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定义: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使发出请求的责任和执行请求的责任分割开。这样两者之间通过命令对象进行沟通,这样方便将命令对象进行存储、传递、调用、增加与管理。
二、结构
命令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1)抽象命令(Command)角色:定义命令的接口,声明执行的方法。
(2)具体命令(Concrete Command)角色:具体的命令,实现命令的接口;通常会持有接收者,并调用接收者的功能来完成命令要执行的操作。
(3)实现者/接收者(Receiver)角色:接收者,真正执行命令的对象。任何类都可能成为一个接收者,只要它能够实现命令要求实现的相应功能。
(4)调用者/请求者(Invoker)角色:要求命令对象执行请求,通常会持有命令对象,可以持有很多的命令对象。这个是客户端真正触发命令并要求命令执行相应操作的地方,也就是说相当于使用命令对象的入口。
三、案例实现
四、优缺点
优点:
(1)降低系统的耦合度。命令模式能将调用操作的对象与实现该操作的对象解耦。
(2)增加或删除命令非常方便。采用命令模式增加与删除命令不会影响其他类,它满足“开闭原则”,对扩展比较灵活。
(3)可以实现宏命令。命令模式可以与组合模式结合,将多个命令装配成一个组合命令,即宏命令。
(4)方便实现 Undo 和 Redo 操作。命令模式可以与后面介绍的备忘录模式结合,实现命令的撤销与恢复。
缺点:
(1)使用命令模式可能会导致某些系统有过多的具体命令类。
(2)系统结构更加复杂。
五、适用场景
(1)系统需要将请求调用者和请求接收者解耦,使得调用者和接收者不直接交互。
(2)系统需要再不同的时间指定请求、将请求排队和执行请求。
(3)系统需要支持命令的撤销(Undo)操作和恢复(Redo)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