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TUN,NAT优缺点

目录

一、NAT模式(VS-NAT)

二、IP隧道模式(VS-TUN)

三、DR模型--直接路由模式(VS-DR)

总结


一、NAT模式(VS-NAT)

原理:就是把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包的IP头的目的地址,在负载均衡器上换成其中一台RS的IP地址,并发至此RS来处理,RS处理完成后把数据交给经过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再把数据包的原IP地址改为自己的IP,将目的地址改为客户端IP地址即可。

优点:集群中的物理服务器可以使用任何支持TCP/IP操作系统它只需要一个 IP 地址配置在调度器上,服务器组可以用私有的 IP 地址。

缺点:扩展性有限。当服务器节点(普通PC服务器)增长过多时,负载均衡器将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因为所有的请求包和应答包的流向都经过负载均衡器。当服务器节点过多时,大量的数据包都交汇在负载均衡器那,速度就会变慢。

二、IP隧道模式(VS-TUN)

原理:隧道模式就是,把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包,封装一个新的IP头标记(仅目的IP)发给RS,RS收到后,先把数据包的头解开,还原数据包,处理后,直接返回给客户端,不需要再经过负载均衡器。注意,由于RS需要对负载均衡器发过来的数据包进行还原,所以说必须支持IPTUNNEL协议,所以,在RS的内核中,必须编译支持IPTUNNEL这个选项。

各集群节点可以跨越不同的网络,不用在同一个VLAN。

调度器根据各个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动态地选择一台服务器,将请求报文封装在另一个 IP 报文中,再将封装后的 IP 报文转发给选出的服务器

服务器收到报文后,先将报文解封获得原来目标地址为 VIP 的报文,服务器发现 VIP地址被配置在本地的 IP 隧道设备上,所以就处理这个请求,然后根据路由表将响应报文直接返回给客户

优点:负载均衡器只负责将请求包分发给后端节点服务器,而RS将应答包直接发给用户。所以,减少了负载均衡器的大量数据流动,负载均衡器不再是系统的瓶颈,就能处理很巨大的请求量,这种方式,一台负载均衡器能够为很多RS进行分发。而且跑在公网上就能进行不同地域的分发。

缺点:隧道模式的RS节点需要合法IP,这种方式需要所有的服务器支持”IP Tunneling”(IP Encapsulation)协议,服务器可能只局限在部分Linux系统上。

三、DR模型--直接路由模式(VS-DR)

原理:负载均衡器和RS都使用同一个IP对外服务,但只有DR对ARP请求进行响应,所有RS对本身这个IP的ARP请求保持静默,也就是说,网关会把对这个服务IP的请求全部定向给DR,而DR收到数据包后根据调度算法,找出对应的RS,把目的MAC地址改为RS的MAC(因为IP一致)并将请求分发给这台RS,这时RS收到这个数据包,处理完成之后,由于IP一致,可以直接将数据返给客户,则等于直接从客户端收到这个数据包无异,处理后直接返回给客户端。由于负载均衡器要对二层包头进行改换,所以负载均衡器和RS之间必须在一个广播域,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同一台交换机上。

优点:VS/DR跟 VS/TUN 方法相同,负载调度器中只负责调度请求,而服务器直接将响应返回给客户,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个集群系统的吞吐量。

缺点:要求负载均衡器的网卡必须与物理网卡在一个物理段上

总结

LVS负载均衡的三种模式,NAT,DR,TUN隧道,有些人理解起来比较混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那种模式,这里我们对比了各自的优劣势,就很容易理解和应用了

在我们公司里,我们经常会用DR模式,由于TUN费用比较高,所以我们会很少选择TUN,NAT模式中,由于接收和应答,路由都在lvs上,所以压力比较大,管理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选择了DR模式

其次我们在使用DR模式的时候,我们可以隐藏自己的ip地址,这点也非常优于NAT的,在结合最后我们DR和Keepalive结合使用,增加了我们使用的安全和高可用的性能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