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虚拟机还未开机时在编辑虚拟机设置中添加磁盘(如图)
进入后点击下一步
然后选择nvme
然后选择下一步并自行选择所需磁盘大小
添加好磁盘后开机,使用lsblk命令查看是否添加上磁盘,此时还不能使用
查看硬盘信息:
磁盘管理的过程:
显示硬盘fdisk -l
添加硬盘
或执行扫描磁盘的命令:echo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0/scan(有时候不成功稍后再实验)
分区
MBR(fdisk):使用fdisk主分区最多4个(逐渐淘汰)
GPT(gdisk):使用gdisk主分区可以到128个(主流)
这里我们使用gdisk
使用lsblk查看一下
分区完成后进行格式化
这里主要用到的文件系统是ext4、xfs这里做个简介
概念
EXT4(Fourth Extended File System)是Linux的 主流日志文件系统,作为EXT3的继任者于2008年发布,现为多数Linux发行版的默认选项。其设计注重 兼容性和稳定性,同时引入多项现代文件系统技术。
XFS(X File System)是一种高性能的 64位日志文件系统,由Silicon Graphics(SGI)于1993年开发,最初用于其IRIX操作系统,后于2001年移植到Linux内核。其核心设计目标是 处理大文件和高并发I/O操作,尤其适合大规模数据存储场景。
使用lsblk -f命令可以查看格式化的文件系统
执行压缩命令mkfs.xfs dev/nvme0n2p2
这里的nvme0n2p1已经被格式化过了可以用一个参数将他覆盖掉前提是分区不能挂载,如果挂载了要取消挂载
命令是<umount 要卸载的分区>
取消挂载后开始(这是直接更改格式化的文件系统)-f参数是跳过安全检查
xfs反过来格式化参数要大写
完成格式化后就可以进行挂载了(mount)
但是此处只可以零时挂载,永久挂载需要进去这个文件中,但可能这个文件夹被隐藏,于是这里我直接使用vim命令编辑文件
进入后
- UUID:设备唯一标识符(或设备路径如`/dev/sdb1`)
- 挂载点:目标目录路径(如`/mnt/mydisk`)
- 文件系统类型:如`ext4`、`xfs`、`ntfs`
- 挂载选项:`defaults`包含读写、执行权限
- 备份标志:`0`表示不备份
- 检查顺序:`0`表示不检查,根分区设为`1`
查看UUID
直接复制
其他的也是一个操作这样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