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快速了解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在近几年一直很热门,尤其是随着敏捷开发、持续集成交付、DevOps、云技术、虚拟技术docker化等的深入人心,经常能在技术论坛,博客上看到相应的文章推送。正好现在我们公司使用的也是微服务架构,将一个原本巨大的单体应用进行拆分(比如金币服务,用户中心,有提供给PC、客户端、H5的服务等),用RPC框架进行微服务之间的通讯以及服务治理。今天简单的总结一下对微服务架构设计的理解。

微服务的风靡肯定是有原因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知道传统的开发单体式应用,随着系统变得越来越大,最终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作为一个单体它变得难以管理。每一行代码的添加,都会让系统变得更加难以理解、变更和重用。

 

我们知道单体应用比较适合小项目,开发简单直接,集中式管理基本不会重复开发,功能都在本地,没有分布式的管理开销和调用开销。但是一个简单的应用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大,单体式应用的不足有:

  • 敏捷开发和部署举步维艰,其中最主要问题就是这个应用太复杂,以至于任何单个开发者都不可能搞懂它。因此,修正bug和正确的添加新功能变的非常困难,并且很耗时。

  • 单体式应用也会降低开发速度;应用越大,启动时间会越长。

  • 复杂而巨大的单体式应用也不利于持续性开发。

  • 单体式应用在不同模块发生资源冲突时,扩展将会非常困难。

  • 单体式应用另外一个问题是可靠性。因为所有模块都运行在一个进程中,任何一个模块中的一个bug,比如内存泄露,将会有可能弄垮整个进程。除此之外,因为所有应用实例都是唯一的,这个bug将会影响到整个应用的可靠性。

  • 单体式应用使得采用新架构和语言非常困难。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开始你有一个很成功的关键业务应用,后来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无法理解的怪物。因为采用过时的,效率低的技术,使得雇佣有潜力的开发者很困难。应用无法扩展,可靠性很低,最终,敏捷性开发和部署变的无法完成。那么如何应对呢?

 

自然微服务应运而生,微服务是一种架构风格,一个大型复杂软件应用由一个或多个微服务组成。系统中的各个微服务可被独立部署,各个微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每个微服务仅关注于完成一件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该任务。在所有情况下,每个任务代表着一个小的业务能力。

 

微服务的概念源于2014年3月Martin Fowler所写的一篇文章 Microservices。尽管“微服务”这种架构风格没有精确的定义,但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围绕业务能力组织服务、自动化部署、智能端点、对语言及数据的"去集中化"控制等等。微服务架构的思考是从与整体应用对比而产生的。

 

因此微服务是一种可以很好的优化复杂问题的架构,将一个庞大的需求,拆解成不同的服务。例如之前提到的金币服务中心、用户账号中心、客户端API中心等等,每个服务互相独立,单独部署。这样每一个系统完全独立,功能相对单一,每个系统之间各司其职。对于开发和维护都会变得更加可控。

 

听上去好像都不错,具体怎么落地啊?这需要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 客户端如何访问这些服务?

  • 服务之间如何通信?

  • 这么多服务,怎么找?

  • 服务挂了怎么办?

 

原来的单体应用,所有的服务都是本地的,UI可以直接调用,现在按功能拆分成独立的服务,跑在独立的一般都在独立的虚拟机上的进程了。客户端UI如何访问他的?后台有N个服务,前台就需要记住管理N个服务,一个服务下线/更新/升级,前台就要重新部署,这明显不服务我们拆分的理念,特别当前台是移动应用的时候,通常业务变化的节奏更快。另外,N个小服务的调用也是一个不小的网络开销。还有一般微服务在系统内部,通常是无状态的,用户登录信息和权限管理最好有一个统一的地方维护管理。

 

所以,一般在后台N个服务和UI之间一般会一个代理或者叫API Gateway,它的作用包括:

  • 统一处理与业务无关的通用功能。如:ip限流、流量镜像、ab测试、多环境部署

  • 统一处理业务相关的通用功能。如:版本控制、数据缓存、多接口数据聚合

  • 提供访问安全机制。如:session验证、url鉴权、黑白名单、

  • 提供服务安全机制。如:访问控制、流量控制

  • 增加线上容灾机制。如:流量调度、服务降级

 

前面提到,单体方式开发一个很大的风险是,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分布式最大的特性就是网络是不可靠的,通过微服务拆分能降低这个风险,不过如果没有特别的保障,结局肯定是噩梦。当我们的系统是由一系列的服务调用链组成的时候,我们必须确保任一环节出问题都不至于影响整体链路。相应的手段有很多:

  • 重试机制、限流、熔断机制、负载均衡、降级(本地缓存)

可以说,微服务的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

优点:开发简单、技术栈灵活、服务独立无依赖、独立按需扩展、可用性高

 

缺点(挑战):多服务运维难度、系统部署依赖、服务间通信成本、数据一致性、系统集成测试、重复工作、性能监控

我们知道互联网服务,往往很难有完美解决办法,我们会有很多方案去兜底 或 降级 或 熔断,或改产品策略。每一种方案都不是完美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在面对业务需求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不同的架构,单体和微服务本身没有对错,关键还在于不同的场景如何运用,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欢迎扫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