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生孩子了?

作者| Mr.K   编辑| Emma

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最近K哥的一个亲戚向K哥大倒苦水:他家的女儿是位优秀的90后,名校海归硕士,在投行上班,颜值身材俱佳,条件非常出众,却总不肯找对象,还坚称自己是不婚主义。任老父亲嘴皮磨破、头发急白,也不管用。

据K哥观察,身边这样的年轻人确实不在少数,他们宁愿宅在家里打游戏,或者独自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愿考虑自己“结婚生子”的人生课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出现,今天和大家分享K哥个人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b3f235b563c5562be8733815462eceb4.jpeg


01

不是主动选择,而是被动为之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结婚人数已连续9年下降, 2022年全年仅有680万对夫妇登记结婚,是自1986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在2013年,这一数据则高达1350万对。也就是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结婚人数已经减少了50%。我们的人口增长率、生育率也呈现“每况愈下”的状态,2020年我国人口增长204万人,创下了自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以后的新低;2021年我国人口增长280万人,成为次新低;而到了2022年,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开始迎来负增长,这一年的人口出生率为6.77‰,低于2021年的7.52‰。到了2023年,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仅为6.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再创历史新低。

看到这些让人触动的数字,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是现在的年轻人贪图享乐、思想不成熟所致,但有没有可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太成熟、太通透了?社会上很多人批评年轻人“三不”(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娃)是不负责任,但大家不能忽略“三不”的真正“对立面”不是愿意恋爱结婚生子,而是“三有”(有车有房有存款)。虽然没有法律规定年轻人必须“三有”才能结婚生子,但不可否认,客观存在的文化压力和社会现实,迫使他们没有底气在有车有房之前,就勇敢迈进结婚生子的“大门”。

以年轻人买房为例,有人做过一个统计,根据“房价收入比”推算,一个年轻人不吃不喝,靠自己的能力买一套60㎡的房子,在北京需要32年;在上海需要26.5年;在广州需要20年。再看养娃,有另外一个统计数据,在城市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差不多要120万元。看了这些数据,大概就能理解很多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为啥谈婚色变,谈娃摊手了,不是他们思想不成熟,而是他们太“成熟”,把结婚成本、育儿成本、养老成本等该想和不该想的问题全想了。而这,都反过来影响了他们“结婚生子”勇气。


02

结婚生孩子,越来越不“划算”?

1、结婚比不结婚,风险更大

和上一代人相比,现代年轻人普遍更有文化,也更为独立,他们宁愿享受快乐的单身生活,也不愿将就凑合地步入婚姻,他们担心婚后返贫,降低生活质量;也担心遇人不淑,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尤其是社会上离婚率高企,出轨、家暴等负面事件频发,很多年轻人会更加担心结婚的“风险”。

去年,一名男子因家庭纠纷,驾车多次碾压妻子的视频,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在该新闻评论区里,充满了年轻人对婚姻的悲观和恐惧论调。而且每当有类似的社会事件出现,都会引起一波关于婚姻“价值和意义”的大讨论,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年轻人心里种下“恐婚”的种子。

另一方面,社会中关于交通、医疗、安全等方面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越来越丰富,对广大单身年轻人生活而言,就显得越来越“友好”。不会做饭又怎样,我可以点外卖;生病没人照顾,我可以请护工…上一代人也许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肯结婚生子,就像年轻一代永远也不理解,人为啥非要“赌”一场并不一定能带来快乐的世俗婚姻。

2、工作和能力,比婚姻更可靠

美国畅销书作家吉莉安.弗琳曾在《消失的爱人》一书中写道,婚姻是一场绑架,女人一旦到了结婚和生育年龄,这个真相便会显现:她们精心打造和修护的自我身份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要为丈夫和子女牺牲所有的一切……重要的是,这些“牺牲”也未必能给她们带来安全感和婚姻的美满结局。

某博主做过一个街访,问路过的年轻人,什么最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答案不是恋人,不是配偶,也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银行卡上的余额。这个答案既有点扎心,又让人无话可说。社会上太多不忠的婚姻,出轨的男女,有些人不仅没受到婚姻的庇佑和滋养,反而因为婚姻丧失了自我和前程。相反,如果自己有很好的工作或者很强的赚钱能力,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生活保障”,则可以为自己“兑换”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

花更多时间在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竞争力上,让自己拥有更强大的立身之本,而不是把自己寄托于不确定的婚姻,这也许是这届年轻人“精算”过的“投资”,这笔投资到底是不是“划算”,还要等时间给出答案。

3、养儿防老,不是唯一选择

“养儿防老”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流传千百年而不衰的社会“共识”。但这个“共识”在新时代的冲击下,也开始慢慢瓦解。现代社会的“养老”真的能靠子女吗?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的获奖作品《独生子》,曾掀起社会热议和共鸣。作品中,在一间病房里,相邻的两张病床上躺着两位老人,病床中间坐着一位穿蓝衣服的青年,那两位躺着的病人正是他的爸爸和妈妈,一家三口在病房里互相凝望,既无奈又无助。

白岩松曾在某次演讲中这样感慨:想要养儿防老几乎不可能,不是儿子不孝顺,而是一对小年轻上面四个,上面这四个顶上还剩两三个呢,请问他养得起吗?其实所谓的“养不起”并不只是经济上的问题,还包括时间、精力等多种因素。著名演员黄渤肯定很有钱吧,他就在综艺节目中亲口讲过,把父亲送进养老院的经历。

养儿真能养老吗?随着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至少“养儿”已不再是“养老”的唯一选择。再加上社会上“啃老”、“不敬老”现象不断出现,养儿到底“值不值的”,自然会在年轻人心中打上很多问号。


03

年轻人不结婚生子,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1)人口老龄化

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年龄构成上看,我国16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22年的62%降至61.3%,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则从19.8%升至21.1%,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另一方面,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的平均寿命也在逐年增加。而这必然会在养老、就医等方面,给社会带来更大压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年轻劳动力短缺

年轻劳动力短缺,慢慢将成为我们社会另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老龄化“先驱”日本,去年9月做过一次统计,2023年8月破产的760家日本企业中,因劳动力短缺而无法维系的,就有54家。而高龄就业,也成了日本特有的现象,60多岁的清洁工、7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80岁的超市理货员,在日本随处可见。这并不是说日本老人多勤劳,而是日本社会太缺乏年轻劳动力了。如果我们的年轻劳动力持续短缺,将来会不会重蹈日本“覆辙”,都很难说。

3)消费结构改变

社会的人口构成,将直接影响这个社会的消费构成。人口老龄化,让我们的银发经济、养老产业日益繁荣,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2030年我国的养老产业将占到GDP的五分之一,2050年将达到三分之一。

与此相对的,房产、教育、儿童相关行业的情况,却和银发经济有着完全不同的“境遇”,房市遇冷,教育生源不足,幼儿园频现关停潮…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直接决定了消费结构的变化,甚至会对总体经济结构的走向带来重大影响。

欧美日韩有哪些经验可借鉴?

欧美日韩等国,也都经历过我们的这个阶段,也都为了这一问题,做了很多尝试,其中有些思路和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减少年轻人经济压力

不得不承认,经济压力大、没钱,是很多人年轻人被迫“三不”的关键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想办法减少年轻人的经济压力,降低恋爱结婚生子的各种成本。近些年,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针对年轻人的房贷政策扶持、买房补贴、育儿补贴、遏制高价彩礼等措施,都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量。

2、就业环境的改善

改善就业环境,也是提高年轻人结婚生子意愿的重要措施。当前很多企业动辄996,把年轻人搞得身心俱疲,睡眠不足,各种亚健康,连肉身的基本需求都不能保障,谁有心情去谈情说爱生孩子?还有职场中常见的一些很不友好的潜规则,比如限制女性生育的条款、“35岁陷阱”现象,让职场上的年轻人不得不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这些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结婚生娃的意愿。

3、社会福利支持

为人父母最容易让人崩溃的场景有两个,一是医疗,一是教育。去年年底流感肆虐,全国各地的儿科和儿童医院都挤满了孩子和家长,有人挂号要等一整天才能轮到。这样的场面看着就让觉得心力交瘁,生过娃的不敢生二胎,还没生娃的开始害怕生娃。

教育也是如此,本来妻贤子孝的家庭,一碰到孩子教育,就容易变得鸡飞狗跳。妈妈为辅导孩子功课,气到脑溢血甚至身亡的新闻时有发生。要鼓励年轻人生娃,国家和社会一定要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完善相关方面的社会福利和支持,以解决年轻人生育的后顾之忧。

4、传播积极的家庭观和生育观

除了外部客观环境外,传播积极正面的家庭观和生育观也至关重要。不能让人只看到婚姻的不幸和生娃的不易,还要让大家了解家庭的和谐美满和生娃养娃的天伦之乐。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只盯着负面,而对正面的东西视而不见。积极健康的家庭观和生育观,同样需要全社会文化、教育、娱乐、舆论等多方面努力,共同塑造。

德国曾做过一个关于婚姻家庭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结婚生子确实比不婚快乐,但得撑到孩子长大离家才感受得到。你相信这个结论吗?K哥还是鼓励各位拿出勇气,亲自验证一下,加油!

号主简介

号主简介:Mr.K,黄哲铿,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家,「顿悟山丘」创始人,科技博主,曾担任海尔、中通快递、1药网技术高管,著有《技术人修炼之道》《技术管理之巅》。分享:个体成长、科技趋势、数字化转型、商业洞察。

 -  END - 

K哥私人微信开放1天,快来围观朋友圈!

已经加过K哥微信的,就不要重复加了,内容都一样

a70ccf02ffe2288c7731938f1e6d333c.jpeg

(如遇繁忙,请手动添加:laokei202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