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 万万没想到读书笔记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万维钢

97个笔记

别想说服我!

,使用一个叫做多变量测试(multivariate testing,也叫A/B testing)的技术: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一旦我们有了某种偏见,我们就无法改变主意了。

如果人人都只接收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甚至只跟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回音室效应(echo chamber effect)”

真理追求者

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在197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Agreeing to Disagree[插图],这篇论文堪称是传世之作,它指出,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两人达成一致。换句话说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其中必然有一方是虚伪的。

If two people have the same priors, and their posteriors for an event A are common knowledge, then these posteriors are equal.

坏比好重要

损失厌恶[插图]。人们总喜欢获得而害怕失去

人们对负面感情的重视程度总是超过正面感情。心理学对这个更一般的现象也有个名词,叫“negativity bias”,我不知道这个术语的标准翻译是什么,姑且称之为负面偏见。损失厌恶可以认为是负面偏见的一种。

坏比好重要。负面偏见可以解释很多事情。如果向你介绍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同时告诉你一条他的优点和一条他的缺点,你更容易用缺点去记住这个人

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

1.随机概率论最基础的思想是,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

现代职业化竞技体育中参赛者之间的实力差距往往并没有天壤之别,决定比赛结果的偶然因素非常大。强队也能输给弱队,是现代体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魅力所在。如果强队一定胜利,比赛还有什么悬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看比赛看的就是这个随机性

体育是商品化,甚至是卖淫化了的随机性。

不要一看有人犯了错就为此大张旗鼓地制定政策来纠正错误。那样只会把错误变成伤疤,而且会让公司越来越官僚主义。正确的办法是告诉犯错的员工这是一个错误,然后就完了。

.赌徒谬误假如你一个人在赌场赌钱,比如玩老虎机。你一上来运气就不太好,一连输了很多把。这时候你是否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你很快就该赢了呢?这是一种错觉。赌博是完全独立的随机事件,这意味着下一把的结果跟以前所有的结果没有任何联系,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不会影响未来

比如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坐飞机的时候总是带着一颗炸弹,他认为这样就不会有恐怖分子炸飞机了——因为一架飞机上有两颗炸弹的可能性应该非常小!

独立随机事件的发生是没有规律和不可预测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智慧。

发现规律是人的本能

问题的关键是随机分布不等于均匀分布。人们往往认为,如果是随机的,那就应该是均匀的,殊不知这一点仅在样本总数非常大的时候才有效

当初iPod最早推出“随机播放”功能的时候,用户发现有些歌曲会被重复播放,他们据此认为播放根本不随机。苹果公司只好放弃真正的随机算法,用乔布斯本人的话说,就是改进以后的算法使播放“更不随机以至于让人感觉更随机”。一旦出现不均匀,人们就会认为其中必有缘故,而事实却是这可能只是偶然事件。

一颗阴谋论的心

正如人很善于在本来没有规律的地方寻找规律,我们也非常擅长在本来没有联系的事情中发现联系,并且用一个简单理论对这些事情进行解读。

解释这些看似“自然”其实“不自然”的事件,我发现其背后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解读,就是阴谋论

林肯说“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想要完成一个阴谋非常困难,而且就算做成了也有很大的曝光风险

在儿童成长的某个阶段,他的世界观会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animism”,万物有灵。他认为每个物体都是活的,比如汽车之所以不走是因为它累了需要休息。更重要的是,任何东西都有它自己的意愿,比如“太阳在跟着我们走”。另一个是“artificialism”,人为主义。小孩认为一切东西都是人出于某种目的造出来的。比如为什么会有太阳?太阳是人用火柴造出来照亮用的。 由此,在儿童的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随机现象,一切都是有目的的。生物学家路易斯·沃伯特(Lewis Wolpert)有本书叫《反常的自然科学》(The Unnatural Nature of Science),在此书中他指出,想要摆脱童稚状态搞科学,就必须首先抛弃目的论。

桥段会毁了你的生活

就是“TV Tropes”(tvtropes.org)。这是一个维基百科式的众人合作贡献内容的网站,它的主题是分析列举各种流行电影、电视剧、动画、小说和游戏中出现的所有剧情。

Part Two 成功学的解药

励志类书籍的流行,也许是一个国家全面进入现代化,都市白领变成普遍职业的必然结果吧。

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自控。

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做选择会消耗意志力。

商家非常理解这个被称之为“决策疲劳”的原理。买新车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升级配置的选项,而聪明的销售总是让你刚来的时候先对一些花钱少的配置进行选择。等你连续决策到选累了以后,他再向你介绍价格贵或者根本没用的选项,比如要不要来个防锈?而这时候,你的意志力已经没办法对抗他的推荐了。更有意思的是,如果采取这种先易后难的选择顺序,顾客对购物体验的评价往往还更高。

作者提到另一个重要的自控手段是自我监视。实验表明,仅仅在房间里放一面镜子就能让受试者的自控力增加不少。

怎样提高意志力?

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常立志”。意志力是一种通用资源,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做一些日常小事来提高意志力,然后把它用在其他事情上。本书提出的一个有效的练习办法是做自己不习惯做的事。比如你习惯用右手,你可以有意识地用左手。你还可以强迫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是书面语的完整句子,而不得出现俚语、省略语和脏话。

匹夫怎样逆袭

实验发现如果把测试试卷印得很难看,比如字非常小,读起来很困难的情况下,受试者反而能进行更多的思考,成绩反而更高!失读症患者阅读的时候,就有点这个意思。因为读得慢,他们被迫要深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读症反而成了一种“值得想要的困难”:他们的记忆力都很好,能用最小的阅读量把一件事搞明白,很善于抓住本质和要点,而且还能给别人解释清楚。这就是为什么失读症患者里面常出人才。

格拉德威尔《大卫与歌利亚》提出一个叫做“倒U曲线”的概念。意思都是一样的:在一个东西成长的初期,你每增加一点投入都能获得一点回报;然后它会进入一个平台期,继续增加投入并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而过了平台期再投入,回报反而是负的(见下图)。  一个家庭的财富与对孩子的教育的关系就是如此。有研究表明,在家庭收入达到75000美元之前,钱越多对孩子越有好处;此后更多的财富对孩子的教育就没有好处了,超过一定限度以后再多,反而有害

格拉德威尔说,一般有创造性的人物,都要有点特立独行(disagreeableness)的气质:你要敢于做一些社会上通常认为不应该做的事。你不是去适应这个社会,而是让这个社会去适应你。他们追求取胜,他们根本不追求别人的喜欢。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

刻意练习”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工作能力主要依靠两种记忆力:“短期工作记忆”(short term working memory,有时候也简单地称为“短期记忆”)和“长期工作记忆”(long term working memory)。短期工作记忆有点类似于电脑的内存,是指人脑在同一时刻能够处理的事情的个数

一般来说,我们只能同时应付四个东西,多了就不行了。短期工作记忆与逻辑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有关,换句话说,跟智商非常有关系,

长期工作记忆存储了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它有点类似于计算机硬盘,但比硬盘高级得多。关键在于,长期工作记忆并非是杂乱无章、随便存储的,它是以神经网络的形式运作,必须通过训练才能存储,而且具有高度的结构性。心理学家把这种结构称为“块”(chunks)。

用什么方法才能迅速地把技能套路“长”在身上呢?关键在于两点:· 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 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

重复!重复!再重复!想要把一个动作套路,一个技能,哪怕仅仅是一个生活习惯,甚至是一种心态,“长”在大脑之中,唯一的办法是不断重复。

再牛的科学家,也需要同行评议,这就正如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运动员也需要教练一样。反馈者不见得比你的水平高,关键是他们不是你,他们可以从你看不到的角度看你。

专家的直觉只在某些特定领域才可能有效。什么领域呢?必须符合两条要求:1.你研究的东西所在的环境必须非常规范,以至于这个东西是可以预测的;2.通过长时间练习,人可以掌握这些规范。

最后的结论是:直觉,只有在“环境友好”的状态下才好使。所谓“环境友好”,就是其中有短期的反馈(short-term feedback)。比如,预测明天的天气,第二天你就能知道结果

培养人才的有效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徒制。师父带着徒弟参与一个实际的项目,徒弟在试错中提高。

如果我们想“预测”一个人在本学期的成绩会怎样,研究人员发现,排除以往成绩的话,只有一个因素能预测他成绩的变化,这个因素就是学习环境。 成绩好的学生必须在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中单独学习。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时间才是有效时间。

,科学界的共识是,先天因素远远大于后天因素。首先,任何一种能够测量的心理特征,包括智商、兴趣爱好、性格、体育、幽默感、甚至爱不爱打手机,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天生的。

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看似自由的想象,背后都有借鉴的根源。孔庆东[插图]曾经有一个论点,中国古代的神侠小说也不少,但是“暗器”却几乎没有出现(至少从来不是主流武器);而现在的武打书里面本本都有暗器。为什么古人想象不到暗器?因为暗器是近代小说家受到手枪的启发想象出来的。在近代从还珠楼主开始到金庸的小说中,高手们动不动就“运功疗伤”, “功力”成了一个可以随便传递和输出的东西,这显然是受到近代物理学中“能量”概念的影响,或者更有可能是受到电池充放电的启发。

思维密集度与牛人的反击

思维密集度 = 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 / 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

上网能避免浅薄吗?

相对于读书,网络阅读使我们能记住的信息更少,理解力和创造力下降,形成不了知识体系:互联网把我们的大脑变浅薄了。

廉价必然导致低俗流行,是阿尔奇安-艾伦(Alchian-Allen)定理的要求。这个定理说如果低品质苹果和高品质苹果同时涨价,那么人们将更乐意买高品质苹果,反正也要花很多钱还不如吃个好的。

竹简是昂贵而费力的信息载体,所以那时候的书本本都是经典。

哪种人最善于对信息定制、整理和排序?有自闭症倾向的人。自闭症患者往往因为大脑的缺陷而缺少对情感交流的解读能力。对人情的不解反而使他们的思想保持冷静客观。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特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和记忆中,是最极端的信息爱好者。

上网的关键态度是要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做各种超链接的奴隶。高效率的上网应该像自闭症患者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以我为主,不被无关信息左右

个真正的智者不会让上网占用读书时间,他应该经常能够平静地深入思考,只有电话接线员才随叫随到。

高效“冲浪”的办法

“新闻”是个听起来相当正面的词,看新闻代表关心时事,就好像是个正事儿似的。但阅读新闻其实跟看电影和听音乐一样,通常是一种放松或娱乐活动。世界上的大事并非是按时间均匀分布的,往往十天半月才出一件真值得好好关注的新闻,但是媒体的新闻版却必须每天都有,而且还要填满固定的长度

“值得怎么读”分类,三个等级是随便翻翻(toss)、略读(skim)、精读(read)。本文借鉴这个名目,提出一种高效看新闻和论坛博客文章的办法。

第一步,随便翻翻(toss)

集中的最大好处是让各条新闻在一起互相竞争,就好像排队选美一样,好的文章容易突出,不行的文章很难因为偶然因素获得点击。

完成了略读(skim)这一步就能把大部分鸡肋信息都处理掉。

一篇文章进入Pocket列表,就等于进入了超女前十名总决赛。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让好文章有机会被读两遍,以加深印象。

第三步,精读(read)能够进入这一步的文章已经非常有限了,每天只有那么几篇而已。找空闲时间把它们仔细读完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介绍了两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窄框架”(narrow framing)和“宽框架”(broad framing)。所谓窄框架,就是遇到一个东西做一次决策,一事一议;而宽框架则是把所有东西都摆在桌面上集中选择。

这种方法就是窄框架。好东西很多,我们不可能都选。最好的办法是使用宽框架思维,把所有需要你捐款的项目都摆在一起,你从中选出最值得支持的一个。

笔记本就是力量

这是因为真正的知识是分层的。你必须完全理解基础的一层,才能谈得上去看懂上面的一层。如果你没学过微积分,就算有人把人类历史上广义相对论的全部文本摆在你面前也没用。知识,不能仅仅机械地“存”在你的脑子里,而必须以一种个性化的结构“长”在你的脑子里。通过个人笔记本来不断总结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恰恰可以帮助我们“长”知识。

真正的专家,都有自己的一整套知识体系。这套体系就如同长在他们心中的一棵不断生枝长叶的树,又如同一张随时变大变复杂的网。每当有新的知识进来,他们都知道该把这个知识放到体系的什么位置上去。有人管这套体系叫做心智模式(mental model),有人管它叫矩阵(matrix)。有了这套体系,你才可能对相关事务作出出神入化的“眨眼判断”,而不是靠什么“灵感”或者“直觉”。

,记笔记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自己看事物的眼光。

一般人善于发现新事物的不同点,而真正的高手则善于发现共同点。一旦发现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共同点,这个知识就彻底“长”在我们身上了。而且这样带来的类比和联想,特别能刺激创造性思维

用强力研读书

读书的目的是获得见识以及学习高水平的思维方法

从读书的角度看,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读书是为了掌握技能,通过各类考试,或者纯粹是为了娱乐。另一种人读书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内力。这两种人最初的“智力”水平未必有多大差别,但是假以时日,他们的“智慧”水平将会有天壤之别。只有后一种人,才配被称为“读书人”。

我们专门研究怎么读那些看完之后能够加深自己对某一领域的理解,能够获得一种智慧上升的感觉(哪怕是错觉)的非小说类的书。这种书有三个基本事实。第一,大多数人不看这种书;他们不是读书人。第二,如果真看了的,其中大多数人没有看完。

为了娱乐而读,为了信息而读和为了理解而读。首先,只有为了理解某个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而读书,才值得认真对待。其次,读书应该以我为主,而不是以书为主。

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①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②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③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④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寻找能够刺激自己思维的那些亮点。我们在分析脉络的时候要忽略故事,分析完脉络再把故事带走[插图]。

好书之所以要读两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些心得、灵感和联系。对一本讲我们不太熟悉的领域的书,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陷入作者的思想之中,我们大脑的全部带宽都被用于理解作者的思想,而没有更多的余地去产生别的想法了。“幽默是智力过剩的体现”,想法也只在带宽过剩的时候才会冒出来。只有当你读第二遍的时候,你才能气定神闲地发表意见。第一遍读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读是为了跳出来。

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三个竞争故事

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以下简称为GM)绝对是个最高调的领先公司。1943年的GM是如此之牛,以至于他们觉得有必要请人来公司专门研究一下他们为什么这么牛。被请来的是当时管理界的传奇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

一般人研究一个企业,总是从这个企业的外部入手,比如市场营销战略。德鲁克则专注于企业的内部。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一个地找GM的管理人员谈话

《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插图]。在这本书里,德鲁克认为GM成功的关键是分权。跟当时其他公司不同,GM的部门经理有很大的决定权,而最高层则很大程度上是扮演一个催化剂和协调的角色。也就是说,GM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联邦,而不是一个中央集权体制。GM为了确保部门经理们决策的独立性,甚至给予他们否决权,并确保每个部门经理都很富有,这样他们做决策的时候就不会为了涨工资去取悦高层!

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

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它的运行规律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那些过度自信的人失败的次数也会比一般人更多,如果要死的话也会死得非常快,但只要他们没死,只要他们还在继续尝试,那么他们最终成功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夺魁者本色

一个人喜不喜欢竞争或冒险,是由一种激素——睾酮,这个天然的雄性激素的分泌水平所决定的。男性有睾丸可以分泌睾酮,但别忘了肾上腺和卵巢也分泌睾酮。

一个人的基础睾酮水平可以反映在无名指和食指的长度比上。胎儿在子宫中的发育同时受到睾酮和雌激素的影响。这两种激素影响胎儿大脑的同时,也影响手指。睾酮水平相对雌激素水平越高,人的无名指相对于食指就越长。

那些平时明明水平很高,一到关键时刻就不行的学生。台湾师范大学的张俊彦率领的团队研究发现[插图],像这样的学生有一个同样类型的单个基因,叫做COMT基因。

决定一个人喜不喜欢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睾酮水平。而决定一个人面对竞争压力时的状态,是COMT基因。

从对策论角度来说,竞争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有限博弈(finite game),这种竞争就好像体育比赛一样终会有结束的时候,你在比赛中必须全力以赴,比较强调爆发力,更适合男性或者战士参加。另一种是无限博弈(infinite game),竞争永远都在进行,讲究持续力,需要你能够在其中偷偷地自我调整和恢复,更适合女性或者颤士参加。

研究者认为生理因素大约只能解释40%到60%的竞争力,后天教育和文化传统仍然有作用

打游戏的三个境界

游戏的第一个境界是好玩。首先是“现实感”或者是“超现实感

凭的就是它能让玩家特别逼真的“做事”。《

“做你从未做过的事”

但这种超现实感只能短暂地吸引玩家,再好看的电影,每天都看一遍也会无聊。一个游戏要做到有趣,要让人一整天杀怪而不觉得烦闷,还有一个诀窍,叫做“随机”。

杀死一个怪物之前,你不知道它会掉落什么。

游戏的第二个境界是追求成就感。

因为有两件事只存在于游戏之中:第一,“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回报是即时的。

戏的第三个境界,体育和科学的境界

进入这个境界的玩家不是“玩”游戏,而是“训练”,甚至是“研究”游戏。他们不再对升级和获得装备之类的事情兴奋,他们追求的是技艺。

穷人和富人的人脉结构

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的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根据弱联系理论,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机会的多少,与他的社交网络结构很有关系。如果你只跟亲朋好友交往,或者认识的人都是与自己的背景类似的人,那么你大概就不如那些什么人都认识的人机会多。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多少圈外的人。

越是富人越容易跟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联络,而且阶层多样性要比地区多样性更重要

Part Three 霍金的答案

科学知识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知识,其有一个很酷的性质:只要学会了一般原理,就能解决无穷多表面看来千奇百怪的问题。

微信读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