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access投稿---之科研处女作

文章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598715

一、第一次投稿

2018年4月11日完成第一稿。第一稿版式完全按照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格式写的(当时想给老师看完整的一篇论文,后来发现这完全是浪费时间。),从第一稿中文,到英文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2018年6月1日投了ieee access第一稿。2018年7月31日收到回复,两个审稿人都是拒绝,一个拒绝修后重投,一个是直接拒绝,最后编辑给的拒绝修后重投。

     第一次投稿,搜了很多资料,学习了latex,查阅投稿步骤。但是收到的审稿意见特别惨不忍睹,两个审稿人都表示不知道文章创新点在哪?文章重点是什么?文章写作组织太差。

二、第二次投稿

由于家里事情耽误,8月中旬才开始修改稿件。看了两个审稿人意见,深深觉得自己创新点提炼太不精确。又重新看新的论文,经过两周的学习和实验,加入了一个新的创新点。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重写论文,和回复意见,这次修改论文标题都修改了(在好友(三作)帮助下认真修改了语法)。2018年9月20日第二次投稿。这次审稿换了编辑和审稿人,于2018年11月12收到回复。三个审稿人都是拒绝但鼓励修后重投,编辑最后给的修后重投。经历了两次拒稿,导师、同学均建议我重选期刊,但是当我看到三个审稿人均是鼓励修后重投,我内心还是有一丝丝欣慰,因为比第一次投稿有进步。

三、第三次投稿

在男朋友鼓励下,我选择了修后重投。这次修改主要针对审稿人意见,修改了表达和语法(在好友(三作)帮助下理清论文创新点写作思路),实验并没有更改,认真回复了每一个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这一次修改,文章大部分章节等于重写,内容未变,但是表达进行了更改,采用完整句子来表达。2018年12月10日重投了第三次(想着在一个月内投稿,不会换审稿人)。这次审稿编辑同第二次一样,两个审稿人应该没有换。2018年12月24日收到回复意见,同意接收,两个审稿人均是同意接收。第一个审稿人没有提意见,第二审稿人提了意见,但是无法修改,选择回复其意见。

四、最终稿

回复完意见和准备完提交文件,2018年12月29日提交了最终版。ieee access最后需要提交源latex文件,文中图片,用于描述文章的图形摘要等。邮件内容如下:

(其实提交最终版时,并不必须提交回复意见,没有要求。但是为了尊重审稿人和编辑最好还是回复一下。)

五、支付版面费

        提交完最终版,即使缴纳版面费了。ieee access提供了支票、信用卡、电汇支付方式,在付款页面我选择了“第三方支付方式”(因为邮件上说,第三方支付有发票。一开始我以为可以走学校的对公转账。),填写完信息之后,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出现付款链接啥的页面,当时急了,查阅各种小木虫,小木虫上说,过几天会通过邮件收到付款链接,这才安心。结果第二天就收到邮件,里面有个pdf,含有付款链接。

        收到付款链接后,更是迷茫了。问了同学查阅小木虫,发现所谓“第三方支付”其实还是通过信用卡付款,学校这于这种外文期刊根本没法对公转账。于是赶紧跟导师询问是否有visa卡或者mastercard卡,结果导师没有,家人没有。。。这下好了,没法付款。煎熬了几天后,通过询问毕业的师兄,想起了实验室的一位年轻老师,通过借用他的visa卡,在2019年1月3日完成了付款。心想这下总结束了。。。

六、proof

2019年1月10日收到了ieee编辑的校稿邮件,由于参考文献标记错误,导致文章标记出现错误。不过ieee编辑全部已经修改好了,我只需要再次检查一下。当天就回复了邮件。

2019年1月24,,论文完成了出版。终于告一段落了。(还剩下版面费报销问题。。。)

七、总结

写下过程,作为一种记录。虽然第一篇经历了漫长修改,但是结局是好了。虽然论文已出版,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在这次投稿之旅上,我明白了:动笔之前,构思很重要;同学之间合作很关键;坚持是根本。

注:关于ieee access投稿有遇到问题的,欢迎留言,乐于回答。

 

  • 33
    点赞
  • 4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95
    评论
### 回答1: IEEE Std 1687-2014是一项关于仪器嵌入控制和访问的标准。该标准提供了一种控制和访问电子系统内部仪器的方法和约束条件。 IEEE Std 1687-2014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不同厂家生产的芯片或电子系统内部仪器访问的一致性问题。在芯片设计中,不同的仪器可能位于不同的功能模块内,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因此仪器访问的一致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该标准提供了一种通用的仪器访问方法,其中使用了一种称为Internal JTAG(IJTAG)的集成电路测试访问标准。这种访问方法利用了IEEE 1149.1 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标准,允许通过单一的接口操控和访问芯片内部的各种仪器。 IEEE Std 1687-2014标准定义了一种称为“CoreWrapper”的数据结构,用于描述和管理芯片内部的仪器和其访问方式。CoreWrapper为每个仪器提供了一个独立的控制和访问接口,并允许在芯片设计中进行配置和组合。 通过采用IEEE Std 1687-2014标准,芯片设计师和测试工程师能够在设计和验证过程中更加灵活地控制和访问芯片内部的仪器。这种一致的仪器访问方法可以提高芯片的测试效率和可移植性,同时减少设计和测试成本。 总之,IEEE Std 1687-2014标准是一项关于仪器嵌入控制和访问的标准,通过定义一种统一的仪器访问方法,解决了芯片设计中不同仪器访问的一致性问题,提高了设计和测试的效率和可移植性。 ### 回答2: IEEE Std 1687-2014是一项关于仪器嵌入式访问和控制的标准。该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测试和调试的效率,并且减少复杂系统中的测试点。该标准的实施依赖于一种称为Portability Interface (PI)的机制,它定义了一种可重用的嵌入式测试方法。 IEEE Std 1687-2014标准的核心是一种可编程仪器(Programmable Instrumentation),它可以通过嵌入式访问接口与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进行通信。这些设备可以是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等,它们可以被测试和操纵。通过使用可编程仪器,测试和调试人员可以在系统运行时对各个部件进行灵活的控制。 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IEEE Std 1687-2014标准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扩展性。首先,该标准允许测试人员在运行中的系统中动态地提供和收集测试数据,而不需要停机。其次,该标准的可编程性使得测试人员可以根据测试需求自由地创建和使用各种测试模式和算法。此外,该标准还定义了一种通用的语言和接口,使得不同供应商的仪器可以互操作。 IEEE Std 1687-2014标准目前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芯片设计、系统集成、嵌入式系统开发等。通过使用该标准,测试和调试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也降低了测试成本和风险。这使得许多公司和组织将该标准作为其测试和调试流程的一部分,并正在加大对其应用和推广的力度。 总而言之,IEEE Std 1687-2014标准为测试和调试领域带来了许多创新和改进。通过使用可编程仪器和统一的访问接口,测试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测试和调试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开发时间。该标准的应用和推广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评论 9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