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cat系统架构 and 类加载机制

Tomcat顶层架构

  • Tomcat中最顶层的容器是Server,代表着整个服务器,一个Server可以包含至少一个Service,用于具体提供服务。
  • Service主要包含两个部分:Connector和Container。
    • Connector用于处理连接相关的事情,并提供Socket与Request和Response相关的转化;
    • Container用于封装和管理Servlet,以及具体处理Request请求;
  • 一个Tomcat中只有一个Server,一个Server可以包含多个Service,一个Service只有一个Container,但是可以有多个Connectors,这是因为一个服务可以有多个连接,如同时提供Http和Https链接,也可以提供向相同协议不同端口的连接,示意图如下:

    多个 Connector 和一个 Container 就形成了一个 Service,整个 Tomcat 的生命周期由 Server 控制。
  • 上述的包含关系都可以在tomcat的conf目录下的server.xml配置文件中看出,下图是删除了注释内容之后的一个完整的server.xml配置文件

    上边的配置文件,还可以通过下边的一张结构图更清楚的理解:
    Server标签设置的端口号为8005,shutdown=”SHUTDOWN” ,表示在8005端口监听“SHUTDOWN”命令,如果接收到了就会关闭Tomcat。一个Server有一个Service,当然还可以进行配置,一个Service有多个,Service左边的内容都属于Container的,Service下边是Connector。

Connector和Container的关系

当一个请求发送到Tomcat之后,首先经过Service然后会交给我们的Connector,Connector用于接收请求并将接收的请求封装为Request和Response来具体处理,Request和Response封装完之后再交由Container进行处理,Container处理完请求之后再返回给Connector,最后在由Connector通过Socket将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这样整个请求的就处理完了!
Connector最底层使用的是Socket来进行连接的,Request和Response是按照HTTP协议来封装的,所以Connector同时需要实现TCP/IP协议和HTTP协议!

Connector架构分析


  • Connector用于接受请求并将请求封装成Request和Response,然后交给Container进行处理,Container处理完之后在交给Connector返回给客户端。
    • Connector如何接受请求的?
    • 如何将请求封装成Request和Response的?
    • 封装完之后的Request和Response如何交给Container进行处理的?
    • Container处理完之后如何交给Connector并返回给客户端的?

首先我们来看下Connector的结构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Connector就是使用ProtocolHandler来处理请求的,不同的ProtocolHandler代表不同的连接类型,比如:Http11Protocol使用的是普通Socket来连接的,Http11NioProtocol使用的是NioSocket来连接的。
其中ProtocolHandler由包含了三个部件:Endpoint、Processor、Adapter。

  • Endpoint用来处理底层Socket的网络连接,Processor用于将Endpoint接收到的Socket封装成Request,Adapter用于将Request交给Container进行具体的处理。
  • Endpoint由于是处理底层的Socket网络连接,因此Endpoint是用来实现TCP/IP协议的,而Processor用来实现HTTP协议的,Adapter将请求适配到Servlet容器进行具体的处理。
  • Endpoint的抽象实现AbstractEndpoint里面定义的Acceptor和AsyncTimeout两个内部类和一个Handler接口。Acceptor用于监听请求,AsyncTimeout用于检查异步Request的超时,Handler用于处理接收到的Socket,在内部调用Processor进行处理。

Container架构

Container用于封装和管理Servlet,以及具体处理Request请求,在Connector内部包含了4个子容器

  • 4个子容器的作用分别是:
    • Engine:引擎,用来管理多个站点,一个Service最多只能有一个Engine;
    • Host:代表一个站点,也可以叫虚拟主机,通过配置Host就可以添加站点;
    • Context:代表一个应用程序,对应着平时开发的一套程序,或者一个WEB-INF目录以及下面的web.xml文件;
    • Wrapper:每一Wrapper封装着一个Servlet;
  • 下面找一个Tomcat的文件目录对照一下,如下图所示:

    Context和Host的区别是Context表示一个应用,我们的Tomcat中默认的配置下webapps下的每一个文件夹目录都是一个Context,其中ROOT目录中存放着主应用,其他目录存放着子应用,而整个webapps就是一个Host站点。
    我们访问应用Context的时候,如果是ROOT下的则直接使用域名就可以访问,例如:www.ledouit.com,如果是Host(webapps)下的其他应用,则可以使用www.baidu.com/docs进行访问,当然默认指定的根应用(ROOT)是可以进行设定的,只不过Host站点下默认的主营用是ROOT目录下的。
    看到这里我们知道Container是什么,但是Container是如何进行处理的以及处理完之后是如何将处理完的结果返回给Connector的

Container如何处理请求的

  • Container处理请求是使用Pipeline-Value管道来处理的!
    Pipeline-Value是责任链模式,责任链模式是指在一个请求处理的过程中有很多处理者依次对请求进行处理,每个处理者负责做自己相应的处理,处理完之后将处理后的请求返回,再让下一个处理着继续处理。但是Pipeline-Value使用的责任链模式和普通的责任链模式有些不同!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
    • 每个Pipeline都有特定的Value,而且是在管道的最后一个执行,这个Value叫做BaseValue,BaseValue是不可删除的;
    • 在上层容器的管道的BaseValue中会调用下层容器的管道。
      我们知道Container包含四个子容器,而这四个子容器对应的BaseValue分别在:StandardEngineValue、StandardHostValue、StandardContextValue、StandardWrapperValue。

Pipeline的处理流程图如下:

  • Connector在接收到请求后会首先调用最顶层容器的Pipeline来处理,这里的最顶层容器的Pipeline就是EnginePipeline(Engine的管道);
  • 在Engine的管道中依次会执行EngineValue1、EngineValue2等等,最后会执行StandardEngineValue,在StandardEngineValue中会调用Host管道,然后再依次执行Host的HostValue1、HostValue2等,最后在执行StandardHostValue,然后再依次调用Context的管道和Wrapper的管道,最后执行到StandardWrapperValue。
  • 当执行到StandardWrapperValue的时候,会在StandardWrapperValue中创建FilterChain,并调用其doFilter方法来处理请求,这个FilterChain包含着我们配置的与请求相匹配的Filter和Servlet,其doFilter方法会依次调用所有的Filter的doFilter方法和Servlet的service方法,这样请求就得到了处理!
  • 当所有的Pipeline-Value都执行完之后,并且处理完了具体的请求,这个时候就可以将返回的结果交给Connector了,Connector在通过Socket的方式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类加载机制

  • JVM的ClassLoader通过Parent属性定义父子关系,可以形成树状结构。其中引导类、扩展类、系统类三个加载器是JVM内置的。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1)引导类加载器:使用native代码实现,在rt.jar等包中搜索运行JVM所需的类,例如java.lang等包下的类。
    2)扩展类加载器:负责载入标准扩展目录中的类,例如Sun的JVM的扩展目录是/jdk/jre/lib/ext。
    3)系统类加载器:默认的类加载器,搜索环境变量CLASSPATH中指明的路径。
  • 优先加载src下的java文件(编译出的class),而不是jar包中的class
    这里写图片描述
  • 类加载
    在JVM中并不是一次性把所有的文件都加载到,而是一步一步的,按照需要来加载。 比如JVM启动时,会通过不同的类加载器加载不同的类。当用户在自己的代码中,需要某些额外的类时,再通过加载机制加载到JVM中,并且存放一段时间,便于频繁使用。
  • JVM类加载采用父类委托机制,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 JVM中包括集中类加载器:
    BootStrapClassLoader 引导类加载器
    ExtClassLoader 扩展类加载器
    AppClassLoader 应用类加载器
    CustomClassLoader 用户自定义类加载器
  • 当JVM运行过程中,用户需要加载某些类时,会按照下面的步骤(父类委托机制):
    1:用户自己的类加载器,把加载请求传给父加载器,父加载器再传给其父加载器,一直到加载器树的顶层。
    2:最顶层的类加载器首先针对其特定的位置加载,如果加载不到就转交给子类。
    3:如果一直到底层的类加载都没有加载到,那么就会抛出异常ClassNotFoundException。
    因此,按照这个过程可以想到,如果同样在CLASSPATH指定的目录中和自己工作目录中存放相同的class,会优先加载CLASSPATH目录中的文件。

Tomcat类加载

  • 在tomcat中类的加载稍有不同,如下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 当tomcat启动时,会创建几种类加载器
    1、Bootstrap 引导类加载器
    加载JVM启动所需的类,以及标准扩展类(位于jre/lib/ext下)
    2、System 系统类加载器
    加载tomcat启动的类,比如bootstrap.jar,通常在catalina.bat或者catalina.sh中指定。位于CATALINA_HOME/bin下。
    3、Common 通用类加载器
    加载tomcat使用以及应用通用的一些类,位于CATALINA_HOME/lib下,比如servlet-api.jar
    4、webapp 应用类加载器
    每个应用在部署后,都会创建一个唯一的类加载器。该类加载器会加载位于 WEB-INF/lib下的jar文件中的class 和 WEB-INF/classes下的class文件。
  • 当应用需要到某个类时,则会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类加载:
    1、使用bootstrap引导类加载器加载
    2、使用system系统类加载器加载
    3、使用应用类加载器在WEB-INF/classes中加载
    4、使用应用类加载器在WEB-INF/lib中加载
    5、使用common类加载器在CATALINA_HOME/lib中加载

  • 问题扩展
      通过对上面tomcat类加载机制的理解,就不难明白 为什么java文件放在Eclipse中的src文件夹下会优先jar包中的class?
      这是因为Eclipse中的src文件夹中的文件java以及webContent中的JSP都会在tomcat启动时,被编译成class文件放在 WEB-INF/class中。
      而Eclipse外部引用的jar包,则相当于放在 WEB-INF/lib 中。
      因此肯定是 java文件或者JSP文件编译出的class优先加载。
      通过这样,我们就可以简单的把java文件放置在src文件夹中,通过对该java文件的修改以及调试,便于学习拥有源码java文件、却没有打包成xxx-source的jar包。
    另外呢,开发者也会因为粗心而犯下面的错误。
    在 CATALINA_HOME/lib 以及 WEB-INF/lib 中放置了 不同版本的jar包,此时就会导致某些情况下报加载不到类的错误。
    还有如果多个应用使用同一jar包文件,当放置了多份,就可能导致 多个应用间 出现类加载不到的错误。

  • 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