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电容为什么会爆炸?

关注+星标公众,不错过精彩内容

4e8df66062268ca7448fe40a0a94d585.gif

作者 | 卓晴

来源 | TsinghuaJoking

一、电解电容

电解电容是通过电解质作用在电极上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绝缘层的电容,通常具有较大的容量。电解质是液体、胶冻状富含离子的物质,大多数电解电容都是有极性的,也就是在工作时,电容的正极的电压需要始终比负极电压高。

254d3f58862e82246fb3f90f68d4cee9.png

电解电容的高容量也是牺牲了很多其它的特性换来的,比如具有较大的漏电流、较大的等效串联电感和电阻、容值误差较大、寿命短等。

除了有极性的电解电容之外,也有无极性的电解电容。在下图中,就是有两种1000uF,16V的电解电容。其中,较大的是无极性,较小的是有极性的。

61be7646e97f448328b2b1c8d0ede90e.png

(无极性和有极性电解电容)


电解电容内部可能是液体电解质或者固态聚合物,电极材料常用铝(Aluminum)或者钽(Tandalum)。下图是常见的有极性铝电解电容内部的结构,两层电极之间有一层浸有电解液的纤维纸,再加一层绝缘纸转成圆柱形,密封在铝制壳内。

a15f183f14f5dc25bf97bbdc878c1e8f.jpeg

(电解电容内部结构)


解剖开电解电容,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基本结构。为了防止电解液的蒸发和泄露,电容引脚部分使用了密封橡胶进行固定。

当然,图中也显示了有极性和无极性的电解电容的内部体积的差别。在同样容量和耐压等级下,无极性的电解电容比有极性大了一倍左右。

c255e230ad4c7e267febd2e9b21a2e2e.png

(无极性和有极性电解电容内部结构)


这样的差别,主要来自于两种电容内部电极的面积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下图左边是无极性的电容电极,右边是有极性的电极。除了面积差异之外,两种电极厚度也有区别,有极性的电容电极厚度较薄。

f7e5f4a61746a942313081d9ab2a6e7c.png

(电解电容铝片不同的宽度)


二、电容爆炸

当电容施加的电压超过其耐压时,或者对于有极性电解电容电压极性加反时,都会引起电容漏电流急剧上升,造成电容内部热量增加,电解液会产生大量的气体。

为了防止电容爆炸,在电容外壳的顶部压制有三条凹槽,这样便于电容顶部在高压下率先破裂,释放内部的压力。

df16f571fa1798eeb5f6ffa6ce6aca42.png

(电解电容顶部的爆破槽)


但是,有的电容在制作过程中,顶部的凹槽压制不合格,电容内部的压力会使得电容底部的密封橡胶被弹出,此时电容内部的压力突然释放,就会形成爆炸。

1、无极性电解电容爆炸

下图显示了手边一颗无极性电解电容,它的容量为1000uF,耐压16V。在施加电压超过18V之后,漏电流突然增加,电容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增加。最终,电容底部的橡胶密封圈炸开,内部电极像爆米花一下被砸松散。

7351d5a211c8f88d07e846978c72691d.gif

(无极性电解电容过压爆破)


通过在电容上捆绑一个热电偶,可以测量电容的温度随着施加的电压增加变化的过程。下图显示了无极性电容在电压增加过程中,当施加的电压超过耐压值,内部温度继续增高的过程。

2bb40b32725291f813413a003e462e83.png

(电压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下图显示了在同样的过程中,流过电容的电流变化。可以看到,电流的增加是造成内部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在这个过程中,电压是成线性增加,随着电流急剧升高,供电电源内组使得电压下降。最终,当电流超过6A之后,随着一声巨响,电容炸开。

c5fdac6c34ad920504650fff1dd5995d.jpeg

(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由于无极性的电解电容内部体积大,电解液多,所以在过流之后所产生的压力巨大,导致了外壳顶部的泄压槽没有破裂,而电容底部的密封橡胶被炸开了。

2、有极性电解电容爆炸

对于有极性的电解电容,施加电压。当电压超过电容的耐压时,漏电电流也会急剧上升,造成电容过热爆炸。

下图显示了有极限的电解电容,它的容量为1000uF,耐压16V。在过压之后,通过顶部泄压槽释放内部气压过程,因此就避免了电容爆炸过程。

7fc64c261fe3c9d54ff76047e570f39a.gif

(极性电解电容过压爆破)


下图显示了电容的温度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加变化的情况,当电压逐步接近电容的耐压后,电容的留点电流增加,内部的温度继续上升。

af833d292adce866978520ecfe7f5a5c.jpeg

(电压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下图是电容的漏电电流变化情况,标称为16V耐压的电解电容,在测试过程中,当电压超过15V之后,电容的漏电便开始急剧上升了。

94cf87dbce970f477a9d85b6b117044e.jpeg

(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通过前面两个电解电容的实验过程遭遇,也可以看到对于此类1000uF普通电解电容耐压限制情况。为了避免电容被高压击穿,因此在使用电解电容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电压波动情况,留下足够的余量。

三、电解电容串联

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并联和串联来分别获得更大的电容容量和更大的电容耐压。

dee08033b9e0350f92f12c42f5bcb0aa.jpeg

(过压爆破之后的电解电容爆米花)


在有些应用场合,施加在电容上的电压是交流电压,比如扬声器的耦合电容、交流电相位补偿、电机移相电容等,需要使用无极性的电解电容。

在一些电容制造商给出的使用手册上,也给出了使用传统的有极性电容通过背对背的串联,即将两个电容的串联在一起,但极性相反来获得无极性电容的效果。

bce3e898cc662259c4e3ac2ef52699f1.png

(过压爆破之后的电解电容)


下面对比一下有极性电容在施加正向电压、反向电压、两个电解电容背对背串联成无极性电容三种情况下,漏电流随着施加电压增加变化情况。

1、正向电压与漏电流

通过串联一个电阻来测量流过电容的电流,在电解电容(1000uF,16V)的耐压范围内,从0V开始逐步增加施加的电压,测量对应的漏电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74aa1d48b9c03f64880f4c2e79844adf.jpeg

(正极性串联电容)


下图显示了有极性铝电解电容的漏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非线性的关系,漏电电流在0.5mA以下。

87d69c75fd506add53f78c647d04ec0e.jpeg

(正向串联之后电压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2、反向电压与漏电电流

使用同样的电流测量施加方向电压与电解电容漏电电流之间的关系,从下图可以看出,当施加的反向电压超过了4V之后,漏电电流便开始快速增加。通过后面的曲线斜率来看,反向的电解电容相当于一个阻值 为1欧姆的电阻。

be1c1d07cc50a379ebf2de00ef1980ae.jpeg

(反向电压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3、背对背串联的电容

将两个相同的电解电容(1000uF,16V)背对背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无极性等效的电解电容,然后测量它们的电压与漏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

53ab06085831a138611fba92b31ccbe7.jpeg

(正反极性串联电容)


下图显示了电容电压与漏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在施加的电压超过4V之后,漏电流会增加,电流幅值小于1.5mA。

而这个测量结果的确有点令人感到意外,你会看到这两个背对背串联电容的漏电流,居然大于单个电容正向施加电压时漏电流。

111152632f8b4ae757cbbe2c8b445655.jpeg

(正反向串联之后电压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不过,由于时间原因,对于这个现象后面没有进行重复测试,也许其中一个电容使用的是刚才反向电压测试的电容,内部已经有了损坏,所以才产生了上面的测试曲线。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删除。

------------ END ------------

7abd01fe927c67873ea03ce340f2a082.gif

●专栏《嵌入式工具

●专栏《嵌入式开发》

●专栏《Keil教程》

●嵌入式专栏精选教程

关注公众号回复“加群”按规则加入技术交流群,回复“1024”查看更多内容。

939d07cf5c3c01e54406915205b104ba.jpeg

1548e51bc6c7d4522371dd3f2e00aa06.png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分享。

<think>嗯,用户问的是同样规格16V 22μF的无极电容和电解电容各自的优缺点。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这两种电容的基本区别。无极电容通常指的是没有极性的电容,比如陶瓷电容、薄膜电容之类的,而电解电容则是有极性的,比如铝电解或钽电解电容。不过用户这里提到的是无极电容,可能指的是像薄膜电容或者陶瓷电容,而电解电容则明显是铝电解之类的。 接下来,我需要比较它们的优缺点。首先想到的是体积,电解电容通常容量比较大,但同样规格下,无极电容可能体积更小?或者反过来?比如同样容值和电压下,陶瓷电容可能更小,而电解电容体积较大。不过22μF对于陶瓷来说可能有点大,可能需要用X5R或X7R之类的材料,而电解电容在这个容值下可能体积适中。 然后是ESR,电解电容的ESR通常较高,而陶瓷电容的ESR较低,尤其是在高频下。这可能影响它们在滤波电路中的表现,比如高频噪声过滤用陶瓷更好,而电解电容适合低频滤波,比如电源滤波。 温度稳定性方面,陶瓷电容可能有较大的容值随温度变化,特别是像Y5V材料,而电解电容的温度稳定性可能稍好,但寿命方面电解电容受温度影响更大,因为电解质会逐渐干涸,导致寿命有限,而无极电容寿命更长。 成本方面,电解电容通常更便宜,尤其是铝电解,而陶瓷电容在低容值时便宜,但高容值可能贵一些。22μF对于陶瓷来说可能属于较高容值,价格可能较高,而电解电容在这个规格下可能更经济。 极性方面,电解电容有极性,安装时需要注意方向,否则可能爆炸,而无极电容没有这个问题,使用更方便,特别是在交流或反向电压的应用中。 漏电流方面,电解电容的漏电流较大,可能影响某些需要低漏电流的电路,而陶瓷或薄膜电容漏电流很小。 频率特性方面,无极电容的高频性能好,适合高频应用,而电解电容的高频响应差,通常需要并联小容量陶瓷电容来弥补。 寿命和可靠性,电解电容寿命有限,特别是高温环境下,而无极电容寿命更长,稳定性更好。 应用场景的话,电解电容常用于电源滤波、低频耦合,而无极电容用于高频滤波、信号处理、定时电路等。 需要确认的是,用户提到的“无极电容”具体指哪种类型,可能是薄膜或陶瓷,但通常22μF的无极性电容可能更多是薄膜电容,因为陶瓷电容在这个容量下可能体积较大或者成本较高。而电解电容在这个规格下是比较常见的。 另外,用户可能是在设计电路时需要选择电容,所以需要了解两者的优缺点来做出合适的选择。比如在电源设计中,可能同时使用电解电容和陶瓷电容,电解处理低频纹波,陶瓷处理高频噪声。 还需要注意,钽电解电容虽然也是电解电容,但性能可能有所不同,但用户可能指的是普通的铝电解电容。所以比较时主要针对铝电解和无极电容(如陶瓷或薄膜)。 总结下来,需要分点列出优缺点,并给出应用建议。</think>以下是16V 22μF无极电容与电解电容的对比分析,分优缺点和应用场景说明: --- ### **一、无极电容(如陶瓷电容、薄膜电容)** #### **优点**: 1. **无极性** - 可自由接入电路,无需区分正负极,适合交流或反向电压场景。 2. **高频性能优异** - ESR(等效串联电阻)低,高频损耗小,适合滤除高频噪声(如开关电源输出滤波)。 3. **寿命长** - 无电解质老化问题,可靠性高,寿命可达数十年。 4. **温度稳定性好** - 如X7R/X5R陶瓷电容,容值随温度变化较小。 5. **体积小** - 相同容值/电压下,陶瓷电容体积通常比电解电容更小。 #### **缺点**: 1. **容值受限** - 22μF已接近陶瓷电容的容量上限(如X7R/X5R材料),成本较高且体积可能陡增。 2. **直流偏压效应** - 陶瓷电容容值会随直流电压升高而显著下降(如标称22μF实际可能仅剩10μF)。 3. **机械敏感** - 陶瓷电容受机械应力易产生裂纹,导致失效。 --- ### **二、电解电容(铝电解/钽电解)** #### **优点**: 1. **高容价比** - 相同容值/电压下,铝电解电容成本显著低于无极电容。 2. **大容量易实现** - 22μF对电解电容是常规规格,体积控制较好(尤其贴片型)。 3. **耐电压波动** - 对瞬时过压/浪涌的耐受能力较强(需配合安全裕度设计)。 #### **缺点**: 1. **有极性** - 反接可能导致爆炸(铝电解)或短路烧毁(钽电解)。 2. **高频性能差** - ESR较高,高频滤波需并联小容量陶瓷电容(如0.1μF)。 3. **寿命有限** - 电解质随时间和温度逐渐干涸,寿命通常为数千小时(如105℃下2000小时)。 4. **温度敏感** - 高温会加速老化,低温(如-40℃以下)可能导致容值骤降。 --- ### **三、典型应用场景** | **场景** | **推荐电容类型** | **原因** | |-----------------------|---------------------|------------------------------------------| | 高频开关电源输出滤波 | 陶瓷电容 | 低ESR可有效滤除高频纹波 | | 低频电源滤波(50/60Hz) | 铝电解电容 | 低成本、大容量满足低频需求 | | 信号耦合/去耦 | 薄膜电容 | 低失真、无极性,适合音频/精密信号路径 | | 高温环境(如汽车电子) | 固态铝电解/钽电容 | 耐高温性能优于普通铝电解(需注意钽电容抗浪涌能力差) | | 紧凑型设计(如手机主板) | 多层陶瓷电容(MLCC) | 小体积、高可靠性,但需注意直流偏压效应 | --- ### **四、选型建议** 1. **优先电解电容**:若需低成本、大容量且频率低于100kHz的场合(如电源输入滤波)。 2. **优先无极电容**:若涉及高频、长寿命、无极性或空间受限的设计(如DC-DC模块输出端)。 3. **混合使用**:常见方案为“电解+陶瓷”并联,兼顾低频储能与高频滤波(如CPU供电电路)。 如有具体应用背景(如电源设计、信号调理等),可进一步细化分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