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同一律的诡辩术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任何正确的思维都有确定性。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

A表示在同一思维、议论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个思想(概念或判断)。“A是A”是说,在正确的思维和议论中,A这个思想具有自身的同一性。

“A是A”这条逻辑规律,是对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和质的规定性的正确反映。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应用的概念和判断必须是确定的。

诡辩论者违反同一律的诡辩手法主要有:偷换概念和转移论题;讨论问题时东拉西扯、胡搅蛮缠,或者采用“双重标准”;以及玩弄否认事物和概念相对确定性的相对主义,等等。


实例分析



“靠得住”吗



鲁迅先生在一篇杂文中讲了这样一件事:

A:B,我们当你是一个可靠的人,所以几种关于革命的事情,都没有瞒着你。你怎么竟向敌人告密去了?

B:岂有此理!怎么是告密!我说出来,是因为他们问了我呀。

A:你不能推说不知道吗?

B:什么话!我一生没有说过谎。我不是这种靠不住的人!(《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五),第107页)

在特定的语境里,一个概念的涵义是确定的。A所说的“可靠”,是指一个人立场坚定,决不会把革命队伍内部的机密向敌人泄露。B故意地把它偷换为一个人“从来不说谎话’(包括“向敌人说实话”),以此为自己的背叛行为作辩护。这是肆意违背同一律关于在同一议论中应用的概念要有确定性的要求。

用偷换概念来掩盖恶行是诡辩论者惯用的伎俩。前些年,日本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在编写日本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时,居然把1937年日本军队对中国领土的侵占,说成是“进入”,把日本军队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说成是“对中国的全面进攻”,用“进入”、“进攻”偷换“侵占”和“侵略”,想以此推翻已成定论的历史旧案,欺骗日本广大青少年,妄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这一卑劣的行径理所当然地激起我国人民和国际舆论的普遍反对,我国政府也对日本政府提出强烈抗议。从逻辑上看,日本这一小撮人的做法是公然违反了同一律。

违反不矛盾律的诡辩术


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任何正确的思维都不是自相矛盾的。在同一思维、议论过程中,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具有反对关系或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不矛盾的公式是“A不是非A”。

A与非A,表示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概念或判断)。“A不是非A”是说A这个思想不是非A这个思想,二者不能同时成立。

“A不是非A”这条逻辑规律,是对客观事物间存在的质的差异性的正确反映。

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议论过程中,对两个相互否定的概念或判断不应同时肯定,即“不能两可”。

诡辩论者违反不矛盾律的诡辩手法主要有:出尔反尔,自相矛盾;看风使舵,反复无常;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以及抹煞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否认对立概念的差别,等等。

实例分析



一个武器商人的推销术



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讲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商人,他一会儿拿起盾来夸耀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一会儿又拿起矛来夸耀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它不能刺穿。这时旁边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这个卖矛和盾的人就哑口无言了。

这个楚国商人为什么不能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呢?原因是他关于矛和盾所说的话,不能同时成立。因为“我”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这句话蕴涵着“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而“我”的矛“没有什么东西它不能刺穿”这句话又蕴涵着“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这两句话所蕴涵的两个判断(单称否定与单称肯定)之间是矛盾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据不矛盾律,如果认为前者真,就必须承认后者假;如果认为后者真,就必须承认前者假。面临这样的选择,这位吹牛皮的商人是无法回答的。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逻辑矛盾往往和人的利益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个楚人的言论之所以会自相矛盾,就是因为他只想尽快把自己的东西推销出去,从而也就不顾起码的逻辑。这叫做“利令智昏”。

违反排中律的诡辩术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任何正确的思维都有明确性。在同一思维、议论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的公式是“要么A,要么非A”。

公式表示,在A和非A这两个矛盾判断中必有一个是真的,排除了存在中间的可能性。

同不矛盾律一样,“要么A,要么非A”这条逻辑规律,是对客观事物间存在的质的差异性的正确反映。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议论过程中,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应同时否定,即“不能两不可”。

诡辩论者违反排中律的诡辩手法主要有: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调合折衷,貌似公正;编造“复杂问语”,诱人上当;以及以强凌弱,蛮不讲理,等等。


实例分析



“苏模棱”的为官之道



唐朝武则天做皇帝时,有一个名叫苏味道的宰相,此人虽然颇有文才,但做官不行。他做了几年宰相,为了保住个人的地位和安全,处理任何事情总是含含糊糊,这样办也行,那样做也可,从不表示明确的态度和意见。他有自己的一套为官之道。他说:

处理事情不能作出明确的决断,否则,发生了错误,就要负失职的责任。只要“模棱”以持两端就行了。

根据苏味道的这个特点,当时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苏模棱”。

排中律要求我们的思想和言论具有明确性。排中律的根本特点是规定两个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因而如果对两个矛盾的判断同时否定就违反了排中律,思想必定失去了明确性。上面讲的那位唐朝宰相,他在处理问题时,对于两种互相矛盾的处理方法,认为“这样办也行,那样做也可”,这既违反了不矛盾律,也违反了排中律(同时断定两个矛盾判断皆真,蕴含着断定两个矛盾判断皆假)。其目的是为了推卸责任,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苏味道类型的人。这种人为人处事刁钻圆滑,八面玲拢,随波逐流,毫无原则。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从不明确表示自己的观点,而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不可捉摸。如列宁所说,他们“在两种互相排斥的观点之间像游蛇一样回旋,力图既‘同意’这一观点,又‘同意’另一观点”《列宁选集》第1卷,1972年版,第499页)。这是故意违反排中律的一种诡辩手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