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拥有优秀的数据分析师思维,你还需要补足这一点

一名数据分析师的日常工作流是怎样的?

「数据分析师」这个职位,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业,对于它的理解,以及它覆盖的工作范围不太一样。在有些传统行业,数据分析师工作重点是「做行业报告」等;在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联网公司,职位区分比较明确,数据分析师大部分时间只做产品和运营的分析工作,至于「基础数据处理」、「搭建数据产品」等等不涉及;在创业公司等相对小型公司,「数据分析师」要干的活可能要不仅仅是「产品和运营分析」,「基础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产品搭建」都属于「数据分析师」的工作范围。

明确了数据分析师的工作范围,大概也就清楚了每天要做些什么,比如:

  • 产品和运营的数据提供(正常分析师工作)
  • 基础数据采集和处理(类似ETL工作)
  • 数据产品的思考和搭建(类似数据产品经理工作)
  • 数据价值的挖掘(类似数据挖掘工程师工作)

每日的工作流大概如下:

上午:日常项目的跟进,包括跟产品,运营,开发同学的沟通,这部分主要通过 Tower 和项目 PM 每天的邮件来互相协作和周知进度,当然,每个项目会有5-10分钟晨会;

每天不定时:日常运营需求的沟通比较多,这个主要是面对面,固化需求以后,邮件周知和记录;

下午晚点和晚上:数据平台自己的活,包括基础数据开发、数据产品搭建等等,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安排时间完成。创业公司的一个优点就是人员相对少,大家互相协作都是面对面。

如何进行时间和日程管理?

数据分析师工作因为涉及内容比较多,所以经常会被产品/运营叫过去讨论某些项目,营销活动,等等,或者,被不同业务线主管召唤,讨论如何对某个业务线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所以,很多时候自己计划的「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基本得不到保障。就算得不到保障,每天早上过来以后,也要大概列清楚今天要干的几件事情,提醒自己去抽时间做完。每做完一件事情,就划掉。尽管有很多工具使用,比如,Trello,但是我还是喜欢一个笔记本,一支笔的方式。

时间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只要你想要,它就来到你身边。比如,我想晚饭后来写采访的内容,就会拒绝同事邀请去做其他事情。我看过很多时间管理方面的书,也尝试过「番茄」等各种方法,最后发现,任何想基于「时间安排」去做「时间管理」的方法都很难有很好的效果,反而,基于「待做工作」来做时间管理,更合适。

比如,今天需要做三件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排序,1)2)3),然后就开始做,不想需要多少时间做完,尽量自己控制时间把它做完。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样很糟糕,万一做不完怎么办啊。其实,你自己尝试一下就行了,为什么自己会不得不、不情愿也要做、非要做完。因为,第二天工作又来了,今天做不完,明天这些工作还是你的。除了一浪一浪每天工作的累加的压迫,它更需要一个人的「自律」。如果有点时间就刷微信,微博,或者找同事闲扯几句,很容易打断工作流,所以最好是一气呵成。不管计划如何完美,如果没有「自律」,也没有结果。

优秀数据分析师的思维是如何练出来的?

可能提到数据分析师这个职业,「思维」是被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或许这个跟数据分析师思考比较多,沟通过程中更理性,让大家得到的错觉。个人觉得,任何一个职业,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思维体系和一个好的思维方式。数据分析师的思维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不同的看世界的方式。比如,每个人的思维是一条道路,条条大道通罗马,虽然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可能得到的结果一样。

想知道数据分析师思维,首先要了解「思维」是什么,bing一下,得到「思维」的定义:

①思维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②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显然,定义①是我们这里想讨论的思维。这个定义也清楚的说明了思维是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

数据分析师通过数据来认识产品/业务,所以,它确实有一套跟别人不一样的思维,即「类统计学的逻辑思维」。除了这个之外,其他基本跟其他同学一样。

从我打篮球、乒乓球的经历,加上5年数据分析师的体验来说,很难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就学会某种思维方式,主要还是要自己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实际的案例多踏几个坑,多开拓眼界来学习。所谓「九折臂而成医」,大概如此。

在这里分享给大家我平时常用的方法:

看书,看别人的总结。

学习大牛是如何认识世界,分析案例,比如《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把时间当做朋友》——李笑来,《系统思维》——德内拉•梅多斯,等等,分析为什么这些作者的思维如此的独特?我和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为什么不一样?我们彼此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哪个更好,哪个更接近真相?为什么他们看到的世界是这样,而我是这样?多问问为什么,多找差异,然后再去找其他的书看,一步步丰富自己。这些作者可能也没得到真相,而是他们可能距离真相近一点。

学会举一反三。

做分析师,非常需要「举一反三」的能力。去食堂吃饭,看到排队的效率如此低,分析一下为啥效率这么低?我们的产品上某个地方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效率问题?滴滴打车这种叫车模式,我们的产品可以用么?为什么不能用?反正,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举一反三,思考,思考。「对或者错」有些时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感知世界的能力在变化。

研究别人家的产品和别人家的数据。

比如,我非常推荐新的分析师看各个公司的财报。为什么呢?一个大公司的财报如果能看懂了,基本就了解了一个公司的运作模式和重要产品,也明白了如何写一份报告。再者,研究别人家的产品,不管是工具类还是用户类,看看他们的交互,设计,体验上怎么会不一样,别人的用户数为什么是这个,而我们的是多少?

关注「经济」和「社会」新闻,多串联起来看新闻。

北京大雨了,河北大雨了,南方干旱,南北方需要什么?我们的产品是否能提供这些东西?长征7号上天了,哪些东西可能会不一样?多把不同事物串联起来想,思考,分析。

总结一下,数据分析师要有一个「系统、整体和部分的思维」,也要有一个「事物类比思维」,更要对「事物敏感」,可以很迅速的把不同的事物串联起来(敏感),很快的抓到事物的本质特征(类似思维),然后局部整体的来分析和研究(系统思维)。

以上你都具备?那么你还需要补足这一点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句话:「从来没有白费的努力」,我也非常认同。

不说努力,就谈工作之外的看似额外的事情吧,比如,看书,运动,听公开课,利用业余时间培训技能,跟有趣的人交流一下,做自己喜欢的晚饭,跟朋友出游自己计划路线,等等,这些很生活、很情趣,看似跟当前的工作不相关的事情,真的不相关么?

工作是什么?工作需要具备什么技能?工作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工作需要面对什么?这些问题都是生活的一个侧面,什么侧面?工作需要面对「人」,工作要解决「人喜欢不喜欢你的产品」的问题,工作需要具备「规划、思考、沟通、观察」等技能。

因为大学里面没有「数据分析师」这个专业,所以,公司招聘「数据分析师」从来不是按照「专业」来招聘,而是通过面试考察候选者是否有「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实操经验、有研究精神」等特质。所以,没有什么额外的,只有你不去观察、学习和思考。

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个人的日常努力付出是很重要的,但毕竟比较零散和业余,很难得到比较全面系统的提升。这时候适当给自己一些压力,让自己可以耐住性子、静

下心来好好培养或提升一门技能,使之真正转换为你个人的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这样不但是在增值自己,也是在升华人生。

我一直主张,工作业务一般都是熟能生巧,体现不出一个人的优与否,只有养成优秀的思维,你才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下面这个课程,就可以在这方面给你好好助助力

如果您是以下几种情况之一:

  • 1、想了解更多有关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领域内容的好学者;
  • 2、职业遭遇瓶颈,想提升自己在数据分析或人工智能领域的硬件技能的在职人士;
  • 3、寻求新出路、新突破,有意向转行到数据分析行业或人工智能领域的求职人士;
  • 4、对未来摇摆不定,有兴趣想Python、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的在校大学生。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