整车空调系统上添加chiller(中间换热器),chiller内部有两个流道,一个流道内部流动的是冷却液,一个流道流动的是制冷剂。我们可以理解为千层饼,单数层为冷却液,偶数层为制冷剂,两者进行热交换。冷却液经过换热后变成低温冷却液流入到动力电池中,对电池进行冷却。目前该冷却技术也比较成熟,获得广泛应用。由于冷却液的比热容大,能够带走更大的散热量,主要针对大容量的动力电池,一般来说整车质量大、动力性强、续航里程长。

                                    冷却液冷却电池技术原理

另外,制冷剂直接冷却动力电池技术也在发展,应用不是非常广泛,重要原因是制冷剂的压力一般能够达到3-4个大气压,压力较大,对系统的耐高压和密封要求非常高,风险稍大。

                                    制冷剂直接冷却动力电池原理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和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化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流和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细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