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保护原则的桥梁抗震设计

本文探讨了基于能力保护原则的桥梁抗震设计,强调了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包括弹性设计、延性设计和能力保护设计。介绍了如何判断墩柱在地震作用下的屈服条件,以及支座、盖梁、基础作为能力保护构件的设计方法,旨在确保桥梁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延展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文对基于能力保护原则设计的桥梁,简要介绍了桥梁抗震设计原则、抗震体系选取,重点分析了桥梁墩柱潜在塑性铰屈服条件的判断过程,以及不希望发生非弹性变形的构件-墩柱抗剪、盖梁、基础、支座作为能力保护设计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抗震设计、塑性铰、能力保护设计

01引言

      地震灾害是瞬时突发性的社会灾害,短时间内造成桥梁倒塌、交通中断、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比其他自然灾害更为广泛、强烈,社会影响深远。《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城市桥梁,必须进行抗震设计,且此条为强制性条文。桥梁抗震设计一直受到设计及审查人员重视,但在实际设计文件中,抗震设计仍存在一定问题,部分设计文件抗震设计概念混淆、抗震计算内容不全、或能力保护构件设计取值存在问题。本文结合审图过程中抗震设计、以及《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对桥梁抗震设计、能力保护构件计算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对桥梁抗震设计及施工图审查工作有所帮助。

02抗震设计原则及抗震体系选取

     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弹性设计原则、延性设计原则、能力保护原则、减隔震设计原则。合理的抗震设计,要求桥梁结构在强度、刚度、延性等指标上组合最佳,从而经济合理的实现抗震目标。

(1) 抗震设防目标及抗震设计原则

      桥梁抗震设防分类依据其结构型式、在城市交通网络中位置的重要性以及承担的交通量分为甲、乙、丙、丁四类,甲、乙、丙类桥梁抗震设计采用两水准设防、两阶段(E1、E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