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proxy的工作原理 k8s网络原理 kube-proxy三种工作模式

推荐阅读:
https://blog.csdn.net/m0_57223716/article/details/125167416

1 userspace模式 :

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损耗

2 iptables 模式 :

执行过程:

当请求访问service时,iptables在prerouting阶段,将讲求jump到KUBE-SERVICES,
在KUBE-SERVICES 中匹配到上面的第一条准则,继续jump到KUBE-SVC-XXXXXXXXXXXXXXXX,
根据这条准则jump到KUBE-SEP-XXXXXXXXXXXXXXXX,
在KUBE-SEP-XXXXXXXXXXXXXXXX规则中经过DNAT动做,访问真正的pod地址10.1.0.8:808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这种逻辑下,数据转发都在系统内核层面做,提升了性能,并且即便kube-proxy不工作了,已经创建好的服务还能正常工作 。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如果选中的第一个pod不能响应,请求就会失败,不能像userspace模式,请求失败后kube-proxy还能对其他endpoint进行重试

这就要求我们的应用(pod)要提供readiness probes功能,来验证后端服务是否能正常提供服务 ,kube-proxy只会将readiness probes测试通过的pod写入到iptables规则中,以此来避免将请求转发到不正常的后端服务中。

3 ipvs模式

详情参考原文:
https://blog.csdn.net/m0_57223716/article/details/125167416

二 基础概念

Service是k8s中资源的一种,也是k8s能够实现减少运维工作量,甚至免运维的关键点,我们公司的运维都要把服务搭在我们集群里,接触过的人应该都能体会到其方便之处。Service能将pod的变化屏蔽在集群内部,同时提供负载均衡的能力,自动将请求流量分布到后端的pod,这一功能的实现靠的就是kube-proxy的流量代理,一共有三种模式,userspace、iptables以及ipvs。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u013374645」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3374645/article/details/102944579
此文章已经VIP无法查看:
推荐 阅读:
https://www.cnblogs.com/gaoyukun/articles/17156399.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