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栈 (笔记4)

像一堆叠在一起的盘子,放的时候从下往上放,拿的时候往下拿。后进先出,先进后出,这就是栈。从操作特性来看,栈是一种“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只允许在一端插入和删除数据。
事实上,从功能上来说,数组或链表确实可以替代栈,但你要知道,特定的数据结构是对特定场景的抽象,而且,数组或链表暴露了太多的操作接口,操作上的确灵活自由,但使用时就比较不可控,自然也就更容易出错
当某个数据集合只涉及在一端插入和删除数据,并且满足后进先出、先进后出的特性,我们就应该首选“栈”这种数据结构。
如何实现一个“栈”
从刚才栈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栈主要包含两个操作,入栈和出栈,也就是在栈顶插入一个数据和从栈顶删除一个数据。理解了栈的定义之后,我们来看一看如何用代码实现一个栈。
实际上,栈既可以用数组来实现,也可以用链表来实现。用数组实现的栈,我们叫作顺序栈,用链表实现的栈我们叫作链式栈。

顺序栈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MAX_SIZE];  
    int top;  
} Stack; 
//初始化
void init(Stack *stack) {  
    stack->top = -1;  
} 
//判空
int is_empty(Stack *stack) {  
    return stack->top == -1;  //返回bool值,如果等式成立返回true
}
//判满
int is_full(Stack *stack) {  
    return stack->top == MAX_SIZE - 1;  
}
//入队判满,出队判空
void push(Stack *stack, int value) {  
    if (is_full(stack)) {  
        printf("Stack is full\n");  
        return; 
    }  
    stack->top++;  //第一个元素为data[0]
    stack->data[stack->top] = value;  
}

链式栈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Node;
typedef struct stack    
{
    Node *top; //相当于其数据域是一个结构体
    int count;
} Link_Stack;
//初始化
Link_Stack *Creat_stack(){
    Link_Stack *p;
    //p = new Link_Stack;
    p=(Link_Stack*)malloc(sizeof(Link_Stack));
    // if(p==NULL){
    //     printf("创建失败,即将退出程序");
    //     exit(0);
    // }
    p->count = 0;
    p->top = NULL;
    return p;
}
//头插
Link_Stack *Push_stack(Link_Stack *p, int elem){
    Node *temp;
    temp=(Node*)malloc(sizeof(Node));
    temp->data = elem;
    temp->next = p->top; 
    p->top = temp;
    p->count++;
    return p;
}
//出栈
Link_Stack *Pop_stack(Link_Stack *p){
    if (p->top == NULL){
        printf("错误:栈为空");
        return p;
    }else{
        Node *temp;
        temp = p->top;
        p->top = p->top->next;
        free(temp);  //记得释放空间
        //delete temp;
        p->count--;
        return p;
    }
}

了解了定义和基本操作,那它的操作的时间、空间复杂度是多少呢?
不管是顺序栈还是链式栈,在入栈和出栈过程中,只需要一两个临时变量存储空间,所以空间复杂度是0(1)。这里存储数据需要一个大小为n的数组,并不是说空间复杂度就是0(n)。因为,这n个空间是必须的,无法省掉。所以我们说空间复杂度的时候,是指除了原本的数据存储空间外,算法运行还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
不管是顺序栈还是链式栈,入栈、出栈只涉及个别数据的操作,所以时间复杂度都是O(1)。

共享栈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wTG9Lmwx-1686641818240)(D:/%E5%AD%A6%E4%B9%A0%E7%AC%94%E8%AE%B0/%E6%95%B0%E6%8D%AE%E7%BB%93%E6%9E%84/%E8%AF%BE%E7%A8%8B.assets/image-20230510205404299.png)]

题中告诉栈顶不对应数据,所以当左边top[1]移动到top[2]右边时,栈满,即top[1]-1=top[2]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q14Bpt35-1686641818241)(D:/%E5%AD%A6%E4%B9%A0%E7%AC%94%E8%AE%B0/%E6%95%B0%E6%8D%AE%E7%BB%93%E6%9E%84/%E8%AF%BE%E7%A8%8B.assets/image-20230510205631981.png)]

此处栈顶指向元素

动态扩容的栈

刚才那个基于数组实现的栈,是一个固定大小的栈,也就是说,在初始化栈时需要事先指定栈的大小。当栈满之后,就无法再往栈里添加数据了。尽管链式栈的大小不受限,但要存储next指针,内存消耗相对较多。那我们如何基于数组实现一个可以支持动态扩容的栈呢?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  //只需要改成*data就可以了
    int top;  
} Stack; 

或者在数组那一节,是如何来实现一个支持动态扩容的数组的?当数组空间不够时,我们就重新申请一块更大的内存,将原来数组中数据统统贝过去。这样就实现了一个支持动态扩容的数组
所以,如果要实现一个支持动态扩容的栈,我们只需要底层依赖一个支持动态扩容的数组就可以了。当栈满了之后,我们就申请一个更大的数组,将原来的数据搬移到新数组中。

image-20230612093937991

实际上,支持动态扩容的顺序栈,我们平时开发中并不常用到。我讲这一块的目的,主要还是希望带你练习一下前面讲的复杂度分析方法。所以这一小节的重点是复杂度分析,你需要掌握的是分析方法。能够自己分析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现在我就带你分析一下支持动态扩容的顺序栈的入栈、出栈操作的时间复杂度。
对于出栈操作来说,我们不会涉及内存的重新申请和数据的搬移,所以出栈的时间复杂度仍然是(1)。但是,对于入栈操作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当栈中有空闲空间时,入栈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1)。但当空间不够时,就需要重新申请内存和数据搬移,所以时间复杂度就变成了O(n)。
那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又是多少呢?还记得我们在复杂度分析那一节中讲的还分析法吗?这个入栈操作的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可以用摊还分析法来分析。
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需要事先做一些假设和定义:
栈空间不够时,我们重新申请一个是原来大小两倍的数组
为了简化分析,假设只有入栈操作没有出栈操作;
定义不涉及内存搬移的入栈操作为simple-push操作,时间复杂度为O(1)。
如果当前栈大小为K,并且已满,当再有新的数据要入栈时,就需要重新申请2倍大小的内存,并且做K个数据的搬移操作,然后再入栈。但是,接下来的K-1次入栈操作,我们都不需要再重新申请内存和搬移数据,所以这K-1次入栈操作都只需要一个simple-push操作就可以完成。为了让你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个过程,我画了一张图
image-20230612094405524
你应该可以看出来,这K次入栈操作,总共涉及了K个数据的搬移,以及K次simple-push操作。将K个数据搬移均摊到K次入栈操作,那每个入栈操作只需要一个数据搬移和一个simple-push操作。以此类推,入栈操作的均摊时间复杂度就为O(1)。
通过这个例子的实战分析,也印证了前面讲到的,均摊时间复杂度一般都等于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入栈的时间复杂度O都是(1),只有在个别时刻才会退化为O(n),所以把耗时多的入栈操作的时间均摊到其他入栈操作上,平均情况下的耗时就接近O(1)。

栈的应用

栈在函数调用中的应用

前面我讲的都比较偏理论,我们现在来看下,栈在软件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栈作为一个比较基础的数据结构,应用场景还是多的。其中,比较经典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函数调用栈。
我们知道,操作系统给每个线程分配了一块独立的内存空间,这块内存被组织成“栈”这种结构,用来存储函数调用时的临时变量。每进入一个函数,就会将临时变量作为一个栈入栈,当被调用函数执行完成,返回之后,将这个函数对应的栈出栈。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一块来看下这段代码的执行过程。

int main() {
  int a = 1;
  int ret = 0;
  int res = 0;
  ret = add(3, 5);
  res = a + ret;
  printf("%d", res);
  reuturn 0;
}
int add(int x, int y) {
  int sum = 0;
  sum = x + y;
  return sum;
}

从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出,main函数调用了add函数,获取计算结果,并且与临时变量a相加,最后打印res的值。为了让你清晰地看到这个过程对应的函数栈里出栈、入栈的操作,我画了一张图。图中显示的是,在执行到add函数时,函数调用栈的情况
image-20230612094743992

栈在表达式求值中的应用

我们再来看栈的另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编译器如何利用栈来实现表达式求值
我将算术表达式简化为只包含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比如:34+13*9+44-12/3。
实际上,编译器就是通过两个栈来实现的。其中一个保存操作数的栈,另一个是保存运算符的栈。我们从左向右遍历表达式,当遇到数字,我们就直接压入操作数栈;当遇到运算符,就与运算符栈的栈顶元素进行比较。
如果比运算符栈顶元素的优先级高,就将当前运算符压入栈;如果比运算符栈顶元素的优先级低或者相同,从运算符栈中取栈顶运算符,从操作数栈的栈顶取2个操作数,然后进行计算,再把计算完的结果压入操作数栈,继续比较
我将3+5*8-6这个表达式的计算过程画成了一张图,你可以结合图来理解我刚讲的计算过程
image-20230612095007846

栈在括号匹配中的应用

除了用栈来实现表达式求值,我们还可以借助栈来检查表达式中的括号是否匹配
我们同样简化一下背景。我们假设表达式中只包含三种括号,圆括号0、方括号和花括号,并且它们可以任意嵌套。那我现在给你一个包含三种括号的表达式字符串,如何检查它是否合法呢?
这里也可以用栈来解决。我们用栈来保存未匹配的左括号,从左到右依次扫描字符串。当扫描到左括号时,则将其压入栈中;当扫描到右括号时,从栈顶取出一个左括号。如果能够匹配,比如“(”跟“)”四配,则继续扫描剩下的字符串。如果扫描的过程中,遇到不能配对的右括
号,或者栈中没有数据,则说明为非法格式
当所有的括号都扫描完成之后,如果栈为空,则说明字符串为合法格式;否则,说明有未匹配的左括号,为非法格式。

如何实现浏览器的前进、后退功能?

其实,用两个栈就可以非常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使用两个栈,X和Y,我们把首次浏览的页面依次压入栈X,当点击后退按钮时,再依次从栈中出栈,并将出栈的数据依次放入栈Y。当我们点击前进按钮时,我们依次从栈Y中取出数据,放入栈×中。当栈中没有数据时,那就说明没有页面可以继续后退浏览了。当栈Y中没有数据,那就说明没有页面可以点击前进按钮浏览了。比如你顺序查了a,b,c三个页面,我们就依次把a,b,c压入栈,当你通过页面b又跳转到新的页面d,页面c就无法再通过前进、后退按钮重复查看了,所以需要清空栈Y,d放入X

课后思考
我们在讲栈的应用时,讲到用函数调用栈来保存临时变量,为什么函数调用要用“栈”来保存临时变量呢?用其他数据结构不行吗?

答:因为函数调用的执行顺序符合后进者先出,先进者后出的特点。比如函数中的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的长短是 先定义的生命周期长,后定义的生命周期短;还有函数中调用函数也是这样,先开始执行的函数只有等到内部调用的其他函数执行完毕,该函数才能执行结束。正是由于函数调用的这些特点,根据数据结构是特定应用场景的抽象的原则,我们优先考虑栈结构。

我们都知道,JVM内存管理中有个“堆栈”的概念。栈内存用来存储局部变量和方法调用,堆内存用来存储Java中的对象。那JVM里面的“栈”跟我们这里说的“栈”是不是一回事呢?如果不是,那它为什么又叫作“栈”呢?

答:JVM里面的栈和我们这里说的是一回事,被称为方法栈。和前面函数调用的作用是一致的,用来存储方法中的局部变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