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交换机原理与实验

本文介绍了二层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强调其在数据链路层的高速转发能力,以及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结合二层和三层转发,提高IP子网间的通信效率。详细讲解了三层交换的转发原理,包括使用三层协议标记数据流并利用FIB进行快速转发的过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二层交换:工作在OSI七层网络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它按照所接收到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来进行转发

                        不处理网络层的IP地址,上面协议TCP、UDP的端口地址

                        数据交换靠硬件来实现,速度快

                        但不能处理不同IP子网之间的数据交换
 

   2.   三层交换技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

           虽然传统路由器可以处理IP子网的数据包,但转发效率比二层低。

           于是出现三层交换技术 既能够利用二层转发效率高这一优点,又能处理三层IP数据包 

           即三层交换=二层交换+三层转发 

           可以实现vlan之间通信

    (原理:具备路由功能,每一个 vlan都会虚拟出一个虚拟接口,然后在虚拟接口上配置ip地址)

  3. 转发原理:

         三层设备接收到一个数据帧, 会拆除原数据帧, 重新封装新的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 并且因为帧头部的信息发生变化,最后的帧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检验,是一种用于检测数字数据错误的技术)也应当随之改变

       在这个流中的多个数据包,其中只有第一个数据包是由三层交换机的三层引擎来处理的,处理的方式是软件方式,与路由器相同,三层引擎获取了新的2层封装信息后,路由这个数据包。

      第一个数据包转发完成后,在硬件中创建一个MLS条目用于后续的数据包由硬件执行的重新封装和快速转发。2层数据帧会被重新封装为需要转发的下一个网段的帧格式。
这就是MLS“一次路由,多次交换"的原理。

        基于CEF (一种基于拓扑转发的模型)的MLS,其关键是两张转发信息表,转发信息库(FIB)与路由表一一对应,是路由表的一一个镜像。路由表更新时,FIB随之变化,其中FIB包含邻接主机的IP地址与VLANID的对应关系。而邻接关系表包含邻接主机和交换机MAC地址的对应关系用来提供二层重写信息。
基于CEF的MLS转发过程,即发送单播数据包,通过查找FIB和邻接关系表,重新封装数据帧,从相应端口进行转发。

即:利用三层协议中IP包报头信息来对后续数据流进行标记,同一标记的数据流的后续报文被交换到二层数据链路层,连通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仅经过二层链路层。有了这条通路,三层交换机就没必将收到数据包进行拆包来判断路由,而是直接将数据包进行转发,将数据流进行交换。

4实验:PC1,PC2,PC3,PC4之间都能通信

 

 操作SW5

 

 SW4操作

  

 int g0/0/2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100

 

AR1操作 

 

 

  • 5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