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Observer)模式

第二章 观察者(Observer)模式

1.观察者: 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2.设计原则四: 为了交互对象之间的松耦合设计而努力.
松耦合的设计之所以能让我们建立有弹性的OO系统,是因为对象之间的互相依赖降到了最低.

3.java.util.Observerable实现了它的notifyObservers()方法,这导致了通知观察者的次序不同于我们先前的次序.

4.(JDK类库中观察者模式不好之处)java.util.Observable违反了我们的OO设计原则:针对接口编程,而非针对实现编程.Observable是一个类,而不是一个接口或者一个抽象类.

5.Observer接口中update(Observable o,Object arg)方法,第一个参数传入可观察者(被观察者)本身,好让观察者知道是哪个可观察者(被观察者)通知它的。因为有些时候一个观察者同时关注着多个东西.就是模式定义处提出的一对多依赖.

6.增加复用潜力是我们使用设计模式最原始的动力.

7.(JDK类库中观察者模式不好之处)因为java.util.(被观察者)中的setChanged()方法被定义为protected类型,所以除非继承Observable,否则无法创建Observable实例并组合到我们自己的对象中来.这违反了第二个设计原则: "多用组合,少用继承".

8.JDK中内置的观察者模式"可能"不能符合我们现实的需求.所以,要用到观察者模式的时候,常常自己实现一套观察者模式.

9.观察者模式在JDK中应用很多,事件监听就是其中之一.Swing大量使用观察者模式,许多GUI框架也是如此.

10.观察者和可观察者之间用松耦合方式结合(loosecoupleing),可观察者不知道观察者的细节,只知道观察者实现了观察者接口.

11. 总结:
良好的OO设计必须具备三个特性: 1.可复用 2.可扩展(可扩充) 3.可维护
OO基础: 1.抽象 2.封装 3.多态 4.继承
OO原则: 1.封装变化 2.多用组合,少用继承 3.针对接口编程,不针对实现编程 4.为交互对象之前的松耦合设计而努力.
OO模式:
观察者模式--在对象之间定义一对多的依赖,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依赖它的对象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策略模式--定义算法簇,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1>在观察者模式中,会改变的是应该是的状态,以及观察者的数目和类型.用这个模式,你可以改变依赖于主题状态的对象,却不必改变主题.这就叫提前规划.(找出程序中会变化的方面,然后将其和固定不变的方面相分离)
<2>主题与观察者都使用接口:观察者利用主题的接口向主题注册,而主题利用观察者接口通知观察者.这样可以让两者之间动作正常,又同时具有松耦合的优点.(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3>观察者模式利用"组合"将许多观察者组合进主题中.对象之间的这种关系不是通过继承产生的,而是在运行时利用组合的方式而产生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