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谈谈,软考到底难不难?通过率如何

首先上成绩图吧!我是去年上半年考过的,上午成绩和下午成绩个人认为相当可以了,论文正正好擦线过,感谢阅卷老师!

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像“薛定谔的难易程度”——说它难也可以,说它容易也可以。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作为一个零基础小白,我通过3到4个月、每天2到3小时的学习,最终通过了软考高项。所以,软考的难度并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你的学习态度和备考方法。

一、软考的通过率到底高不高?

根据官方数据,软考中级(中项)的通过率大约在20%-25%之间,而高级(高项)的通过率更低,大约在10%-15%左右。从数据上看,软考的通过率确实不高,尤其是高项,10%左右的通过率让人望而生畏。

但有趣的是,网上却有一种声音说软考“性价比高,容易通过,含金量又高”。这让我一度感到困惑:通过率这么低,为什么还有人觉得它容易?后来我明白了,这可能是因为软考的报考门槛低,很多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考,结果自然拉低了通过率。

二、软考难在哪里?

报考无门槛,零基础小白多

软考没有任何专业、年龄、职业限制,只要有身份证就能报名。因此,很多零基础的小白也会参加考试。像我本人就是非计算机专业出身,办公软件只会用Office三件套,刚开始看900多页的教材时,简直一头雾水。

建议:如果你是零基础,建议结合视频课程和复习资料学习。B站上有很多免费的软考课程,可以找适合自己的听听。

考试时间长,体力消耗大

中项考两场,高项考三场,考试时间从早上持续到下午,考完后整个人都虚脱了。所以,备考期间别忘了锻炼身体,考试对体力要求还是挺高的。

一科没过,全部重来

软考的每科满分75分,45分及格(部分地区可能有差异)。只要有一科没过,其他科目成绩不保留,下次必须全部重考。相比之下,像证券从业、基金从业等考试,单科成绩可以保留2年,软考的这种规则确实增加了难度。

高项论文是拦路虎

高项考试中,论文是很多人的噩梦。论文要求在2小时内写完2500字以上,对于理科生或工科生来说,写作本身就是一大挑战。虽然机考后不用手写,但时间压力依然很大。

三、软考其实也没那么难?

考试内容以背记为主

软考的考试内容更偏向理论知识,而不是实操技能。对于零基础的小白来说,只要肯花时间背记,完全可以通过考试。

缺考率高

软考的缺考率非常高。我所在的考场,30个考位中有七八个人缺考,甚至有人上午考完觉得没希望,下午直接不来了。如果剔除缺考人数,实际通过率可能会提高不少。

大部分人没认真复习

很多考生是工作党,备考时间有限,甚至有人只复习几天就去考试。如果大家都能拿出中考、高考的劲头,软考的通过率可能会大幅提升。

五、软考相关信息及备考经验

什么是软考?中项和高项是什么?

软考全称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共有27个科目。大多数人选择的是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项)和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

中项考2门: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

高项考3门: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

什么人需要参加软考?

评职称:国企、事业单位可用,中级=工程师,高级=高级工程师。

单位补贴:有些公司会给持证员工每月补贴。

积分落户:帮助一线城市落户加分。

抵扣个税:取得证书当年可抵扣3600元个税。

自我提升:想转行或提升竞争力的人。

机考经验分享

我考试的时候软考正好改为机考,整体体验比纸考更好:

打字比手写更快,且避免了字迹问题。

论文时间变长,可以占用上一场考试的时间。

考试系统自带计算器,但不能自带鼠标键盘。

建议:多练习模考系统,熟悉操作,特别是画图功能。

如何备考?

我的备考时间表如下(3个月,每天2小时):

第一阶段:看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做真题,准备论文。注意积累错题,分析论文得分点。

第三阶段:查缺补漏,利用错题本,进行模考。

资料:教材、真题、视频课程、复习资料(建议选择新版教材)。

我的资料有自己买了一些,还有一些是网上各处搜罗来的,如下图:

 

大家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加↓↓免费分享给大家

软考能在网上搜到不少公开资料,不过今年上半年有一个教材改革,所以有些资料会其实是旧版的,但是公开课的资料都是教材改革后更新的。而且如果你是像我一样的小白,它也能给你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和备考经验。毕竟免费嘛,还是挺值得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