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零拷贝
零拷贝描述的是CPU不执行拷贝数据从一个存储区域到另一个存储区域的任务,这通常用于通过网络传输一个文件时以减少CPU周期和内存带宽。
二、零拷贝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减少甚至完全避免不必要的CPU拷贝,从而让CPU解脱出来去执行其他的任务
减少内存带宽的占用
通常零拷贝技术还能够减少用户空间和操作系统内核空间之间的上下文切换
三、Linux系统的“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
从Linux系统上看,除了引导系统的BIN区,整个内存空间主要被分成两个部分:内核空间(Kernel space)、用户空间(User space)。“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空间、操作权限以及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内核空间是Linux自身使用的内存空间,主要提供给程序调度、内存分配、连接硬件资源等程序逻辑使用;用户空间则是提供给各个进程的主要空间。用户空间不具有访问内核空间资源的权限,因此如果应用程序需要使用到内核空间的资源,则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从用户空间切换到内核空间,然后在完成相关操作后再从内核空间切换回用户空间。
四、零拷贝的实现
零拷贝实际的实现并没有真正的标准,取决于操作系统如何实现这一点。零拷贝完全依赖于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支持,就有;不支持,就没有。不依赖Java本身。
传统I/O
在Java中,我们可以通过InputStream从源数据中读取数据流到一个缓冲区里,然后再将它们输入到OutputStream里。我们知道,这种IO方式传输效率是比较低的。那么,当使用上面的代码时操作系统会发生什么情况:
1.JVM发出read() 系统调用。
2.OS上下文切换到内核模式(第一次上下文切换)并将数据读取到内核空间缓冲区。(第一次拷贝:hardware ----> kernel buffer)
3.OS内核然后将数据复制到用户空间缓冲区(第二次拷贝: kernel buffer ——> user buffer),然后read系统调用返回。而系统调用的返回又会导致一次内核空间到用户空间的上下文切换(第二次上下文切换)。
4.JVM处理代码逻辑并发送write()系统调用。
5.OS上下文切换到内核模式(第三次上下文切换)并从用户空间缓冲区复制数据到内核空间缓冲区(第三次拷贝: user buffer ——> kernel buffer)。
6.write系统调用返回,导致内核空间到用户空间的再次上下文切换(第四次上下文切换)。将内核空间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到hardware(第四次拷贝: kernel buffer ——> hardware)。
总的来说,传统的I/O操作进行了4次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的上下文切换,以及4次数据拷贝。
1.发出sendfile系统调用,导致用户空间到内核空间的上下文切换(第一次上下文切换)。通过DMA将磁盘文件中的内容拷贝到内核空间缓冲区中(第一次拷贝: hard driver ——> kernel buffer)。
2.然后再将数据从内核空间缓冲区拷贝到内核中与socket相关的缓冲区中(第二次拷贝: kernel buffer ——> socket buffer)。
3.sendfile系统调用返回,导致内核空间到用户空间的上下文切换(第二次上下文切换)。通过DMA引擎将内核空间socket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递到协议引擎(第三次拷贝: socket buffer ——> protocol engine)。
通过sendfile实现的零拷贝I/O只使用了2次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的上下文切换,以及3次数据的拷贝。
你可能会说操作系统仍然需要在内核内存空间中复制数据(kernel buffer —>socket buffer)。 是的,但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看,这已经是零拷贝,因为没有数据从内核空间复制到用户空间。 内核需要复制的原因是因为通用硬件DMA访问需要连续的内存空间(因此需要缓冲区)。 但是,如果硬件支持scatter-and-gather,这是可以避免的。
NIO中的FileChannel拥有transferTo和transferFrom两个方法,可直接把FileChannel中的数据拷贝到另外一个Channel,或直接把另外一个Channel中的数据拷贝到FileChannel。该接口常被用于高效的网络/文件的数据传输和大文件拷贝。在操作系统支持的情况下,通过该方法传输数据并不需要将源数据从内核态拷贝到用户态,再从用户态拷贝到目标通道的内核态,同时也减少了两次用户态和内核态间的上下文切换,也即使用了“零拷贝”,所以其性能一般高于Java IO中提供的方法。
5.1、通过网络把一个文件从client传到server:
/**
* disk-nic零拷贝
*/
class ZerocopyServer {
ServerSocketChannel listener = null;
protected void mySetup() {
InetSocketAddress listenAddr = new InetSocketAddress(9026);
try {
listener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ServerSocket ss = listener.socket();
ss.setReuseAddress(true);
ss.bind(listenAddr);
System.out.println("监听的端口:" + listenAddr.toString());
} catch (IO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端口绑定失败 : " + listenAddr.toString() + " 端口可能已经被使用,出错原因: " + e.getMessage());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ZerocopyServer dns = new ZerocopyServer();
dns.mySetup();
dns.readData();
}
private void readData() {
ByteBuffer dst = ByteBuffer.allocate(4096);
try {
while (true) {
SocketChannel conn = listener.accept();
System.out.println("创建的连接: " + conn);
conn.configureBlocking(true);
int nread = 0;
while (nread != -1) {
try {
nread = conn.read(dst);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nread = -1;
}
dst.rewind();
}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class Zerocopy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ZerocopyClient sfc = new ZerocopyClient();
sfc.testSendfile();
}
public void testSendfile() throws IOException {
String host = "localhost";
int port = 9026;
SocketAddress sad = new InetSocketAddress(host, port);
SocketChannel sc = SocketChannel.open();
sc.connect(sad);
sc.configureBlocking(true);
String fname = "src/main/java/zerocopy/test.data";
FileChannel fc = new FileInputStream(fname).getChannel();
long start = System.nanoTime();
long nsent = 0, curnset = 0;
curnset = fc.transferTo(0, fc.size(), sc);
System.out.println("发送的总字节数:" + curnset + " 耗时(ns):" + (System.nanoTime() - start));
try {
sc.close();
fc.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