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改变时代。
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斗、胜与慈悲”几乎贯穿了影片始末。这是一部有关与天斗、与地斗、与命运斗的脱贫故事。有人悲观地说,“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而那些敢斗,以必胜心去斗的人,却用现实行动移走一座座山、驯服一片片沙,最终脱下“贫困帽”。
剧中所有的故事,都是关于拔掉穷根的故事,剧中所有的角色都是理想主义的斗士,他们都是平凡小人物,但他们最终也都是改变了时代的胜利者。
电影终会落幕,但关于斗、胜,关于理想主义者的故事,在现实中都有原型,且从未匮乏。尤其是在打拼出一方天地的实业家群体里,他们是更大范围照亮着社会底色的一群人。
2003年,陕西省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狼窝沙村,带领村民变卖牛羊骡马,买树苗,誓与沙斗的石光银已坚守了19年。
这一年,江苏宿迁的一个穷小子,在北京创立了一家多媒体公司。公司开张不久,他就与当时全部的38名员工,奔赴全国贫困县中排名第二的山西省静乐县,每人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此后一直供养他们上学。
如果不上学,这些孩子十一二岁就要开始以种土豆为生。而一旦他们辍学种土豆,一生再也不可能走出贫穷这片“流沙地”。
38人中的带头人刘强东,比同行的其他人更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犹如石光银面对的那860万亩流沙一样,扶贫就是横亘在刘强东内心的“毛乌素沙漠”,帮助一个孩子就是种下一颗树,扶植一片产业就会减少一片流沙,在理想主义者的坚守中,沙漠终究会变成绿洲。
扶贫,也是刘强东的“毛乌素”之斗。
“思沙”之问:如何拔掉穷根?
如果不是1992年的高考,让刘强东从宿迁考到北京上大学,那么当年乡亲们凑出来的、被他缝到内裤口袋、随他赴京的500块钱,或许就是他这辈子见到的最大一笔巨款了。
或许,他至今都在宿迁的小村庄,羡慕村长家有“吃不完的猪肉”。
挣了钱之后,刘强东总觉得要“还”回去。每年春节回到老家,他给村里的老人发拜年红包。他总觉得,当年自己内裤口袋里一家家凑来的角币,永远也还不清。
从小学到大学,只要他上过的学校,他都捐款,一是感恩,一是希望有更多的刘强东摆脱穷根走出去。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在30岁的时候带着所有员工走进静乐县开启扶贫之旅。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每个员工身上体现的责任和担当。从中关村一个小柜台,做到中国互联网头部大厂,京东文化有商业的冰与火,也有人情的冷与暖。
做大之后,刘强东变了。他开始思考:双手双脚能帮多少人?让贫困孩子上得起学,又能拔掉多少穷根?
理想主义斗士依仗一身孤勇,实业家凭借远见卓识:让贫困的“沙漠”变成产业绿洲,彻底拔掉穷根。而要想在一穷二白的边远农村做出能够脱贫致富的产业,难度不亚于逼退一次次的流沙侵袭。
从穷窝出来的刘强东考进北京后就发现:“过去有两个价格歧视,第一个价格歧视是越穷的地方农产品越卖不出好价格;第二个价格歧视,越贫穷的地方物流越不发达,买东西越贵。”
城市里能买到的大部分鸡是圈养,45天长成,从生到死行走的距离不超过3米。而贫困地区老乡散养的鸡,一养就是一年,在当地市场却只能卖30块钱。农村散养的猪、鸽子等,也都是同样的遭遇。如何让贫穷地区的优质产品走出“沙漠”找到合适买家?
要想富先修路,物流就是致富的首要通路。
从2007年自建物流开始,京东物流用10年时间完成了大件和中小件物流在大陆地区几乎所有区县的全覆盖,服务触达行政村超过55万个。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体物流时效,2019年京东物流发起“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迄今90%行政区县已实现24小时达。
越穷,越要帮。并且,要帮到实处。帮助实现农产品品牌化,就是“实处”之一,最出名的当属“跑步鸡”、“跑山猪”。每个鸡崽、猪仔戴一个脚环,每天监测走了多少路,走的步数越多说明它真正散养的,价格卖得越贵。以自身科技优势,为每一件农产品做出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明。
跑步鸡、跑山猪之外,京东还从养殖技术、加工、品牌营销、物流、技术追溯等各个环节介入,继续打造出游水鸭、飞翔鸽、游水鱼等系列规模化、标准化的自有扶贫品牌矩阵,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无公害的优质产品同时,也让更多的落后地区走上了产业脱贫的光明坦途。
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东已帮助全国贫困地区上线商品超300万种,实现扶贫销售额超1000亿元,直接带动超10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只有消除两个价格歧视,穷地方的经济才有抬头的机会。
“治沙”之辩: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
扶贫十几年之后,刘强东自觉身上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买家是找到了,机会是有了。但农户养多少、种多少产品,才能脱贫?若扩大生产规模,启动资金又从哪里来?……
2016年,京东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针对全国建档立卡贫困开展扶贫工作,几年来扶贫工作逐步扩展至产业扶贫、用工扶贫、创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公益扶贫等诸多领域。
而要做到精准扶贫,上述一系列问题全部都要得到解决。既要保证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质量,又要将物流成本降下来,还要为农户提供贷款、策划营销、售后服务等。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出差异化。
这一系列操作,如同在“沙漠”中建高楼,对京东的供应链、物流、金融、技术、服务等环节带来全新的挑战。每一环节,不仅考验内功,更考验耐力。但这事,刘强东非做不可。
精准扶贫绝非千篇一律,而是要因地制宜:
四川青川县,因为5·12地震受灾,木耳种植严重受挫。2012年上线京东,后来又做了京东自营,在京东扶贫板块获得专项推广后,不仅木耳,青川县各项特产销售额增长了四五十倍;
川滇交界的大凉山,从1960年代就在种植橄榄油,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产品一直走不出去,产量也上不来,2017年由于京东精准扶贫抵达大凉山,当地企业积极做起了加工,不仅橄榄油畅销了,连核桃、山菇也换成了钱;
京东很出名“跑步鸡”,一进入河北武邑县,单一扶贫跑步鸡项目的参与农户比例约占全县贫困户的10%……
除此外,内蒙的牛羊肉、川西的猕猴桃、新疆的大枣核桃、信阳毛尖、竹溪魔芋、饶河黑蜂蜜等,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卖出了应有的市场价格;一条条区域性的产业带不断形成、自我生长。
不仅如此,京东的精准扶贫,不是带着专业化员工走进农村,而是把农村贫困人口带成专业化人才。
正如刘强东所说:“助力优质农产品上行,为农民兄弟们带来更好的收益,真正的‘授人以渔’,帮扶贫困人群走上‘可持续’的脱贫致富之路。”
如今,京东已累计解决贫困地区5万人就业。可持续,不只是就业,更要不断提升个人能力。
目前,京东已累计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等多方面多层级的培训数千场,累计培训超过18万人次。另外,京东还建立了103家青年电商孵化中心。
有了就业机会,提升了能力还不够,还要为贫困农户打造出可持续深耕、具有长期价值的品牌。
只有打造出品牌,并且是百花齐放的差异化品牌,才能树立标杆,才能起到良性循环的“先富带动后富”的作用,拉动万亿农村扶贫产业奔跑起来。
战胜了毛乌素沙漠之后,石光银并未就此停步,他将治沙经验传向全国、全球。在治理了一片沙漠的人眼中看到的不是绿洲,而是更大的沙漠。石光银如是,刘强东亦如是。
“驯沙”之考:产业带上见绿洲
“一瓶好蜂蜜,等于蜜蜂的100万次飞行。”这说的是仅收购价就高于市场一倍以上的蜂蜜品牌“等蜂来”。
四川青川老巢崖蜜已经有数百年历史,放养的土蜂采集原始森林中的五倍子、党参、天麻及其他160多种植物的野花酿成百花蜜。
这块山区,人迹罕至,不通水不通电,没有污染。数百年来,被人遗忘,人与物困守其中。而当产品上架到京东,短短几个月,其迅速成了网红品牌。
等蜂来CEO张小伟表示,公司制定了比国家和行业标准更严格的标准,在2018年5月底,等蜂来的自建工厂已取得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及蜂制品的全系列SC生产资质。
这家企业,也获得了京东的投资。
除此外,还有在京东连续多年开办枇杷节的仁寿枇杷,以及京东先后成功推动四川苍溪红心猕猴桃、江西石城莲子等几十个贫困县的数百个农产品都已经走向规模化、品质化和品牌化。
品牌,也并非扶贫的终点。
要想彻底驯沙,不是驯服世上每一片沙漠。因为,沙化一直存在,新的沙漠还会不断长出。只有将驯沙的理念、技术、设备等全套模式复制下去,并进行不断迭代,才能真的斗胜。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产业看模式。对产业带的扶持,才是全面攻坚贫困的集结号。
陕西苹果,是全球知名品牌,被誉为国礼,产量约占中国的四分之一和世界的七分之一。
2018年,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落户陕西,京东携手政府、企业打造京东航天数字经济示范园,并成立数字果业联盟。
这次合作,让整个社会看到产业带全产业链升级的新模式。
京东与全国的合作伙伴联合成立“数字果业联盟”,深入到育种、灌溉、农技等产业层面,从种子层面为种植户、企业提供最佳方案。
在京东,活跃用户超4亿。能够有效整合多方数据,为陕西苹果提供精准用户画像,并根据不同苹果类型,做出差异化营销。
同时,通过京东可视化平台,实时掌握苹果生产端的种植、采摘、库存等全链条管理,根据供给端数据,制定合理、最优化产销方案。
目前入驻陕西省果业企业80余家,通过“陕西苹果数字经济高峰论坛”、“千家果企上京东,百亿产业聚航天”、线上京东陕西苹果节会场等活动,强化陕果的品牌影响力、提升销量。尤其在活动期间,同比销售增长最高达到3500%。
而所谓陕西产业带,不只是千亿规模的苹果。而是围绕苹果,聚集了包括育种、肥料、农技服务、物流、包装设计、仓储、金融等所有相关产业,以及由此衍生的餐饮、交通等产业。
这是一个由千亿而衍生的万亿市场。是经营者自己开垦出的、长满果实的绿洲。然而,“驯沙”的事业并未就此中止。或者说,自从开启,就已经停不下来。未来三年,京东将推出“奔富助长计划”,从智慧农业、新基建打造、产业带帮扶、供应链赋能、金融支持、生态体系等方面入手,打通农村全产业链条,带动农村万亿产值成长。
刘强东在就任河北阜平县平石头村名誉村主任时就曾说过:“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尝试,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大家一起努力,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全面攻坚贫困,不只是一家企业或者几家企业表现“同情心”、单方面输出的“困局”。做大了之后,必然是多方共赢的活局。
结语
2020年10月17日,第七个国家扶贫日。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全社会的决心与行动,是机制与系统的大考验,也是社会企业与企业家承诺带动共赢的呈现。
石光银治理毛乌素沙漠是为了“让自己和村民们脱贫,从此过上好日子”;而扶植产业发展,带动农村万亿产值成长,也是刘强东的“毛乌素”之斗……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块硬骨头。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对于他们来说,扶贫,不只是拔掉穷根,更是要种下致富的种子,开出丰茂的花朵,结下富裕的果实。
而不论是毛乌素沙漠,还是等蜂来等品牌、陕西苹果产业带,只要坚持斗下去,就能战胜贫困。而胜者,会得到时代巨大的回馈,并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