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和开发工具平台
UML在版本升级到2.0以后,原来的UML工具的大哥大Rational从风行到被收购,现在几乎没有了声音。
建模工具没有太显著的变化,倒是开发工具出现了从原来的百花齐放到现在只有少数巨头竞争的局面。其中最耀眼的当属诞生于IBM,后在开源社区得到快速发展的Eclipse,目前它已进入嵌入式开发领域。另一个就是微软携其强大财力与人力打造的VSTS开发工具平台,它将成为可以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扮演不同的角色的平台,在最近也有不俗表现。此外还有Sun的NetBean IDE开发工具和BEA的WorkShop开发工具等。
这些开发工具平台都可以进入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并且可以在其上进行各种不同应用的开发,说白了就是兼容性足够强。
开发与应用
不论使用何种工具,真正最活跃的仍然是应用与开发。JavaEE5的发布,EJB3.0标准的落地,标注取代部署描述符,实体即是POJO等,也许这些改变对Java进行轻量级应用开发的复杂性会有所改变。在软件开发界最流行的框架,包括Struts、Spring、Hibernate等,这些分布在Web容器和EJB容器中的各种应用框架变得让人眼花缭乱,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看来越来越困难了。由于JavaEE5的发布,著名的JBoss应用服务器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微软.NET的2.0平台和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 Vista桌面版发布,同时提供给广大用户的WinFX平台,不仅给开发者而且给用户带来了挑战。
由Ruby和Retail的联姻,AJAX的新瓶装旧洒,再加上Web2.0应用概念上的炒作,脚本语言、Web开发与应用在今年着时火了一把,因此今年搭上顺风车的PHP也要求能够同Java应用交互,克服语言与平台的障碍。
桌面与企业服务器的开发应用也有相当发展,中间件市场、数据库、ERP等各种应用随着SOA得到市场的认可,各种技术与应用以及SOA的产品也逐渐多了起来。随着3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占有率的提升,手机平台的开发市场正进一步;不仅是手机,数字电视、各种电器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发展也促使嵌入式领域的开发发生了很大变化,如:IP机顶盒、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的设备、工业自动化和医疗设备等,商业平台与开源Liunx平台共存。
开源、互联网及其他
开源软件逐渐挺进企业主流应用,不仅是Linux,还有Boss中间件、Mysql数据库、EnterpriseDB数据库等,而且还有各种应用软件,包括:Open office办公套件、Firefox浏览器、ERP、CRM等等。开源力量的加入也使得非常多的应用进入到微软平台上,在微软的.Net平台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开源应用软件。
互联网最大的应用与技术就是搜索、软件服务化(Software as a Service)。不管是通用搜索还是行业垂直搜索,不管是互联网搜索还是企业搜索,都已经不仅针对文本而且开始向音视频搜索发展了。
最后不要忘了,由于人们对应用要求的提高,测试在这几年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测试工具与测试理论都有很大发展,这一点也值得关注。
手机软件开发将与PC趋同
王权平
资深程序员,供职于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从事GSM/GPRS芯片组的开发,主要工作包括协议软件设计、开发与测试,以及智能手机平台通信中间件的设计与开发。
2006年出现了很多叫好也叫座的手机产品,这些成功手机的背后,都明显地揭示出了手机软件开发技术的若干发展趋势。2007年手机软件技术将继续迅速发展,无论单处理器平台或是双处理器平台,网络应用和多媒体应用都将是主要的开发方向,而C++和Java将是首选的开发语言。
未来,传统的单处理器手机平台仍将在低价手机和特色手机市场上保持不可替代的优势。其软件通常都由芯片厂商和手机设计公司来提供,除了J2ME平台外,缺乏开放和标准的API是其固有的缺陷。因此几乎没有来自第三方的原生的面向其处理器和编译平台优化的软件,用户自行扩展的能力较差。展望未来,除了集成更多的应用软件(如电子邮件、电子书和多媒体播放程序等)外,单处理器平台上的软件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新硬件模块的驱动程序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的创新和提高上。就开发语言而言,C和C++仍然是首选;在底层通信软件尤其是协议栈的实现上,C语言仍将继续居统治地位;当然在驱动程序中,汇编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单处理器平台上第三方开发人员的开发空间在于J2ME平台,但是各个解决方案对Java语言支撑能力的差异,使得Java程序很难达到真正的与平台无关。不过,随着硬件能力的与提高和Java虚拟机的改善,特别是硬件级Java加速和ARM平台Java优化指令等特性的引入,可以预料J2ME将会成为单处理解决方案的基础软件平台。
双处理器平台由运行通信协议的基带处理器和运行用户界面程序的应用处理器组成,是智能手机的基础平台。未来智能手机平台的软件开发中,中间件和应用程序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需求。中间件主要包括图形库和通信库两部分。图形库重点在于提供更加华丽和友善的用户界面,增强用户的操作体验,据称WinCE6.0即将提供Vista风格的界面;3D加速将是继2D加速后的第二个亮点;另外,图形库也将重点支持硬件级的多媒体加速技术,从而支持包括移动音频和视频,特别是手机电视的应用。通信库部分将重点在统一的框架内整合各种广域、局域乃至个域通信技术。应用程序部分,网络应用将会是2007年的发展重点。就开发技术而言,J2ME在智能手机上的性能优于单处理平台,因此笔者看好基于J2ME平台的手机游戏和网络应用;而基于C++的网络编程和多媒体编程仍将继续是Symbian平台、WinCE平台,以及Linux上Qt平台的的主要开发领域;另外PC平台上的基础软件组件,如数据库技术等,将逐渐移植到手机平台上,提供其嵌入式的版本,以适应手机平台的硬件和软件限制。但是由于三大平台存在的巨大差异,软件的可移植性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核心观点
随着中间件的加强,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将逐渐与PC趋同,将出现大量的个人软件开发者和第三方软件开发商,手机软件产业势必会有很大的发展。
注重测试需求 做好流程建设
戴金龙
注册PMP,GB/GJB/ISO/CMMI内审员。原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质量组专家。历任某外企测试技术经理、项目经理及运营经理。对当代软件测试理论及工程实践有较好的领悟。
当前,测试作为一项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测试作为控制软件质量的有效手段,融入到了越来越多企业高层的管理理念中;测试作为一门学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壮大。但在测试技术蓬勃发展的另一方面,测试行业也在迅速地积累着各种问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某些隐藏的问题可能会表现得很显著。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让测试更有效地锲入到不规范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提出这个问题恐怕会有不少人大吃一惊:这类企业为什么不先规范软件的开发过程呢?这是不是一个伪问题?其实,目前有不少软件企业都处在这种状态。但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并不承认自己的开发过程不规范,反而认为这是一种灵活的、有个人特色的高效管理。这样的氛围造成软件质量低下自是意料中的事情。
即使企业管理层了解到测试是解决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实施软件测试也是需要代价的。目前的测试学科所提供的技术、流程、管理及方法论都是假设是在良好的(至少规范的)开发过程、管理氛围及测试环境中实施的,并没有提供在不规范软件开发过程中做测试的解决方案,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理论”与“实践”的偏差。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种是变革企业文化,规范开发过程,建立测试所需的相关环境,从而实施规范、严格、有序的软件测试;另一种就是拓展测试理论,针对不规范开发过程的特点,找到弥补、折衷的解决办法。根据笔者对国内软件企业的了解,后者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国内软件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清晰地定义软件测试需求,使测试工作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这个问题是以前的测试学科没有回答清楚的,非常需要深入研究,它将会是今后若干年的研究热点。可能有读者会感到费解:测试需求不就是软件需求吗?其实不然。软件需求用于指导后续设计的展开。而测试需求则是直接源自于客户的质量要求。测试需求的源头非常繁杂,如何删繁就简,拿捏得当,目前没有现成的方法,仍需要做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规范软件测试流程以持续提高测试团队的绩效。这个问题目前已有一些答案。如“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执行测试-测试分析与总结”等等。从执行的角度而言,这类粗略的阶段划分或许已经够用,没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但对于控制测试过程而言,对于测试服务型企业通过CMMI认证而言,尤其是对于改进软件测试过程而言,几乎是没有帮助的。
核心观点
在测试技术蓬勃发展的另一方面,测试行业也在迅速地积累着各种问题。
网络安全软件开发趋势
李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资深程序员。从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研发工作,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国家973计划”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信息安全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
从当前国际上安全产品的研发情况来看,以防火墙和IDS为主导,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很大的效应,使得网络安全产品的研究及应用工作不断向前推进。2007年,对于网络安全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如下几项新的技术值得大家期待:
1.基于开源软件的开发技术
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及其开发模式已经深入人心。网络安全软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轻量级的入侵检测系统Snort,它已成为众多安全厂商和科研院校研发的重要参照物。纵观网络安全软件的发展趋势,以优秀的开源软件为基础进行研发已成为网络安全界的首选技术途径。
2.嵌入式安全开发技术
随着移动计算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以及普适计算概念的提出和应用,移动、无线和无处不在的计算已成为新世纪IT的绝对热点。这些需求都要求在上述条件下进行信息处理和计算,因而以J2ME为代表的嵌入式开发技术也成为很大看点。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在获得上述便利的同时,也在经受着自己的隐密数据随时有可能被窃取和破坏的威胁。那么,如何在当前的嵌入式技术当中综合采用密码理论、PKI基础架构以及其他信息安全技术来提高嵌入式系统的安全性,为未来轻量级的嵌入式计算保驾护航,也必将成为网络安全工作者和软件开发人员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3.高性能计算服务开发技术
网络带宽的日益增长和单机处理能力已经极不对称。诸如早期的防火墙、IDS等都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因此,采用并行处理技术以及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网络协议处理技术来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压力是不错的选择。并且,随着64位计算的到来,如何在该硬件平台上进行并行开发、编译等,都是网络安全软件研发人员期待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值得期待的是,当今的UTM(统一威胁管理)技术试图在上述各方面取得突破,建立一套高性能、高可靠、完善的网络威胁防范机制,我们拭目以待。
4.可信编程技术
对于安全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信计算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的安全防护。而据统计,在网络安全领域,80%以上的网络威胁和漏洞来源于系统自身的Bug,而这些Bug则来源于设计思路以及程序实现。那么,在积极防御外来攻击的同时,提高网络安全软件研发人员自身编程的可靠性,软件开发平台在软件编程中可能出现漏洞(比如最常见的缓冲区溢出等)的地方进行提醒和标注,就可以极大地减少程序实现的硬伤。我们不妨借用可信计算的名号称其为可信编程技术,相信也将是软件研发人员关心的技术,不但可以提高软件可靠性,更能避免用于查找大量重复出现的系统Bug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核心观点
基于开源软件的开发技术、嵌入式安全开发技术、高性能计算服务开发技术、可信编程技术将是未来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的四大趋势。
降低开发复杂性
程勇
Java开放源码软件咨询顾问,Huihoo.org开源软件社区共同创始人,北京中流科技有限公司CTO。
Java技术的发展已经走过11个年头,在企业级应用开发领域占领主导地位的JavaEE技术也伴随着Java自身的演变,在2006年发生了许多新的变迁。 随着系统开发复杂度的上升,需要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来分解系统的复杂,并简化应用开发的过程。基于众多的因素,选择企业应用开发的架构平台时都需要考虑很多约束,它必须最小化对应用开发本身的影响。因此,一个好的技术平台和应用框架应该具备如下特性:提供应用开发的一致性;提供高端和低端特性;提供管理逐步增长的应用系统的具体方法;为高级开发人员提供指导;能够使不同框架的特性和优点集成到一起进行工作;能够快速进行应用开发,保证产品按市场的需求发布;能够降低项目开发的风险,提升企业的投资回报。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大量涌现的新技术体系和框架,都是在朝着简化应用开发的方向而努力,这些技术包括:
● AJAX AJAX并非一种编程语言,它是使用XHTML或HTML,JavaScript以及XML来建立互动网络应用程序的一种模式。
● 脚本语言 Ruby的发展,使得在Java 语言中使用动态机制成为可能,使用Ruby的动态机制,用户能够改变脚本类的定义。这些Ruby对象允许直接使用方法管理它的状态和行为。
● 应用框架 以Spring为代表JavaEE应用框架是在JavaEE技术体系之上快速构建应用的支撑平台,应用框架通过整合的技术架构,将众多的优秀开源框架融合在一起,为应用开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
● JavaEE 5.0 JavaEE 5.0 是新一代的Java EE技术规范,其中包括JSF、EJB 3.0等十多项全新的技术体系。它的多项新特性为JavaEE应用开发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核心观点
选择企业应用开发的架构平台时都需要考虑很多约束,它必须最小化对应用开发本身的影响。
工作流: 国内国际两极分化
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就职于TIBCO。国内J2EE开源应用的支持者,有过6年的J2EE应用和产品开发及架构经验,是huihoo开源组织的成员。
与众多新技术相比,工作流的知名度也许会小一些,但工作流也一直处于不断创新之中。所不同的是,在这个领域新技术的应用是被隐藏在应用理念和架构体系之下的。对于工作流的发展趋势,这里分开两条线来阐述。
第一条线就是单纯从工作流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来探索。在这方面国际上应用水平已经远超越国内,这就是这两年的龙卷风—— 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很多国际化的大企业已经把BPM定位于一种解决方案。在这一整套解决方案中,工作流技术已经成为流程的服务,围绕这个服务,有各种模块和应用相辅助。BPM解决方案俨然成为一种参考架构: 一方面是以SOA为主导的技术架构,另一方面则包含了一整套的服务。
实际上,BPM的发展是很多年的流程和工作流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个领域的供应商有的由早期的工作流厂商发展而来,如Staffware公司(现已经被Tibco收购); 有的由早期的EAI提供商发展而来,如Tibco; 有的由应用服务器提供商发展而来,如BEA等。在它们的BPM蓝图中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以BPEL规范阐述Business Process。
第二条线从国内工作流应用和技术趋势来分析。这两年已经有部分国内企业采用EAI或BPM技术进行系统整合方面的应用,但大规模地采用BPM解决方案还是很少,不过这是一个趋势。国内目前工作流技术的应用还主要以“办公或业务流程的人工信息化处理”为主,毕竟国内企业和政府的一个很大特征是“以人为主”,而不是“以制度化为主”。在一些集团性的企业和跨省市集中管理性的系统中,分布式流程应用逐渐显现出来。而伴随着国内几年来工作流市场的积淀,早期的一些工作流厂商在寻求“流程分析和监控”方面的突破,而这方面的客户需求也日渐多起来。但短时间内,很难由国内工作流厂商自己取得一些突破,发展起BPM产品。
上述这两条发展线也代表了两极分化。但第一条战线的BPM 解决方案肯定是未来大规模应用的趋势,虽然短时间内对国内工作流应用市场冲击很小,但是政府和国内软件厂商却不应该小觑这个发展趋势。
核心观点
国际大厂商对工作流的研究重点是把它作为BPM的一部分,为流程服务,而国内还主要以“办公或业务流程的人工信息化处理”为主,短时间内,国内还很难有所突破,推出自己的BPM产品。
Java走上开源之路
孟冬冬
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融保险部系统分析师、软件架构师。9年软件设计开发和6年项目管理经验,精通基于J2EE架构的企业应用系统开发技术。先后在普天、中软等多家软件公司任系统分析员、软件架构师及项目经理。
2006年11月13日,Sun公司宣布将Java转为开源。预计到2007年3月份,除了一部分所有权不属于Sun的源代码之外,几乎全部Java技术的源代码都将按照GNU GPL自由软件许可授权协议公开。Java在和.net经历了两年的竞争后已显疲态,相比5岁的.net以及新生的动态语言Ruby,11岁的Java已略显复杂臃肿,甚至在网上还有“Java将死”的论调。Sun选择在此时将Java开源,不管是否是Sun迫不得已、在日薄西山前的最后博弈,但影响之深远却绝对不可小视。它引发的“蝴蝶效应”无疑会使Java技术的生命力更强,走得更远,更可赢得在开发语言竞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更多程序员的芳心,相信未来Java领域将出现更多令人惊奇的开源产品。
另外Sun还赶在圣诞节前发布了JDK的6.0 Release版本。对JDK而言,“成败皆在应用服务器厂商”。市场占用率最大的应用服务器Weblogic8、WebSphere5成就了1.4,但也限制了JDK5的普及。在JDK5还没有用热时,JDK6就来了。不过,这倒也是好事,可以直接跳过JDK 5去研究JDK6的应用了。
JDK6对笔者的最大吸引力是它在JVM性能上的提升和对XML和Web服务的支持。性能方面,无论是运行时分析功能还是用户对性能情况的反馈,尤其是在Swing方面,JDK6对JIT都有了卓有成效的提升。
一直以来,相对于微软的.net,Java对Web Services的支持复杂得难以接受,也因此产生了优秀的Axis和XFire框架。而在JDK6下,Java程序员也能享受到这种待遇了,不用针对Web服务另外加入额外的工具,不使用任何框架也能写出Web Services程序了。JDK6中固化了XML、Web Services的标准,如StAX、JAXB2、JSR181等。JDK 6在语法方面没有太大改变,最明显的就是添加了对脚本语言的支持,如JavaScript、Ruby、PHP。JDK6 中实现了JSR 223,提供了让脚本语言来访问Java 内部的方法。它可以在运行的时候找到脚本引擎,然后调用这个引擎去执行脚本,这个脚本API 允许程序员为脚本语言提供Java 支持。
另外在JDK6中内置实现了JDBC4支持的Derby数据库,为测试和小型系统的发布提供了便利条件。最后,JDK 6 中对内存泄漏增强了分析以及诊断能力,当遇到Java.lang.OutOfMemory 异常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堆栈信息,并且当堆已满时,会产生一个日志文件来记录这个致命错误。
如果说谈到JDK 6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一种希望的话,Java full-stack(Java full-stack,意指集成了全部所需功能的Java快速开发框架)则是一种已经可以见到的东西。
很长时间以来,作为一个Java程序员,幸福的是从表现层到持久层都有众多的框架可供选择,痛苦的是在这些框架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框架,而且还要付出将不同层次的框架粘合在一起的设计成本和时间,而架构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则往往取决于架构师的设计理念和经验。Ruby on Rails的流行再一次证明了在软件开发领域“简约至上”的真理,它使得诸多Java开发人员把目光放到了“提供最方便好用的Java full-stack框架”上面,因此Java开源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full-stack框架,如Appfuse、SpringSide、JBoss Seam、RIFE、Grails、Trails、Rife等。Java领域也从此开始走向full-stack的快速开发道路。笔者就非常喜欢国外的JBoss Seam和国内的SpringSide。
核心观点
Sun选择在2006年岁末将Java开源,不管是不是Sun的最后博弈,其影响绝对不可估量。从此以后,全世界所有的开发人员都可以对Java源代码进行修改、优化、除错,同时Java也将变为一种真正免费的技术。
网络技术融入软件平台
智雨青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硕士,8年的电信行业软件开发经历,曾在亿阳信通、北京朗新科技公司供职,中国联通第一版CRM的主要设计与开发者,参与联通多个省级OSS/BSS系统的研发与实施。
2006年年初有专家曾经说过,今年软件发展技术很有可能进入到一个无热点时代。的确,我们非常熟悉的网络应用技术、搜索技术、应用行业软件技术等等,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每一次升级能带给我们的惊喜越来越少。不过,2006年虽没大的“翻天覆地”,却仍涌现出了不少亮点,而这些亮点极有可能会决定今后两三年的应用潮流。
1. Web2.0
Web2.0是2003年之后互联网的热门概念之一。Web2.0技术主要包括: 博客、RSS、百科全书(Wiki)、网摘 、社会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等。由于这些技术有不同程度的网络营销价值,因此Web2.0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热门领域。尽管对于究竟什么是Web 2.0还有很多的讨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Web2.0是以人为核心线索的网。提供更方便用户“织网”的工具,鼓励提供内容;根据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组织浏览的线索,提供相关的服务,给用户创造新的价值,给整个互联网带来新的价值,才是Web2.0商业之道。
2. 嵌入式移动开发技术
嵌入式开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跨越式发展,也成为现代及未来移动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微软Windows CE系列、PalmSource公司PalmOS、Nokia公司Symbian等为代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已在各种移动设备上大量应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行业领先者的微软2006年5月发布了Windows CE 6,凭借重新设计的操作系统(OS)内核架构以及增强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新集成的工具集,提供了一个更加集成化的嵌入式开发环境,允许开发者将大量更为复杂的应用集成到比以往更加智能的设备中,从而提供高性能的多媒体、Web服务和无线网络连接应用。
3. 中间件技术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中间件的定义正在走出其狭义空间,逐步形成更为广义的内涵。其发展主要呈现出两方面的技术趋势: 一方面,支撑软件越来越多地向运行层渗透,提供更强的对系统实现的支持;另一方面,中间件也开始考虑对高层设计和运行部署等开发工作的支持。而这两个技术趋势从本质上说正是源于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构件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广义的角度看,中间件代表了处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中间层次的软件,其主要目的是对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提供更为直接和高效的支撑。中间件技术已成为软件技术的研究热点。
4. 即时通信技术
现在即时通信市场不再只有一种声音,腾讯、微软、IBM、Avaya、Skype、中国移动纷纷将触角伸向了这块市场,诱惑这些大佬们的是即时通信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和随之而来的丰厚利润。而移动即时通信作为一项数据业务更是被视为未来3G时代的一大“金矿”。待3G牌照发放,捆绑于移动即时通信之上的包括彩信、彩铃、图片、博客、手机电视等应用都会得到充分发掘。
5. 下一代搜索技术
搜索引擎发展到今天已经增添了很多新的特征,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概念集群”和“动态分类”,它通过分析网页之间的关联,建立一种类似人的思维的更智能化的概念分类方式,通过模仿人的思维模式,对要查找的概念进行关键字联想和分类。除了概念集群和动态分类,新一代搜索引擎还更多地体现在个性化方面,这在以前的搜索里是很难做到的。概念集群又分为大众化概念集群和个性化概念集群,通过搜索记录,下一代搜索技术能够帮助每个人建立自己个性化的搜索功能,而且信息是可以分享的。
核心观点
基于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各种应用的融合是大势所趋,网络新技术与软件新技术的相互促进将为人类创造一个更为灿烂的IT世界。
互联网将更社区化
康威
新华社高级工程师,Lotus技术专家。曾任后勤指挥学院教员,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三等奖四次,2002年7月转业到新华社技术局,是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系统核心成员。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成就了搜索引擎今天的地位,同时也推动了网络视频的发展,而Web 2.0又推动了全民的参与性、主动性和互动性,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由此形成了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各种模式,反过来又推动了互联网的壮大。
1. 互联网搜索
2006年的中国互联网搜索依然是百度、Google双头垄断,百度的势头略有提升,垂直搜索成为耀眼的明星,移动搜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未来搜索引擎将会更精准化、智能化、人性化、垂直化和社区化,会以更快的速度为计算机和其他智能终端用户服务。
笔者认为,2007年的中国搜索市场将是一个分水岭,其竞争将达到前所从未有的规模,雅虎、搜狐磨刀霍霍,微软卧薪尝胆,不过双头垄断局面不会改变,走向国际化的百度依然会是龙头老大,而能满足大家特定需求、具有差异化特征的垂直搜索和生活搜索是未来的市场增长点,其搜索商业模式也会更加丰富。2007年,搜索行业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相关技术的提高,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支柱。
2. P2P流媒体
P2P流媒体行业一直都被认为是下一个可能产生井喷效应的互联网领域。P2P体现了真正的“互联网精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但市场是理智而残酷的,在短暂的狂欢过后,P2P流媒体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逐步显露,商业模式不清晰、盗版泛滥、国家政策不明朗等问题不得不令人深思。
网络视频是中国未来几年的热点,目前只有两个方向可以赚大钱: 流媒体巨头与内容大鳄的联姻和微视频,依靠盗版的视频直播与共享只可能是小富即安。只有少数几家有资金、有技术、有影响的流媒体厂商(包括门户网站)才能获得内容大鳄的青睐,留给众多中小型流媒体厂商的只能是微视频。
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微视频规避了版权的威胁,降低了带宽的成本,易形成社区,具有一定的赢利模式,随着网络融合的加快,3G和宽带的发展,只要走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道路,一定大有“钱”途。
3. 互联网社区化
互联网社区化有三种形式: 情感的归属与宣泄,人们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地自由沟通、发表见解、结交朋友、宣泄情感; 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互联网使得人们能够以最快捷的方式广结交天下朋友,很多社区型网站都定期举行各种线下活动; 智慧和经验的共享,充分体现了P2P精神,人们信息需求的满足,需要越来越多地依靠其他用户的力量来满足,社区化的搜索是最好的例子。
社区化的搜索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也可以更好地发挥用户的价值。首先他们会享受其他用户贡献的智慧,同时他们在自己使用的过程中几乎不会察觉到在给整个互联网做出贡献。2006年7月13日正式推出以“搜索+博客”为理念的产品——百度空间,这是百度继贴吧、知道、百科后推出的第四个社区类产品,具备个人空间、个人门户等基本特征。这一产品的推出,不仅进一步深化了百度的社区化搜索服务,并凭借其在中国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社区化发展的进程。
核心观点
未来的互联网将更能体现P2P精神,将更视频化和社区化(当然文字仍会像传统报纸一样不可替代),同时,在互联网的进化过程中,搜索技术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应用推动软件技术创新
张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毕业,一直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分析、设计、开发以及项目的实施,主持开发的软件包括河南省县级供电企业营销MIS、河南省在建水利工程移民资金辅助管理系统。
今天的企业信息化面临着更加具体的问题,比如终端数据如何快速采集传输; 缺乏软件应用标准,行业应用深度不够; 系统间交互性差、各自为战,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系统具有一定规模后,维护、升级困难。由于企业在这些方面的需求非常迫切,未来各个软硬件厂商必定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基于此,笔者以为2007年以下这些技术将会有比较大的突破。
1. 数据采集自动化、便捷化
随着MCU(多点控制单元)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往的各类硬件终端,比如电力、燃气、水等终端数据采集或检测设备,已经逐步从简单的计数、指示功能,向智能数据采集终端转变,而且传统装置经过简单的改造,也可实现终端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这不仅让人从数据采集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可以通过相对廉价的手段解决采用人工采集数据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正是基于这种前提,微软Office办公套件的新成员InfoPath让我们眼前一亮,借助它可以快速、方便地设计出具有超强表现力的电子凭单,以满足信息采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更令人称道的是,它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更可以使用XML作为数据的存储格式,让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更加畅通有效。
2. 软件插件化、框架化
大凡用过Eclipse的程序员都会被它的灵活和开放性所打动,而目前部分行业欠缺软件应用标准就是摆在开发商面前的诸多问题之一。类似权限管理、自定义查询、自定义报表、组织业务功能等应用系统必备的功能,完全可以通过抽象形成框架,提高代码重用度和稳定性。同时,采用软件框架进行系统的开发,不仅可以让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到业务模型的建立上,缩短项目周期,更可以让系统用户和开发商体会到系统稳定、维护方便、升级简单的方便。
在此必须要提的是Java,如果说Java的诞生是为了网络,那么可以说它已经不辱使命,而且在推动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开源性使得它的追随者们努力工作,Struts、Spring等优秀的、基于框架的作品纷至沓来,逐步让我们脱离繁杂的技术旋涡,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业务分析领域,使软件的插件化、框架化不再是海市蜃楼。
3. SOA
近几年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概念的提出,使得用户和软件开发商对系统建设有了新的认识。笔者认为SOA不仅是架构模型,更是一种应用思想的体现。对于软件功能粒度的划分、软件功能的部署、系统驱动模式等都会由于SOA而产生较大的影响。
企业通过应用SOA,不仅可以在成本没有太大增幅的条件下,让用户使用已经成熟的组件增强B2B的有效性,还可以让开发商最大限度地复用代码,把软件产品变成真正的服务。此外,SOA的实施更可以加速行业标准的制订和执行,因为只有大家遵循同样的标准和接口,才可能营造出业务共享和跨系统业务交互的良好氛围。
4. 虚拟软件
有时一些系统尤其是比较老的,对OS或DBMS有特定要求的系统,或系统在兼容性方面与新版本有差距,这时虚拟机就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可以节省用户的硬件资源减少维护和管理成本,更可以让原有应用正常运行,为应用系统的升级换代赢得时间。与VMWore相比,微软的Virtual PC也在紧追不舍,笔者认为尽管较VMWare还有一定距离,但是无论产品孰优孰劣,最终受益的还是用户。
核心观点
行业特点决定行业应用,行业应用需要软件相关技术手段提供支持,而行业应用又会引发技术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