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OO好榜样”之创建类模式

周末再翻《Java与模式》,说说对创建类模式的一点理解。大家交流。

创建类模式,我主要关注的是Simple Factory、Factory Method、Builder这几个。
当然,其他一些模式可能更加常用,比如Singleton、Prototype,但比较简单,不涉及整体脉络,此处略去不述。

首先,说说Simple Factory。
创建类模式,都是对实例创建过程的封装。
Simple Factory,是最容易想到的封装方式,Client无需知道某类的instance是怎么弄出来的,直接跟工厂要实例就行了,而且是静态方法,调用起来也方便。此时,工厂(书中叫做Creator)挑起重担,何时创建什么实例、如何创建全部由他来操办。
当工厂的担子越来越重时,比如,产品种类猛增、各个产品实例的创建过程都比较复杂、判断创建何种产品实例的逻辑也越来越复杂,工厂的改动日趋频繁,而且严重地违反了Open-Close法则,不同产品类的创建代码互相影响,这就说明对变化的封装没有达到应用的效果,产品A的变化影响到了产品B。对Simple Factory的优化产生了Factory Method。

Factory Method。
不同产品的创建过程既然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单独逻辑,很容易想到把这些各自繁衍的变化封装起来,于是,不同的产品由配套的Creator来创建实例。此时,系统更加复合Open-Cloase法则,增加了新产品,同时增加相应的Creator,他们都位于继承结构的叶子端,不影响枝干和其他兄弟叶子。
但,此时,Client就需要知道哪个产品是使用哪个Creator来获得实例的了。让Client知道得多了,并不一定是坏事,个人感觉这里的情况是更加符合接口隔离原则,获得了该原则带来的优势。

Abstract Factory。
用于产品系列,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模式。当然也欢迎大家讨论。该模式此处不述。

Builder。
如果某类的实例创建需要固定的几个步骤(我理解为几道工序或者几个零件),想到将生产、组装过程分开(脱开耦合、增加可插入性),再参考Template Method模式的思路,就产生了Builder模式。

再罗索一遍,创建类模式都是对实例创建过程的封装,不同模式适用于不同情况,使用得是否得当我觉得就是看对变化的封装做得好不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