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一定不少人在學生時期或出社會工作之後,都面臨著撰寫報告的地獄需求。不過,經常使用 Microsoft Word、PowerPoint 的人一定會發現,插入圖片並且讓它在正確的位置上似乎是一件很費時的任務,一方面是因為將圖片導入文件後,還要調整大小,且每一張圖片的大小都不相同;另一方面是 Word、PPT 在文字與圖片排列稍顯的不聰明一點。1
這一系列文章介紹的語言——LaTeX,不僅可以解決上述關於圖片排版的問題,更提供了在數學公式、表格、程式碼嵌入、簡報製作等方面的優良功能。
LaTeX 的前世今生
LaTeX 是一種強大的排版系統,廣泛應用於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也就是俗稱的 STEM)領域的文件編輯。LaTeX 的前身是 Donald Knuth 於1978年發明的 TeX 系統。Knuth 是一位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他為了解決當時排版系統的不足,親自設計了 TeX,以便創作高品質的文件和書籍。
然而,TeX 雖然功能強大,但對於一般用戶來說並不友好(必須撰寫許多程式碼、前置設定等)。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Leslie Lamport 於1984年在 TeX 的基礎上開發了 LaTeX。LaTeX 簡化了文件編寫的流程,使用者只需關注所輸入的內容,而不必操心具體的排版細節,這正是 LaTeX 最引以為傲的功能:所得即所見(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前置作業:編譯器與編輯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從學生時期撰寫撰寫作文,到出社會撰寫公司業務報告,都需要一些硬體工具(例如紙筆、電腦、平板等),以及既有的知識。LaTeX 的撰寫也是一樣,編輯一份 LaTeX 文件需要兩個重要的工具:編譯器和編輯器。這邊簡單解釋一下兩者的差異:編輯器用於編寫和管理 LaTeX 程式碼,提供便捷的編寫環境;編譯器則負責將這些程式碼轉換為最終輸出的文件。
選擇 LaTeX 編譯器時,不同系統的使用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編譯器,但是請注意:請先安裝編譯器之後再安裝編輯器!如果你是 Windows 使用者,推薦MikTeX與TeXLive,但如果你很不幸地使用搞排擠的 macOS 系統,那麽就建議你使用MacTeX。
至於編輯器的選擇就沒有那麼多限制,只要你覺得編輯器好看、好用,電腦預設的記事本也可以成為你撰寫 LaTeX 的工具。好用的編輯器大概有TeXmaker、TeXstudio、Visual Studio Code。2
如果你想要擁有跟 Google 文件一樣的共同編輯功能,那麼推薦使用Overleaf。Overleaf 是一個完全免費的平台,好處是不用下載編譯器(網站內建),而且可以邀請別人一起編輯、查看原始碼;但是壞處是 Overleaf 時不時就會維修,所以個人建議還是要學一下如何在本機安裝編譯器與編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