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ms协议的Map开发(四:系统设计)

声明:此系列文章,不是说教,不是告诉任何人如何利用C++ 开发电子地图的教程,而且本人水平有限,也达不到教程的地步。只是利用此系列的文章,来记录开发基于 C++ 应用在 Windows 开发电子地图的过程。愿对C++ 开发感兴趣的朋友,熟知 Gis 开发的朋友,了解 Wms WFS 协议的朋友,亦或是对 GoogleMap 之类感兴趣的朋友,共同讨论。(废话到此结束)。

之前的几篇捞不到什么干货,从这篇开始都是干货了。

系统设计

先来说明一下我们的系统流程。提纲挈领嘛。一步一步的达到我们的目的。

先来张系统设计图纸,这是最早设计的原始图纸,是个理论图,后续设计步骤基本上忠实的执行了这个设计图纸,但是也有部分功能做了修改来提升性能,具体修改的地方会在后续文章应用的位置予以说明。

下面对部分内容予以说明。

(1) 输入参数:左上,右下。两个点都是以经度和纬度坐标组成的。像素宽度指的是用户用来显示图片的空间的像素宽度。 (下面以Google map为例,说明)

(2) Zoom值:前文名词解释中已有,这里再重申一下, Google Map 是矢量化放大,但并不是无极放大的,这有别于 Gis 的矢量化放大,它只会在定义好的 Zoom 级别与其服务器通讯(即按照标准二分法计算得到的 0~17 级)。而 OGC (后文将 WMS WFS 等一并称为 OGC 标准协议)及其他 Gis 矢量数据是没有级别概念的。

(3) 图块的URL 地址:与 OGC 通讯,要遵守 OGC 的通讯协议标准, WMS WFS 都有各自的通讯协议, WMS 的通讯协议可参见《概要》部分的 http://www.gisforum.net/wiki/index.php?doc-view-124.html

(4) 并发访问:为了达到Google 的效果,被切割好的瓦块都会被生成一个 Url 地址,对这些地址的通讯,要做到并发访问,否则无法达到既定效果。

(5) 本地缓冲文件夹:用于存储已访下载过的图片瓦块。以实现,本地有用本地,本地无再下载。提高运行速度。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