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面向协议编程

什么是面向协议编程?

面向协议 = 协议 + 扩展 + 继承
通过协议、扩展做功能划分,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增强代码的可扩展性。iOS中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多重继承,而协议正好能够解决多重继承的问题。在Swift中结构体变的更加强大了,不仅能定义属性,还能定义方法,还能多重继承协议,这是OC所不提供的。

下面通过一个实列,感受一下面向协议的魅力。

网络请求封装

1、协议声明-base
protocol HBRequest {
    var host: String {get}
    var path: String {get}
    var method: HBHTTPMethod {get}
    var parameter: [String : Any] {get}
    
    associatedtype Response
    func parse(data:Data) -> Response?
}

声明一个协议,定义与请求相关的属性,定义模型化的方法,注意这里的模型并不知道具体要转为什么类型的模型,因此这里声明了一个关联属性,对外即为泛型model。这里的model由外界请求配置决定。

该协议属性应该在具体业务中赋值,请求方法是每个业务模块都会使用的,因此请求方法应该处理为公共方法。

2、实现请求方法
extension HBRequest {
    func send(handler: @escaping(Response?) -> Void) {
        //请求网络 - 序列化 - model
        let url = URL(string: host.appending(path))!
        var request = URLRequest(url: url)
        request.httpMethod = method.rawValue
        let task = URLSession.shared.dataTask(with: request){
            (data,reponse,error) in
            if let data = data, let resp = self.parse(data: data){
                DispatchQueue.main.async {
                    handler(resp)
                }
            }else{
                DispatchQueue.main.async {
                    handler(nil)
                }
            }
        }
        task.resume()
    }
}

扩展协议实现协议方法,将网络请求模块放于方法中,对外暴露闭包以方便内部向外传值。通过主线程向外传递数据。

这里调用了模型化self.parse方法对外返回模型,这里并没有实现怎么就调用了呢?这和我们常用的顺序处理不一样,这里模型化方法是在请求配置中实现的也就是model中。有人肯定会想为什么不直接返回data在外界处理呢?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通过闭包交给外部处理,一般请求是在业务层发起,那么业务层或者说Controller吧就不仅要处理视图加载还要处理数据了,这时候分工就混乱了。和我们想要的MVC、MVVM架构思想就背道而驰。因此返回模型给业务层是最合理的,数据处理都交由model层处理。

以上声明的协议和对协议的扩展我们可以当做请求的基础类,在同一文件下,业务层发起请求直接调用该方法,当然是通过该协议的继承者来调用,即具体model文件中的请求配置结构体来调用。

3、模型构建及序列化-model

结构体是最好的数据归类的载体,因此model选择结构体来管理我们的属性。实现如下:

struct HBPerson {
    let name: String
    let headimg: String
    let description: String
    
    //数据解析
    init?(data:Data) {
        guard let obj = try? JSONSerialization.jsonObject(with: data, options: .allowFragments) as? [String:Any] else {
            return nil
        }
        let data = obj["data"] as! [String:String]
        self.name = data["name"]!
        self.headimg = data["headimg"]!
        self.description = data["description"]!
    }
}
  • 设置模型属性
  • 初始化时传入data做数据解析

这里除了要构建模型还要配置网络请求参数:

struct HBUserInfoRequest : HBRequest{
    var host: String = "http://onapp.yahibo.top/public/?s=api/"
    var path: String = "test/info"
    var method: HBHTTPMethod = .GET
    var parameter: [String : Any] = [:]
    
    typealias Response = HBPerson
    
    //序列化
    func parse(data: Data) -> HBPerson? {
        return HBPerson(data: data)
    }
}
  • HBUserInfoRequest继承自基础协议,对请求参数做配置
  • 实现基础协议的的序列化方法,该方法在HBRequest扩展中调用
  • 将处理完成的数据即model对象返回给HBRequest中的send方法,这样在业务层就可以获取到具体model对象了

以上两个结构体,我们可以归为一个model类,在同文件下实现,等价于OC的一个model类。

4、发起请求-controller
let request = HBLoginRequest()
request.send {[weak self] (person) in
    print(person?.headimg as Any)
    self?.imageview.kf.setImage(with: URL.init(string: ""))
    self?.nameLabel.text = person?.name
    self?.descriptionLabel.text = person?.description
}

直接创建请求对象并发起请求。完美,此时对各层的功能已划分完成即:

请求基础层(base)+数据层(model)+业务层(controller)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对网络请求封装的一个例子,通过协议很好的连接了模型层和业务层。当然在之前RxSwift的学习中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到协议的魅力,通过协议解除了功能模块的耦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