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三大组件的使用;BIO、NIO、多路复用、AIO的区别;AIO的基本使用;零拷贝技术;

JavaNIO的三大组件

通道(Channel)

  1. 类似于 stream,它是读写数据的双向通道,可以从 channel 将数据读入 buffer,也可以将 buffer 的数据写入 channel;
  2. Channel 本身不能直接访问数据,Channel 只能与Buffer 进行交互
  3. channel会利用系统提供的发送缓冲区和接受缓冲区,而stream不会自动缓冲数据。
  4. channel支持阻塞和非阻塞API,网络channel还可以配合selector实现多路复用,而stream仅支持阻塞API。
  5. channel和stream读写都可以同时进行
  6. 常用的channel(FileChannel主要用于文件传输,其余三种用于网络通信):
    1. FileChannel
    2. DatagramChannel(UTP)
    3. SocketChannel(TCP)
    4. ServerSocketChannel(TCP)

调用API处理时的处理过程

  1. 程序调用读写操作的函数时,底层调用的是操作系统提供的读写API;
  2. 发展:
    1. 一开始,调用这些API时生成对应的指令,都是交由CPU去执行,当请求过多时CPU无法去执行其他指令,从而CPU的利用率降低;
    2. 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访问):现在因为DAM的出现,当IO请求传到计算机底层时,DMA会向CPU请求,让DMA去处理这些IO操作,从而可以让CPU去执行其他指令。DMA处理IO操作时,会请求获取总线的使用权。当IO请求过多时,会导致大量总线用于处理IO请求,从而降低效率;
    3. Channel相当于一个专门用于IO操作的独立处理器,它具有独立处理IO请求的能力,当有IO请求时,它会自行处理这些IO请求;
      请添加图片描述

缓冲区(Buffer)

Buffer有以下几种,其中使用较多的是ByteBuffer:

  • ByteBuffer

    • MappedByteBuffer (原理参考
    • DirectByteBuffer(使用操作系统内存)
    • HeapByteBuffer

    请添加图片描述

  • ShortBuffer

  • IntBuffer

  • LongBuffer

  • FloatBuffer

  • DoubleBuffer

  • CharBuffer

ByteBuffer

  1. Buffer的核心属性:满足mark <= position <= limit <= capacity
     //记录当前position的值。position被改变后,可以通过调用reset() 方法恢复到mark的位置。
    private int mark = -1;
    //下一个读写位置的索引(记录当前读写的位置)。缓冲区的位置不能为负,并且不能大于limit
    private int position = 0;
    //缓冲区的界限(记录内容可以读写到Buffer中的最大长度)。位于limit 后的数据不可读写。缓冲区的限制不能为负,并且不能大于其容量
    private int limit;
    //缓冲区的容量。通过构造函数赋予,一旦设置,无法更改
    private int capacity;
    
  2. 核心方法:
    1. put()方法:向缓冲区中存入一个数据,索引position加一指向下一个位置,capacity = limit ,为缓冲区容量的值;
    2. flip()方法:切换缓冲区的操作模式;
      1. 读->写:恢复为put()状态下的值。
      2. 写->读: position = 0, limit 指向写入的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个位置(原position + 1),capacity不变。
    3. get()方法:
      1. get()获取缓冲区中的一个值,position会自增1,如果超过limit会抛出异常。
      2. get(int i);获取Buffer i位置上的值,不会改变position的值。
    4. rewind()方法:只能在读模式使用,恢复position、limit和capacity的值,变为进行get()前的值;
    5. clean()方法:切换为写模式,clean()方法会将缓冲区中的各个属性恢复为最初的状态,position = 0, capacity = limit。缓冲区中的数据任然存在,下次写入数据时覆盖这些数据。
    6. mark()和reset()方法:
      1. mark()方法会将postion的值保存到mark属性中
      2. reset()方法会将position的值改为mark中保存的值
    7. compact()方法:这个是ByteBuffer的方法。将未读完的数据向前压缩,然后切换至写模式,position为未读完数据的长度。
ByteBuffer调试工具类;
直接缓冲区和非直接缓冲区
  1. 直接缓冲区
    1. 通过allocate()方法获取;
    2. 这个缓冲区建立在 JVM堆内存 中;
    3. 通过非直接缓冲区读写数据,需要经过JVM和操作系统,存在多次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转换,数据的拷贝次数也较多,效率较低。
  2. 非直接缓冲区
    1. 可以通过ByteBuffer的allocateDirect()方法获取;
    2. 非直接缓冲区建立在 物理内存 中;
    3. 通过在操作系统和JVM之间创建物理内存映射文件加快缓冲区数据读/写入物理磁盘的速度。放到物理内存映射文件中的数据就不归应用程序控制了,操作系统会自动将物理内存映射文件中的数据写入到物理内存中;
    4. 速度快,但占用内存高,如果文件过大,会使得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
      请添加图片描述
  3. 与通道的配合使用:
    1. getChannel()获得通道+allocate()获得非直接缓冲区,需要通过通道来传输缓冲区里面的数据

      public class TestGetChannelAllocat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FileInputStream is = new FileInputStream("data/test1.txt");
               FileOutputStream os = new FileOutputStream("data/test2.txt");
               // 获得通道
               FileChannel inChannel = is.getChannel();
               FileChannel outChannel = os.getChannel();) {
              // 获得缓冲区,用于在通道中传输数据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 循环将字节数据放入到buffer中,然后写入磁盘中
              while (inChannel.read(byteBuffer) != -1) {
                  // 切换模式
                  byteBuffer.flip();
                  outChannel.write(byteBuffer);
                  byteBuffer.clear();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2. 通过open获得通道,通过FileChannel.map()获取直接缓冲区,无需通过通道来传输数据,直接将数据放在缓冲区内即可;

      	public class TestOpenMa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 通过open()方法来获得通道
              FileChannel inChannel = FileChannel.open(Paths.get("data/test1.txt"), StandardOpenOption.READ);
      
              // outChannel需要为 READ WRITE CREATE模式
              // READ WRITE是因为后面获取直接缓冲区时模式为READ_WRITE模式
              // CREATE是因为要创建新的文件
              FileChannel outChannel = FileChannel.open(Paths.get("data/test2.txt"), StandardOpenOption.READ, StandardOpenOption.WRITE, StandardOpenOption.CREATE);
      
              // 获得直接缓冲区
              MappedByteBuffer inMapBuf = inChannel.map(FileChannel.MapMode.READ_ONLY, 0, inChannel.size());
              MappedByteBuffer outMapBuf = outChannel.map(FileChannel.MapMode.READ_WRITE, 0, inChannel.size());
      
              // 字节数组
              byte[] bytes = new byte[inMapBuf.limit()];
      
              // 因为是直接缓冲区,可以直接将数据放入到内存映射文件,无需通过通道传输
              inMapBuf.get(bytes);
              outMapBuf.put(bytes);
              // 关闭缓冲区,这里没有用try-catch-finally
              inChannel.close();
              outChannel.close();}
        }
      
String与ByteBuffer的相互转换

String->ByteBuffer:

  1. String调用getByte(),转化为byte数组,然后将byte数组放入ByteBuffer中,这种方法ByteBuffer->String之前需要调用flip()方法切换为读模式。
  2. 通过StandardCharsets的encode方法获得ByteBufferByteBuffer buffer1 = StandardCharsets.UTF_8.encode(str1);
  3. 字符串调用getByte()方法获得字节数组,将字节数组传给ByteBuffer的wrap()方法 ByteBuffer buffer1 = ByteBuffer.wrap(str1.getBytes());

ByteBuffer->String:

  1. 通过StandardCharsets的decoder方法解码StandardCharsets.UTF_8.decode(buffer).toString();

粘包与半包

  1. 出现原因:
    2. 粘包: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是将数据整合在一起,这就会导致多条信息被放在一个缓冲区中被一起发送出去。
    3. 半包:接收方的缓冲区的大小是有限的,当接收方的缓冲区满了以后,就需要将信息截断,等缓冲区空了以后再继续放入数据。这就会发生一段完整的数据最后被截断的现象。
  2. 解决办法:
    1. 通过get(index)方法遍历ByteBuffer,遇到分隔符时进行处理;
    2. 调用compact方法切换模式,因为缓冲区中可能还有未读的数据;

选择器(Selector)

服务器处理socket连接的发展:

  1. 使用多线程,一个线程处理处理一个socke连接;
    弊端:
    1. 当连接较多时,会开辟大量线程,导致占用大量内存;
    2. 线程上下文切换成本高(cpu同时处理的线程数有限);
  2. 使用线程池,防止产生大量线程。
    1. 阻塞模式下:线程仅能处理一个连接,线程池中的线程获取任务(task)后,只有当其执行完任务之后(断开连接后),才会去获取并执行下一个任务,若socke连接一直未断开,则其对应的线程无法处理其他socke连接。
    2. 仅适合短连接场景:短连接即建立连接发送请求并响应后就立即断开,使得线程池中的线程可以快速处理其他连接;
  3. 使用选择器:selector 的作用就是配合一个线程来管理多个工作在非阻塞模式下 channel(fileChannel因为是阻塞式的,所以无法使用selector),获取这些 channel 上发生的事件,当一个channel中没有执行任务时,可以去执行其他channel中的任务。适合连接数多,但流量较少的场景。若事件未就绪,调用 selector 的 select() 方法会阻塞线程,直到 channel 发生了就绪事件。这些事件就绪后,select 方法就会返回这些事件交给 thread 来处理。

文件编程

FileChannel

  1. 工作模式:阻塞式的,无法搭配selector
  2. FileChannel的获取:只能通过FileInputStream(只读)、FileOutputStream (只写)或者 RandomAccessFile(根据构造时的读写模式)的 getChannel() 方法,来获取 FileChannel。
  3. 读取数据:通过 read() 方法将数据读入ByteBuffer中,返回读到的字节数,读到文件末尾返回-1,可以根据返回值判断文件是否读完;
  4. 写入数据:使用 write() 方法,但write()方法不能保证一次性将buffer中的内容全部写入channel中,所以需要循环写入,并使用 hasRemaining() 方法判断缓冲区中是否还有数据未写入到通道。
  5. FileChannel的关闭:调用 close() 方法关闭通道,最好使用try (FileInputStream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stu.txt”)来获取流,从而避免某些原因使资源未关闭,调用流的close()方法也可以间接的关闭channel。
  6. 保存读取数据位置的属性position:可以通过 position(int pos) 设置channel中position的值,设置当前位置时,如果设置为文件的末尾,这时读取会返回 -1,
    这时写入,会追加内容,但要注意如果 position 超过了文件末尾,再写入时在新内容和原末尾之间会有空洞(00)
  7. 强制写入:操作系统出于性能的考虑,会将数据缓存,不是立刻写入磁盘,而是等到缓存满了以后将所有数据一次性的写入磁盘。可以调用 force(true) 方法将文件内容和元数据(文件的权限等信息)立刻写入磁盘。
  8. 两个Channel传输数据:transferTo方法,底层使用了零拷贝技术,但一次只能传输2G的内容,当传输的文件大于2G时,需要进行多次传输。

Path与Paths

  • Path 用来表示文件路径
  • Paths 是工具类,用来获取 Path 实例,Paths.get("文件路径")

Files

  1. 查找文件,检查文件是否存在:Files.exists(path)
  2. 创建目录:
    1. 创建一级目录:Files.createDirectory(path);
    2. 创建多级目录:Files.createDirectories(path);
  3. 拷贝及移动:
    1. 拷贝: Files.copy(source, target);如果希望用 source 覆盖掉 target,需要用 StandardCopyOption 来控制Files.copy(source, target, StandardCopyOption.REPLACE_EXISTING);
    2. 移动:Files.move(source, target, StandardCopyOption.ATOMIC_MOVE);
  4. 删除文件:Files.delete(target);
  5. 删除目录:Files.delete(target);如果目录还有内容,会抛异常 DirectoryNotEmptyException
  6. 遍历:使用walkFileTree(Path, FileVisitor)方法;
    1. Path:文件起始路径
    2. FileVisitor:文件访问器,使用访问者模式接口的实现类SimpleFileVisitor有四个方法
      1. preVisitDirectory:访问目录前的操作
      2. visitFile:访问文件的操作
      3. visitFileFailed:访问文件失败时的操作
      4. postVisitDirectory:访问目录后的操作

网络编程

阻塞

阻塞模式下,相关方法都会导致线程暂停,默认是阻塞模式。

  1. ServerSocketChannel.accept 会在没有连接建立时让线程阻塞;
  2. SocketChannel.read 会在通道中没有数据可读时让线程阻塞;

产生的问题:

  1. 阻塞的表现其实就是线程暂停了,暂停期间不会占用 cpu,但线程相当于闲置
  2. 单线程下,阻塞方法之间相互影响,几乎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多线程支持,而多线程情况下,32 位 jvm 一个线程 320k,64 位 jvm 一个线程 1024k ,如果连接数过多,必然导致 OOM(内存用完了),并且线程太多,反而会因为频繁上下文切换导致性能降低。
  3. 采用线程池技术来减少线程数和线程上下文切换,但治标不治本,如果有很多连接建立,但长时间 inactive,会阻塞线程池中所有线程,因此不适合长连接,只适合短连接。

非阻塞

  1. 通过ServerSocketChannel的 configureBlocking(false) 方法将获得连接设置为非阻塞的。此时若没有连接,accept会返回null
  2. 通过SocketChannel的configureBlocking(false)方法将从通道中读取数据设置为非阻塞的。若此时通道中没有数据可读,read会返回-1

产生的问题:

  1. 设置为了非阻塞,会一直执行while(true)中的代码,CPU一直处于忙碌状态,会使得程序性能变低。

多路复用

单线程可以配合 Selector 完成对多个 Channel 的事件监控,这称之为多路复用。

  1. 多路复用仅针对网络 IO,普通文件 IO 无法利用多路复用
  2. 如果不用 Selector 的非阻塞模式,线程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无用功,而 Selector 能够保证,有事件发生时去处理事件,没有事件发生时会阻塞线程,防止线程一直忙碌消耗cpu资源。

基本的使用流程和注意点

  1. 绑定监听
// 通道必须设置为非阻塞模式
server.configureBlocking(false);
// 将通道注册到选择器中,并绑定感兴趣的事件,进行监听
//参数一:选择器;参数二:事件类型;参数三:附件
server.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null);
  1. 监听事件的发生:通过Selector监听事件,并获得就绪的通道个数,若没有通道就绪,线程会被阻塞
    1. 阻塞直到绑定事件发生int count = selector.select();
    2. 阻塞直到绑定事件发生,或是超时(时间单位为 ms)int count = selector.select(long timeout);
    3. 不阻塞,立刻返回,自己根据返回值检查是否有事件int count = selector.selectNow();
  2. 获取就绪事件并得到对应的通道,然后进行处理;
    1. 事件发生后必须要处理或者取消,否则下次该事件仍会触发,这是因为 nio 底层使用的是 水平触发
      读写事件就绪的条件:参考
    2. 当处理完一个事件后,一定要调用迭代器的remove方法移除对应事件,否则会出现错误。原因:
      1. 当调用了 server.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后,Selector中维护了一个数组,用于存放SelectionKey以及其对应的通道private SelectionKeyImpl[] channelArray = new SelectionKeyImpl[8];
        public class SelectionKeyImpl extends AbstractSelectionKey {
            // Key对应的通道
            final SelChImpl channel;
            ...
        }
        
      2. 当选择器中的通道对应的事件发生后,selecionKey(表示SelectableChannel 和Selector 之间的注册关系)会被放到另一个集合中,但是selecionKey不会自动移除,所以需要我们在处理完一个事件后,通过迭代器手动移除其中的selecionKey。否则会导致已被处理过的事件再次被处理,就会引发错误。
  3. 断开处理:
    1. 正常断开: 服务器端的channel.read(buffer)方法的返回值为-1时,需要调用key的cancel方法取消此事件,并在取消后移除该事件。
      int read = channel.read(buffer);
      // 断开连接时,客户端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写事件,此时read的返回值为-1
      if(read == -1) {
          // 取消该事件的处理
      	key.cancel();
          channel.close();
      } else {
          ...
      }
      // 取消或者处理,都需要移除key
      iterator.remove();
      
    2. 异常断开:异常断开时,会抛出IOException异常, 在try-catch的catch块中捕获异常并调用key的cancel方法即可。

消息边界

出现粘包,半包现象

  1. 传输的文本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1. 文本大于缓冲区大小
      1. 此时需要将缓冲区进行扩容
    2. 发生半包现象
    3. 发生粘包现象请添加图片描述
  2. 解决办法:
    1. 固定消息长度,将数据包大小设置成一样,服务器按预定长度读取,当发送的数据较少时,将数据进行填充。缺点:浪费带宽
    2. 另一种思路是按分隔符拆分,缺点:需要遍历匹配换行符效率低。
    3. TLV 格式,即 Type 类型、Length 长度、Value 数据(也就是在消息开头用一些空间存放后面数据的长度)类似于HTTP的请求头。类型和长度已知的情况下,就可以方便获取消息大小,分配合适的 buffer,缺点: buffer 需要提前分配,如果内容过大,则影响 server 吞吐量。Http 1.1 是 TLV 格式,Http 2.0 是 LTV 格式。

附件与扩容

  1. 附件:

    1. Channel的register方法第三个参数:附件
    2. 可以向其中放入一个Object类型的对象,该对象会与登记的Channel以及其对应的SelectionKey绑定
    3. 可通过SelectionKey的 attachment() 方法获得附件(ByteBuffer) key.attachment();
    4. 可以在Accept连接事件发生后,将通道注册到Selector中时,对每个通道添加一个ByteBuffer附件,让每个通道发生读事件时都使用自己的通道,因为每个 channel 都需要记录可能被切分的消息,所以ByteBuffer 不能被多个 channel 共同使用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buffer);
    5. 在进行写事件时,可能因为通道容量小于Buffer中的数据大小,导致无法一次性将Buffer中的数据全部写入到Channel中,这时便需要使用附件来实现分多次写入;若写完,需要移除SelecionKey中的Buffer附件,避免其占用过多内存,同时还需移除对写事件的关注;
      public class Write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
                  server.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8080));
                  server.configureBlocking(false);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server.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
                  while (true) {
                      selector.select();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Iterator<SelectionKey> iterator = selectionKeys.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electionKey key = iterator.next();
                          // 处理后就移除事件
                          iterator.remove();
                          if (key.isAcceptable()) {
                              // 获得客户端的通道
                              SocketChannel socket = server.accept();
                              // 写入数据
                              StringBuilder builder = new StringBuilder();
                              for(int i = 0; i < 500000000; i++) {
                                  builder.append("a");
                              }
                              ByteBuffer buffer = StandardCharsets.UTF_8.encode(builder.toString());
                              // 先执行一次Buffer->Channel的写入,如果未写完,就添加一个可写事件
                              int write = socket.write(buffer);
                              System.out.println(write);
                              // 通道中可能无法放入缓冲区中的所有数据
                              if (buffer.hasRemaining()) {
                                  // 注册到Selector中,关注可写事件,并将buffer添加到key的附件中
                                  socket.configureBlocking(false);
                                  socket.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WRITE, buffer);
                              }
                          } else if (key.isWritable()) {
                              SocketChannel socket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 获得buffer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 key.attachment();
                              // 执行写操作
                              int write = socket.write(buffer);
                              System.out.println(write);
                              // 如果已经完成了写操作,需要移除key中的附件,同时不再对写事件感兴趣
                              if (!buffer.hasRemaining()) {
                                  key.attach(null);
                                  key.interestOps(0);
                              }
                          }
                      }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2. 扩容:

    1. 当Channel中的数据大于缓冲区时,需要对缓冲区进行扩容操作。
    2. Channel调用compact方法后,的position与limit相等,说明缓冲区中的数据并未被读取(容量太小),此时创建新的缓冲区,其大小扩大为两倍。同时还要将旧缓冲区中的数据拷贝到新的缓冲区中,同时调用SelectionKey的attach方法将新的缓冲区作为新的附件放入SelectionKey中。
    3. 扩容的思路:
      1. 类似于Java中先分配一个较小的 buffer,例如 4k,如果发现数据不够,再分配 8k 的 buffer,将 4k buffer 内容拷贝至 8k buffer,优点是消息连续容易处理,缺点是数据拷贝耗费性能;
      2. 另一种思路是用多个数组组成 buffer,一个数组不够,把多出来的内容写入新的数组,与前面的区别是消息存储不连续解析复杂,优点是避免了拷贝引起的性能损耗;
      // 如果缓冲区太小,就进行扩容
      if (buffer.position() == buffer.limit()) {
          ByteBuffer new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buffer.capacity()*2);
          // 将旧buffer中的内容放入新的buffer中
          ewBuffer.put(buffer);
          // 将新buffer作为附件放到key中
          key.attach(newBuffer);
      }
      

服务器端的代码:

public class Select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获得服务器通道
        try(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
            server.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8080));
            // 创建选择器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 通道必须设置为非阻塞模式
            server.configureBlocking(false);
            // 将通道注册到选择器中,并设置感兴趣的事件
            server.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
            // 为serverKey设置感兴趣的事件
            while (true) {
                // 若没有事件就绪,线程会被阻塞,反之不会被阻塞。从而避免了CPU空转
                // 返回值为就绪的事件个数
                int ready = selector.select();
                System.out.println("selector ready counts : " + ready);
                // 获取所有事件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 使用迭代器遍历事件
                Iterator<SelectionKey> iterator = selectionKeys.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electionKey key = iterator.next();
                    // 判断key的类型
                    if(key.isAcceptable()) {
                        // 获得key对应的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System.out.println("before accepting...");
                        // 获取连接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channel.accept();
                        System.out.println("after accepting...");
                        // 设置为非阻塞模式,同时将连接的通道也注册到选择其中,同时设置附件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6);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buffer);
                        // 处理完毕后移除
                        iterator.remove();
                    } else if (key.isReadable()) {
                        SocketChannel channel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System.out.println("before reading...");
                        // 通过key获得附件(buffer)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 key.attachment();
                        int read = channel.read(buffer);
                        if(read == -1) {
                            key.cancel();
                            channel.close();
                        } else {
                            // 通过分隔符来分隔buffer中的数据
                            split(buffer);
                            // 如果缓冲区太小,就进行扩容
                            if (buffer.position() == buffer.limit()) {
                                ByteBuffer new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buffer.capacity()*2);
                                // 将旧buffer中的内容放入新的buffer中
                                buffer.flip();
                                newBuffer.put(buffer);
                                // 将新buffer放到key中作为附件
                                key.attach(newBuffer);
                            }
                        }
                        System.out.println("after reading...");
                        // 处理完毕后移除
                        iterator.remove();
                    }
                }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rivate static void split(ByteBuffer buffer) {
        buffer.flip();
        for(int i = 0; i < buffer.limit(); i++) {
            // 遍历寻找分隔符
            // get(i)不会移动position
            if (buffer.get(i) == '\n') {
                // 缓冲区长度
                int length = i+1-buffer.position();
                ByteBuffer target = ByteBuffer.allocate(length);
                // 将前面的内容写入target缓冲区
                for(int j = 0; j < length; j++) {
                    // 将buffer中的数据写入target中
                    target.put(buffer.get());
                }
                // 打印结果
                ByteBufferUtil.debugAll(target);
            }
        }
        // 切换为写模式,但是缓冲区可能未读完,这里需要使用compact
        buffer.compact();
    }
}

多线程优化

利用多核cpu,分两组选择器,一个用来处理accept事件(单个线程);每个线程配一个选择器,轮流处理 read 事件(多个线程);

注意点:

  1. 负载均衡,轮询分配Workerworkers[robin.getAndIncrement()% workers.length].register(socket);
  2. 选择器的绑定必须在选择器阻塞之前,否则线程会一直阻塞,或者调用selector.wakeup()来唤醒线程,wakeup()唤醒select方法是不关注是否在select方法之前还是之后,调用selector.wakeup()后就相当于给了selector一个标识,而调用select方法时去判断一下有没有这个标识有的话就不阻塞且将标识消除;
  3. register(SocketChannel socket)方法中通过同步队列完成Boss线程与Worker线程之间的通信,让SocketChannel的注册任务被Worker线程执行。添加任务后需要调用selector.wakeup()来唤醒被阻塞的Selector;

实现代码

public class Threads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
            // 当前线程为Boss线程
            Thread.currentThread().setName("Boss");
            server.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8080));
            // 负责轮询Accept事件的Selector
            Selector boss = Selector.open();
            server.configureBlocking(false);
            server.register(boss, SelectionKey.OP_ACCEPT);
            // 创建固定数量的Worker
            Worker[] workers = new Worker[4];
            // 用于负载均衡的原子整数
            AtomicInteger robin = new AtomicInteger(0);
            for(int i = 0; i < workers.length; i++) {
                workers[i] = new Worker("worker-"+i);
            }
            while (true) {
                boss.select();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 = boss.selectedKeys();
                Iterator<SelectionKey> iterator = selectionKeys.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electionKey key = iterator.next();
                    iterator.remove();
                    // BossSelector负责Accept事件
                    if (key.isAcceptable()) {
                        // 建立连接
                        SocketChannel socket = server.accept();
                        System.out.println("connected...");
                        socket.configureBlocking(false);
                        // socket注册到Worker的Selector中
                        System.out.println("before read...");
                        // 负载均衡,轮询分配Worker
                        workers[robin.getAndIncrement()% workers.length].register(socket);
                        System.out.println("after read...");
                    }
                }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tatic class Worker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Thread thread;
        private volatile Selector selector;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started = false;
        /**
         * 同步队列,用于Boss线程与Worker线程之间的通信
         */
        private ConcurrentLinkedQueue<Runnable> queue;
        public Worker(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register(final SocketChannel socket) throws IOException {
            // 只启动一次
            if (!started) {
                thread = new Thread(this, name);
                selector = Selector.open();
                queue = new ConcurrentLinkedQueue<>();
                thread.start();
                started = true;
            }
            // 向同步队列中添加SocketChannel的注册事件
            // 在Worker线程中执行注册事件
            queue.ad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socket.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唤醒被阻塞的Selector
            // select类似LockSupport中的park,wakeup的原理类似LockSupport中的unpark
            selector.wakeup();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try {
                    selector.select();
                    // 通过同步队列获得任务并运行
                    Runnable task = queue.poll();
                    if (task != null) {
                        // 获得任务,执行注册操作
                        task.run();
                    }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Iterator<SelectionKey> iterator = selectionKeys.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
                        SelectionKey key = iterator.next();
                        iterator.remove();
                        // Worker只负责Read事件
                        if (key.isReadable()) {
                            // 简化处理,省略细节
                            SocketChannel socket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6);
                            socket.read(buffer);
                            buffer.flip();
                            ByteBufferUtil.debugAll(buffer);
                        }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IO模型

同步:线程自己去获取结果(一个线程),例如:线程调用一个方法后,需要等待方法返回结果;
异步:线程自己不去获取结果,而是由其它线程返回结果(至少两个线程),例如:线程A调用一个方法后,继续向下运行,运行结果由线程B返回;
以读取数据为例,当调用一次 channel.read 或 stream.read 后,会由用户态切换至操作系统内核态来完成真正数据读取,而读取又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等待数据阶段(等待数据发送到网卡)和复制数据阶段(将网卡上的数据读入操作系统中);
以排队买奶茶为例:
BIO:阻塞IO,相当于你去自己排队然后自己付款买奶茶;
NIO:非阻塞IO,相当于你去买奶茶发现要排队,然后不排队去干自己的事,时不时来看一眼到没到自己,到自己就自己付款买奶茶。
AIO:异步IO,相当于你去排队买奶茶,然后叫别人排队然后付款买好奶茶后送给你。

请添加图片描述

阻塞IO

请添加图片描述
用户线程进行read操作时,需要等待操作系统执行实际的read操作,此期间用户线程是被阻塞的,无法执行其他操作;

非阻塞

请添加图片描述
用户线程在一个循环中一直调用read方法,若内核空间中还没有数据可读,立即返回,当用户线程发现内核空间中有数据后,等待内核空间执行复制数据,待复制结束后返回结果,所以复制数据阶段还是阻塞的。

多路复用

请添加图片描述
Java中通过Selector实现多路复用,当没有事件时,调用select方法线程会被阻塞住,一旦有一个或多个事件发生后,就会处理对应的事件,从而实现多路复用。
它与阻塞IO的区别:阻塞IO模式下,若线程因accept事件被阻塞,发生read事件后,仍需等待accept事件执行完成后,才能去处理read事件;多路复用模式下,一个事件发生后,若另一个事件处于阻塞状态,不会影响该事件的执行;
多路复用,就是由select阻塞的监听事件的发生,如果事件发生则可以在一次循环中处理多个channe事件( 获取所有事件,然后使用迭代器遍历事件),相当于线程在select()方法处阻塞,避免在没有事件的情况下线程空转,而有事件发生的时候解除阻塞去处理获取到的事件,并且其他事件的状态,不会影响获取到的事件的影响。

异步IO请添加图片描述

异步AIO的实现至少需要两个线程,它解决了在数据复制阶段阻塞的问题。
如图所示:线程一调用方法后立即返回,不会被阻塞也不获取结果,而是开了一个线程,让那个线程等待方法的运行结果,当运行结果出来以后,由线程二调用线程一在线程二上绑定的回调方法,将结果返回给线程一。
Windows 系统通过 IOCP 实现了真正的异步 IO。Linux 系统异步 IO 在 2.6 版本引入,但其底层实现还是用多路复用模拟了异步 IO,性能没有优势;

零拷贝

零拷贝指的是数据无需拷贝到 JVM 内存中,同时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1. 更少的用户态与内核态的切换;
  2. 不利用 cpu 计算,减少 cpu 缓存伪共享;
  3. 零拷贝适合小文件传输;

传统 IO 问题

传统的 IO 将一个文件通过 socket 写出;

File f = new File("helloword/data.txt");
RandomAccessFile file = new RandomAccessFile(file, "r");
byte[] buf = new byte[(int)f.length()];
file.read(buf);
Socket socket = ...;
socket.getOutputStream().write(buf);

工作流程如下:
请添加图片描述
java 的 IO 实际不是物理设备级别的读写,而是缓存复制,底层的真正读写是操作系统来完成的,在此期间,用户态与内核态的切换发生了 3 次数据拷贝了共4 次

  1. 因为Java 本身并不具备 IO 读写能力,所以调用read()方法后,需要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去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API。
  2. 而后由操作系统使用 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访问),将数据从磁盘复制到内核缓冲区
  3. 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读到用户缓冲区(即 byte[] buf), 这期间CPU 会参与拷贝,无法利用 DMA;
  4. 调用 write 方法,将数据从用户缓冲区(byte[] buf)写入 socket 缓冲区,CPU参与拷贝;
  5. 最后向网卡写数据,这项能力 Java 又不具备,因此又需要从用户态切换至内核态,调用操作系统的写能力,使用 DMA 将 socket 缓冲区的数据写入网卡,不会使用 CPU;

NIO 优化

使用非直接缓冲区;
请添加图片描述
通过DirectByteBufByteBuffer.allocateDirect(10)使用操作系统内存,将堆外内存映射到 JVM 内存中来直接访问使用,这样可以使:

  1.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10)分配的这块内存不受 JVM 垃圾回收的影响,内存地址固定,有助于 IO 读写;
  2. Java 中的 DirectByteBuf 对象仅 维护了此内存的虚引用,内存回收分成两步
    1. DirectByteBuffer 对象被垃圾回收,将虚引用加入引用队列
      2. 当引用的对象ByteBuffer被垃圾回收以后,虚引用对象Cleaner就会被放入引用队列中,然后调用Cleaner的clean方法来释放直接内存
      3. DirectByteBuffer 的释放底层调用的是 Unsafe 的 freeMemory 方法
    2. 通过专门线程访问引用队列,根据虚引用释放堆外内存

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了一次数据拷贝,用户态与内核态的切换次数没有减少;

进一步优化(零拷贝)1

底层采用了 linux 2.1 后提供的 sendFile() 方法,Java 中对应着两个 channel 调用 transferTo/transferFrom 方法拷贝数据
请添加图片描述
Java 调用 transferTo 方法后,程序从用户态切换至内核态,然后调用操作系统的sendfile() 方法,利用 DMA 将数据从磁盘拷贝到内核缓冲区中,然后数据内核缓冲区被拷贝到与 socket 缓冲区中去。接下来,使用DMA 将数据从 socket 缓冲区中拷贝到网卡中去。
这种方式,只发生了1次用户态与内核态的切换,数据拷贝了 3 次,而且解放了cpu;

进一步优化2

请添加图片描述
在Linux 2.4 中对优化一做了进一步优化,数据不需要再经过socket缓冲区再到网卡,而是通过内核缓冲区直接到网卡, socket 缓冲区,只会将一些 offset 和 length 信息拷入。整个过程仅只发生了1次用户态与内核态的切换,数据拷贝了 2 次
主要的实现方式是:如果待传输的数据可以分散在存储的不同位置上,而不需要在连续存储中存放。这样一来,从文件中读出的数据就根本不需要被拷贝到 socket 缓冲区中去,而只是需要将缓冲区描述符传到网络协议栈中去,之后其在缓冲区中建立起数据包的相关结构,然后通过 DMA 收集拷贝功能将所有的数据结合成一个网络数据包。网卡的 DMA 引擎会在一次操作中从多个位置读取包头和数据。这需要网络接口支持收集操作;

  • 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