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体图书馆的馆线制改革

[摘 要] (略)
[关键词] 图书馆;信息化;院线制;馆线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Discuss on the Library Chain Reform for Physical Library

[Abstract] (略).
[Keywords] Library; Informatization; Theater chain; Library chain; Reform

 

 
0 引言
 当前社会已是信息社会,正在向智能社会转变。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大环境中,实体图书馆从纸质馆藏到馆藏组织,从借还服务等再到读者的阅读习惯,都受到来自数字读物、数字存储技术、网络传播和阅读习惯数字化转变的深刻影响,实体图书馆持续边缘化,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挑战[1]。为此,实体图书馆转型发展并进行过许多有益尝试,包括转变为复合图书馆、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建立图书馆联盟[2]、推行总分馆制[3]、开展学科服务和服务创新等,包括仿照“互联网+”提出“图书馆+”[4],并开展“图书馆+书店”、“图书馆+咖啡厅”、地铁图书馆等多种跨界合作[5,6],甚至在图书馆建设和服务中引入PPP模式[7]。然而,实体图书馆的现状表明,采取的措施虽有一定效果,但是资金短缺、设备技术落后、服务与需求脱节、成本高企、服务效率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动力和服务创新缺乏等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还难以扭转实体图书馆在生存和发展上的被动局面。如何在智能化时代生存和发展,是当前实体图书馆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而探寻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仍有必要。回顾历史,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内实体电影院与实体图书馆极为类似,只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本世纪初电影院选择了院线制改革,走市场化和竞争道路,而图书馆则放弃了最初的市场化改革尝试,仍以事业单位身份回归先前发展道路[8,9]。现今二者已呈现出巨大反差,实体电影院随着电影市场同步发展,变大变强,而实体图书馆依旧为生存和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困难所困扰。考察实体电影院,借鉴实体电影院发展的成功经验,从中应该能得到启发,有益于当前实体图书馆更好生存和长远发展,也有助于提高相关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1 实体图书馆行业现状及成因
1.1 行业内的状况
实体图书馆按照隶属关系分为六类:文化系统图书馆、教育系统图书馆、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工会系统图书馆、共青团系统图书馆、军事系统图书馆[10]。每类图书馆均隶属于不同系统,并从上到下自成体系。不同类图书馆因分属不同系统而相互隔离,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均被限制在相应的系统和部门中。不同类图书馆之间不发生竞争。同类图书馆在本系统内则按照单位需要设置或按照某种指导思想参考图书馆服务半径统一规划建设,形成一定的分布格局,每个具体的图书馆只服务于特定的或指定范围内的读者群体。同类图书馆之间的竞争也被规避了。总体上,在整个图书馆行业内,相比可以忽略的民营实体图书馆,事业单位性质的实体图书馆占绝对优势[11],且处于行政条块分割、缺乏竞争的状态。
此外,除过实体图书馆,还有数字图书馆。二者之间存在着竞争,但与前两种竞争不同,是图书馆发展的低级阶段与高级阶段之间的竞争。当前实体图书馆并不建设并拥有数字图书馆,而是通过购买数字图书馆服务来形成复合图书馆,因而这种竞争与其说是图书馆行业内的竞争,不如说是实体图书馆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竞争,而复合图书馆就是数字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渗透的结果。
1.2 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状况
阅读活动是读者与图书等阅读对象的结合。从促使阅读活动的发生和持续来看,实体图书馆仅是可直接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机构之一,诸如书店和租书店等企业、读书会、阅读沙龙等阅读组织、部分信息服务机构等,都能以某种形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而,至少书店、租书店等企业与实体图书馆在面对共同读者群体时存在直接竞争,互为竞争对手。然而,现实中实体图书馆同这些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组织和机构之间没有竞争,主观上也从未将对方当作竞争对手。
1.3 现状的成因
 当前实体图书馆缺乏竞争的状况主要缘于:①条块分割的实体图书馆体制和相应的管理机制,不同系统实体图书馆之间的竞争被限制;②实体图书馆分布密度过低,由服务半径决定的图书馆服务圈之间无重叠,且同系统实体图书馆之间的竞争被限制;③绝大多数实体图书馆为事业单位,非赢利和公益性决定它们不会参与市场竞争;④与阅读市场不完整、不完善有关。
读者的阅读需求可通过图书购买和图书借阅两条主要途径满足,因此阅读市场包含购买阅读和租借阅读两大部分。其中,购买阅读市场部分由图书零售行业中的书店主导,而租借阅读市场部分则由实体图书馆和图书租借行业中的租书店主导。由于作为事业单位的实体图书馆的特殊地位、相对庞大的体系规模,特别是各种不计成本的免费服务——以零服务价格在租借阅读市场中展开恶性价格战,使得图书租借行业中的企业无法依靠主业生存而退出租借阅读市场,甚至殃及购买阅读市场。租借阅读市场被事业单位性质的实体图书馆近乎完全垄断,从而不会有竞争,实际上连同租借阅读市场也破坏了。阅读市场因缺少了租借阅读部分从而是不完整、不完善的。这种不完整且缺乏价格机制、监管机制、调节机制、已呈垄断状态的市场中难有竞争和公平。
 显然,当前实体图书馆面对的真实境况是:有读者需求,但没有围绕阅读需求形成阅读市场,没有形成完整、完善的阅读市场,且缺乏相应的竞争性市场主体。同时,当前实体图书馆自身的真实状况是:一方面强势,对同业企业获得了特殊的、压倒性的优势,另一方面弱势,因自身发展水平、服务效率制约,在成熟的竞争性领域中难以立足。
2 图书馆与电影院对比
2.1 二者本身对比
将实体图书馆与实体电影院进行对比,可发现二者极其相似。图书馆核心是馆藏文献,电影院核心是影片;图书馆有书库等馆舍,电影院则有放映厅等厅堂;图书馆有借还相关设备,电影院也有放映相关设备;图书馆有馆员,电影院也有服务人员;图书馆服务读者,电影院服务观众;读者到馆才能享受服务,而观众也需到电影院才能观影。二者构成要素相似,要素之间的结构相同,运转机制也类似。
 事实上,在计划经济年代,二者都有从上到下的层级管理体系和相似的分布格局,总体上体制机制也相似。
2.2 二者的外部环境对比
 二者在各自产业链中的位置完全相同。在电影产业链中,制片公司负责影片的生产,发行公司负责影片的批发,电影院则负责影片的零售,实体电影院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终端位置[12]。同样,在图书产业链中,出版公司负责图书的生产,发行公司负责图书批发,图书馆和书店等则负责图书租售,实体图书馆也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终端位置[13]。
二者的外部环境相似。实体电影院很早就面对了电视的冲击,还曾经面对过录像厅的竞争。在信息化时代又面对互联网的巨大冲击,特别是三网融合之后,受到来自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夹击,视频网站对电影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观众的观影习惯也在发生变迁,PC端和移动端观影逐步上升。同样,实体图书馆早先面对租书店和书店的竞争,在信息化时代,也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特别是由互联网催生的数字图书馆、网上书店和数字内容共享平台等的挑战,而读者的阅读习惯也从传统阅读向数字阅读、网络阅读、移动阅读转变。二者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遭遇的挑战相似。
在相似的外部环境中,当前实体图书馆与实体电影院发展状况却大不相同。
3 电影院的院线制改革
3.1 院线制改革简介
 实体电影院的院线制改革之前,电影发行放映实行统购包销体制,层层代理发行方式。2001年底,院线制改革全面推开[14]。所谓院线制是指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以电影院为依托,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个电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一种发行放映机制[15]。院线制对电影发行、放映两个环节进行了整合、重组,以压缩发行放映过程的层级,提高整体效率。2002年众多电影院线旋即成立并成为市场主体,以院线为基础的新发行放映体系随之建立[16]。
 院线制改革使得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机制由单一化行政主导的计划经济方式,转向由多元化市场主导的商品经济模式。同时,也使整个电影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监管机制、供求关系等形成,市场活力骤增,优胜劣汰成为推动各电影院线发展的直接动力。
3.2 院线制改革成效
 院线制改革十几年来成效显著。截至2016年,全国实体电影院总量约7900家,居全球第一,比2002年增加7028家;银幕总数41179块,居全球第一,比2002年增加39598块;2016年电影票房达到457.12亿元,比2002年增加超过447亿元;带动影片生产从2002年的100部增长到2016年的944部;全国电影院线总数达到48家,全年观影人次首次超过北美达到13.72亿次,成长为全球第一市场[17]。
 院线制改革形成多种院线模式。有签约加盟模式院线,影院与院线没有资产从属关系,只以签约形式加入院线;有资产联结模式院线,即真正的连锁电影院线,院线直接投资兴建电影院,资产归院线所有;还有混合模式院线,以资产联结为主,也欢迎独立影院签约加盟[18]。此外,还有翻牌院线,即由各省市原国有电影公司改制成立的院线,是改革初期的产物,在市场中正逐步向现代院线模式发展[19]。院线制改革使电影院由事业单位变为企业,电影市场形成、完善,电影真正成为产业[20],而在这个市场中港资院线、民营院线、国有院线相互竞争不断壮大[21],民营院线成长最为迅猛,比如万达院线已连年居国内票房第一。
 院线制改革带给实体电影院巨大改变。院线制改革后,因社会资本涌入电影产业,实体电影院的结构形式、用户体验、技术水平等都有重大改进,这比影院数量增长更重要。改革之后,实体电影院的结构形式从礼堂式单厅影院转变为综合性多厅影院,可同时满足各类观众的不同观影需要[22];改革之后,实体电影院的软硬件设施极大改善,影院的标准、人性化程度更高,观影体验大幅提升;改革之后,在资本驱动下实体电影院总是最早、最快采用新的影音技术和设备,技术水平总领先其他竞争对手,产生了诸如数字影院、巨幕(IMAX)影院、3D/4D影院等新式电影院,既吸引了观众,也让实体电影院在与电视、网络视频等的竞争中获得了差异化优势。
4 实体图书馆的馆线制改革
实体图书馆与实体电影院各方面的相似性,院线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院线制带来的实体电影院、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无疑可启发实体图书馆的发展思路,并为实体图书馆改革所借鉴。
4.1 馆线制改革的必要性
 从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来看,在IT技术的持续推动下,实体图书馆将发展成为智能图书馆,并质变为数字图书馆[23]。在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实体图书馆没能抓住机会,经跨越式发展质变为数字图书馆,而仍按原发展路径和发展进程前行,并以复合图书馆形式存在和发展,从而仍属于数字化图书馆范畴,处于半智能化图书馆阶段。然而,在同样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在同样的IT技术基础上数字图书馆已经成熟,并正向深度智能形态发展。这令实体图书馆演进成数字图书馆失去意义和时机,而只能以智能图书馆为目标。好在数字图书馆主要集中在期刊文献和信息服务方面,而在图书方面几近空白,给当前实体图书馆留下了发展空间和机会。要抓住并维持这种相对有利的态势,当前实体图书馆必须迅速发展,并向产业链中上游延伸。显然,在现有体制和机制之下,当前实体图书馆主观上缺少发展的积极性和足够动力,客观上也缺乏充足资金的支持,更无法向已经市场化的中游发行环节发展。
 其次,当前实体图书馆是阅读市场不能形成和完善的重要因素。信息化时代,单个读者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在广度、深度和规模上皆超过先前。客观上,当前实体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挤掉了对应的市场部分,使得完整的阅读市场不能形成、完善和壮大。由于没有完整且成熟的阅读市场,市场自身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监管机制、调节机制等皆虚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实体图书馆无法因市场而获得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无法借助资本和市场这两股力量来发展壮大自身,只能依靠有限的财政投入来维持和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改革实体图书馆现行体制显然办不到。
 此外,受外部环境及在产业链中的位置限制,总体来看,仅依靠实体图书馆自身发展,特别是单个实体图书馆的技术改进、服务提升,难以令自身价值实现得到明显改善,更不能使行业整体走出困境。实体图书馆出于资源共享而结成的联盟,以及为加强宏观管理、协调共建共享、提高有效覆盖而采取的总分馆制,均与竞争无关,对于增强实体图书馆个体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的作用不大。馆线制改革是整合实体图书馆和发行实体的一次变革。只有通过馆线制改革促进图书产业链垂直整合,才能借助资本和市场这两股力量推动实体图书馆迅猛发展,并在不同馆线之间形成企业竞争,在不同馆线的图书馆之间形成真正竞争,进而借助优胜劣汰机制提升实体图书馆个体和行业整体的竞争力,最终使实体图书馆变强大,保证实体图书馆在技术上超前,在分布上更合理,在服务种类、质量和规模上更匹配读者需求,在服务方面更多创新。
 实体图书馆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变大,通过竞争才能变强,只有变大变强,才能为未来发展开辟新道路,赢得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权。
4.2 馆线制改革的路径、策略和未来
 馆线制改革将使图书产业链发生改变。经馆线制改革后,图书产业链中游的发行环节分化并分别融合到上游或下游环节,原产业链整体将缩短,如图1所示:

 

 
图1 馆线制下的图书产业链

 

实现馆线制有两条途径:①自下而上途径,即立足下游向中游发展,成为图书馆线;②自上而下途径,即立足中游向下游发展,成为图书馆线。
对于作为事业单位的实体图书馆,应按照自下而上途径形成图书馆线,并采取两步走策略,即走翻牌院线类似的路线,由省、市图书馆牵头,其下各级各类图书馆加入而形成翻牌馆线,然后再渐进改革成真正的图书馆线。对于希望进入阅读市场的社会资本,可按照自上而下途径来形成图书馆线,并采取一步到位策略,即以资金、资源、管理和服务为纽带,通过并购或新建实体图书馆,并实行统一品牌、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形成资产联结馆线,或者以资源、管理和服务为纽带,通过实体图书馆签约加盟,并实行统一品牌、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形成签约加盟馆线。显然,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协调管理,统一资源调配、统一服务标准、通借通还的纯粹总分馆制[24],已具备图书馆线的一些特征。
事业单位的实体图书馆采取两步走策略形成图书馆线,需经过当年实体电影院所经历的一系列改革过程,比如资产剥离、人员分流、股份制改造等,才能转变为图书馆线中的图书馆。同时,采取两步走策略形成图书馆线,还需通过学习来迅速适应馆线制下的新角色、新业务和新环境。改革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细节对成功实现馆线制都至关重要。
未来,经馆线制改革后,在资本推动下和市场拉动下,馆线和实体图书馆发展壮大而具备更强竞争力后,可继续向图书产业链上游的出版环节发展,通过纵向整合,形成跨完整图书产业链的图书馆线。此外,还可以向其他领域扩展,比如数字图书馆、信息和知识服务领域等,通过横向整合,形成跨多个相关领域的图书馆线。
当图书馆线整合整个图书产业链后,就从源头上保障了实体图书馆的生存,巩固了实体图书馆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实体图书馆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大环境中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拥有了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权。总之,在馆线制下未来实体图书馆的发展机会更多,发展的主动权更大,具有更多种可能性和选择性。
4.3 馆线制下的监管
在馆线制下,政企职责分离,作为企业的实体图书馆会在服务中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难免欠缺社会责任和公益性。因此,馆线制下须有独立于图书馆线的健全的审查监管机构,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阅读市场中的图书馆线进行审查和监督,担当相应的行政职责,保障广大读者阅读权利和身心健康,维护阅读市场的良好秩序,促进阅读市场和图书馆线健康发展。现有的图书馆主管、管理机构可转变职能,成为相应的监管机构。
 显然,面对馆线制改革、未来的图书馆线和阅读市场,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法依规尽快组建和完善相关监管机构,形成由监管机构、阅读市场和图书馆线构成的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监管机构、阅读市场和图书馆线

5 结语
就公共服务和公益性需要来说,实体图书馆应作为事业单位存在和发展,但就实体图书馆自身生存和发展来说,实体图书馆应作为企业存在和发展,事业单位身份并不能阻止实体图书馆被边缘化,只有发展壮大并增强竞争力才能。不改变当前实体图书馆的体制及强势地位,社会资本不会涌入阅读市场,阅读市场不会形成、完善,竞争也不会出现,而实体图书馆就不能通过竞争来变强。在深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环境中,单个实体图书馆的改变难以成功并最终幸免。回顾实体图书馆和实体电影院的发展历程,可知二者现状不同是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的结果。2002年正值互联网经历泡沫破灭之后再次崛起,实体电影院选择了院线制改革,如今院线制改革已使实体电影院走出困境并持续快速发展。院线制改革作为范例,不仅启发了实体图书馆走出困境的思路,也解决了实体图书馆体制改革的路线和方法问题。实体图书馆可尝试开展馆线制改革。馆线制改革将促使围绕读者的阅读需求形成阅读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等达到相关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的图书馆线是资产联结馆线,以资本和资源为纽带,不仅包括实体图书馆,还包括实体书店,是“发行+图书馆+书店”模式的企业。图书馆线之间通过优胜劣汰推动实体图书馆转型升级和集约发展,通过资源合理配置解决制约实体图书馆发展的资金、资源、人才、服务质量和服务创新等问题。在馆线制下,图书馆的公益性、国民基本阅读权利和公共文化均等化等的保障,则依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共同来实现。总之,总分馆制是作为事业单位的实体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之一,而馆线制是作为企业的实体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之一,可有效解决实体图书馆生存和发展问题,阻滞实体图书馆边缘化,让实体图书馆保持较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而馆线制改革将使实体图书馆获得一次难得的快速发展机会,为实体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赢得宝贵时间,为实体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赢得主动权和发展道路的选择权。

参考文献:(略)

 

备注:这篇文章完成于2017年12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发表,故而先分享在这里。版权所有,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