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数学建模~ 机器学习(人工特征工程) - 深度学习(智能特征工程)

原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0307309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94y1Z7wn/?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6f86982d223cf7cabe71ff9fbafb366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数学模型是在数学学科中产生的理论成果,而将这些成果应用到各学科中,并产生价值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

我们从逻辑斯蒂增长模型讲起,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数学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模型揭示了自然增长的规律,种群个体数量x在单位时间dt内的增长量等于t时刻增长率与种群个体数量x的乘积。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所以种群个体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当个体数量等于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N时,自然增长率降为0,而随着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自然增长率必然是逐渐下降的,所以假设自然增加率r可以表示为种群个体数量x的线性函数。

数学建模问题示例:海洋渔业在海洋渔业生产中,随着人们对渔业资源需求的增加及科技带来的捕捞能力的提高,导致了过度捕捞问题,那么该如何保证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同样可以用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来解决。所谓保证渔业可持续发展就是保证渔民捕捞数量不能大于鱼群增长数量,但是同时又要保证渔民收益最大化,所以最佳的捕捞时刻就是鱼群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刻,通过逻辑斯蒂模型可知,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刻是鱼群数量为环境承受极限的一半时。只要根据历年来,鱼群数量对环境承受极限进行测算,在鱼群数量过低时禁止捕捞,稳定鱼群数量在极限值一半附近,即可在保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例如海洋渔业捕捞、传染病感染人数的预测、森林火灾预测等等,在这些实际问题中,运用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

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实际问题是如何保证渔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收益最大化,转化到数学问题就是求解鱼群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基于鱼群历史数量最小二乘法测算环境承受极限,对单位时间内鱼群增长数量进行求导,可知当鱼群数量为环境承受极限一半时,单位时间增长数量最大;
数学结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捕捞量等于鱼群自然增长数量时,可保证渔业可持续发展,当鱼群数量为环境承受极限一半时,鱼群增长最快,渔民可捕捞量最大,收益最大。

二、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数学建模过程一般分为4部分:

1.分析问题

a) 问题定义,确定目标,并给出目标量化方式;
b) 目标拆解,问题原始目标往往无法直接达成,需要将问题拆分成多阶段或多个子问题,明确这些子目标是建模的前提;
c) 简化问题,抓住问题主要矛盾,并进行合理假设,达成简化问题的目的;
d) 明确变量,确定求解问题的所有变量,这是数学建模的主要载体;
e) 问题分析,梳理问题求解思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构建数学模型

a) 问题调研,查阅资料,阅读相关文献,了解该领域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
b) 选择合理的基础模型,根据问题分类和领域常见解决方案,确定一个简单版本的基础模型;
c) 模型推导,结合第1步的问题分析,将变量带入基础模型中,并考虑结合数学模型形式和可解性,补充问题假设;

3.模型求解

a) 确定求解方式,根据模型复杂度,是否存在解析解等,选择求解方式;
b) 数值模拟,根据相关输入参数,选择合适的工具(Matlab、Python、Lingo等)进行模型求解;
c) 模型检验,将模型结果与实际问题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或回溯检验的方式,验证其合理性,分析模型的优劣势;
d) 模型调优,结合求解结果对基础模型进行优化,力求更准确描述实际问题;
e) 鲁棒性分析,分析数学模型在一定的关键参数摄动下,是否可以维持其它某些性能;

4.模型解释

a) 模型结果的实际意义,将模型结果代回实际问题,解释数学模型结果对应的实际含义,并给出原始问题的建议;
b) 推理过程的可解释性,模型为何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需要给出合理的解释,如商品推荐系统中,为什么这个商品排在第1位,这个商品命中了哪些用户偏好特征等。

我们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时的论文写作思路,也基本同此类似,论文模板大家可以后台回复【论文模板】获取。

三、常用数学建模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学模型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按领域可以分为生物学模型、医学模型、地质学模型、经济学模型、社会学模型、物理学模型等等,按照变量随机性可以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性模型,按照变量动态特性可以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按照数学方法可以分为几何模型、统计模型、微分方程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等等,根据问题类别通常将数学模型分为三类分别是优化类模型、预测类模型和评价类模型。

1.优化类问题问题中一般包含“最”字,如路径最短、用料最省、时间最短等;评价类问题,问题中一般包含“评价”、“排名”等字样,比如大学排名、水质评价、葡萄酒评价等;预测类问题,很明显是预测未来几年某一变量的变化情况,比如人口数量预测、病毒感染人数预测等。

优化类问题的解题的一般步骤为:

a. 确定决策变量,也就是需要优化的变量;

b. 确定目标函数,也就是优化的目的;

c. 确定约束条件,决策变量在达到最优状态时,受到那些客观限制。对这些限制条件进行数学表示之后,即完成了数学模型的构建。

比如:在TSP路径优化问题中,节点的先后遍历顺序就是决策变量,路径距离最小就是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就包括起止点选择,节点间的优先级要求等;

常见的优化类数学模型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目标规划等。在模型求解中,对于凸优化模型,可以采用基于梯度的求解算法;对于非凸模型,可以采用启发式搜索算法求解。

2.预测类模型可以再分两类,

第一类:无法用数学语言刻画其内部演化机理的问题,比如销量预测、用户年龄预测、长江水流量预测等,解决这类问题,从历史数据入手,常见的模型包括:数据量较小时,且做短期预测时,可以考虑灰色预测;时序数据可以考虑时间序列预测;多变量数据量较大时,采用基于决策树的集成学习算法预测精度会更高……

第二类:通过微分方程刻画其内部规律的机理建模问题,通过微元分析,建立方程描述变量间的规律,如热传导方程、传染病模型等。

3.评价类模型

需要从评价对象、评价指标、数据处理、指标权重和综合评价函数几个方面构建。在选择评价指标时,要注意指标的代表性、确定性、独立性、区别性和层次性,而构造评价指标的方法主要包括:主观经验法、查阅文献法、数据分析法等。

构造指标体系之后,需要对原始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主要包括指标一致性处理、数据无量纲化处理、数据填充等。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变异系数法等,最后,将指标权重和每个评价对象的指标取值,传入综合评价函数,即可完成评价类问题建模。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