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数学发展的大趋势

    1900年,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提出著名的23个,问题,引导着上世纪数学发展的大方向。如今,10个问题已经解决,7个问题部分解决,2个问题仍然没有答案,其他4个问题因为没有说清楚,不知道能不能解决。

         在上世纪,每年都有上千名的数学专业博士毕业,数学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职业,而不再是少数的数学家们的个人事业。数学公理化进程已经明显加快,数理逻辑异军突起,模型论大行其道。1961年,A.Robinson为无穷小恢复了名誉,1976年,J.Keisler的无穷小微积分问世。至此,无穷小方法向着许多数学分支渗透,势不可挡。

          进入本世纪,计算机在数学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突显出来,表现在许多重要数学期刊都出现了网络版,数学教科书也”上线“,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展望未来,进入云计算”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在数学研究与教育领域的应用不可限量(有关以上内容,请见“History of Mathematics”一文)。

          现今,国内(部分)数学精英们纷纷逃离祖国,留下了一片”空白“。在国内,普通院校的高等数学课堂大部分被一些内容非常陈旧的”烂教材“(比如,同济大学编写的《高等数学》)所占据,现代数学发展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我们该怎么办呢?搞数学教学体制改革?谁能够推得动?谁愿意干这件事情?那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其实,在中国出现”数学空白“并不是一件坏事情。数学基础教育要从中学生抓起,当然不是搞什么”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而是态度坚定地向他们”灌输“现代数学基本观念。比如,计算机与数学的去“亲密关系”,大刀阔斧地简化微积分教学(特别是引入无穷小与无穷大),开阔他们的数学视野,不要低头于传统的数学说教。

           数学知识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数学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开办数学网络课堂,自由听课,无所谓“逃课”,愿意听者就开机“上课”,不愿意学者就关机“走人”。与其在学校数学课堂里面学“烂教材”受折磨(思维疲劳)不如回家“上线”学真货。

            为什么我说这本《高等数学》是烂教材?比如:在其第一章(第1页)讲集合概念,什么都讲到了,就是不说一件很关键的情况:集合的元素也可以是集合。因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就是集合以及集合的集合,除此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在J.Keisler的无穷小微积分电子版里面的每一句话都体现出现代集合论的”风味“,你不服气不行。就数学而言,国际化就是民族化,不存在民族的”独创“数学。要原汁原味地讲解数学,不要摆出祖师爷的架势吓唬别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